初起,小者用千捶(chui)膏蓋貼或(huo)(huo)三黃洗劑外(wai)搽,大者用金黃散或(huo)(huo)玉露散,以銀花(hua)露或(huo)(huo)菊(ju)花(hua)露凋成糊狀(zhuang)外(wai)敷。遍體發(fa)瘡,破流(liu)膿水成片者,用青(qing)黛散,麻油調敷。
膿成則切開排膿,用九(jiu)一丹摻(chan)太乙膏蓋(gai)貼。膿盡改用生(sheng)肌(ji)散收口。
【預防與調攝】
1.少食(shi)辛辣油炸(zha)及甜膩食(shi)物,患病時忌食(shi)魚腥發物。
2.注意(yi)個人衛生,勤洗澡,勤理發,勤換衣,保持(chi)局部皮膚清潔。
3.夏(xia)秋季(ji)節多飲清涼(liang)飲料(liao),如金(jin)銀花露、綠豆米(mi)仁湯等。
你好
問題分析:癤是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相鄰近的多個毛囊感染、炎癥融合形成的叫癰。
指導建議:對炎癥結節可用熱敷或物理療法(透熱、紅外線或超短波),也可外敷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已有膿頭時,可在其頂部點涂石炭酸。有波動時,應及早切開引流。對未成熟的癤,不應擠壓,以免引起感染擴散。以下四種情況應系統用抗生素:1.毛囊炎位于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內。2.大的或復發性癤。3.皮損周圍有蜂窩織炎。4.皮損局部治療無反應。應給予青霉素、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和克林霉素等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
祝你健康!
初起紅腫繞喉,腫勢散漫不聚,堅硬灼熱疼痛,經2—3天后,腫勢可延及頸部兩側,甚至上至腮頰,下至胸前。因腫連咽喉、舌下,可并發喉風、重舌,以致湯水難下,嚴重者可引起窒息。伴壯熱口渴,頭痛頸強,納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甚至氣喘痰壅,發生痙厥。如腫勢漸趨局限,根盤漸收,、按之中軟者,為成膿之象;如按之中軟應指者,為膿已成熟。
經治療后,本病轉歸以根腳漸收,腫勢高起,漸趨局限,易潰膿的為順癥;如根腳不收,漫腫平塌,色轉暗紅,難以潰膿的,則為逆證。潰后膿出黃稠,熱退腫消者輕;膿出稀薄,瘡口有空殼,或內潰膿從咽喉部穿出,全身虛弱者重,收口亦慢。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常在12X10’幾一20X109幾之間,中性粒細胞80%一90%。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熱毒聚結結喉處紅腫繞喉,堅硬灼熱疼痛,腫勢蔓延;壯熱,口渴,頭痛頸強,吞咽困難;舌紅絳,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洪數。
辨證分析:外感風溫挾痰熱之邪,內因肺胃積熱,痰熱毒邪壅積于結喉,故紅腫堅硬,灼熱疼痛;風溫熱毒與正氣相搏,內熱熾盛,故壯熱口渴,大便于結,小便黃赤;結喉為吞咽及呼吸之要沖,因邪毒蘊結,故出現吞咽困難,呼吸不利;舌紅絳、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洪數為熱毒聚結之象。
治法:散風清熱,化痰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壯熱口渴,加鮮生地、生石膏清熱生津;便秘,加生大黃、枳實、玄明粉通腑瀉熱;氣喘痰壅,加鮮竹瀝、天竺黃、萊菔子化痰降氣;痙厥,加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清熱解毒止痙;膿成,加炙山甲、皂角刺。
(二)熱傷胃陰潰后膿出稀薄,瘡口有空殼,或內潰膿從咽喉部流出,瘡口暗紅,瘡口難斂;伴低熱不退,口干少津,納谷不香;舌光紅,脈細數。
辨證分析:潰后膿血大泄,加上高熱耗津以致胃敗,故口干少津,納谷不香;胃納不佳,氣血生化乏源,故瘡口難以收斂;陰液虧耗,余毒未盡,故低熱不退,瘡口暗紅;舌尖紅、脈細數均為陰虛之象。
治法:益胃養陰,清解余毒
方藥:益胃湯加減o.
二、外治法
初起用玉器散或雙柏散以金銀花露或菊花露調敷患處。并經常保持敷藥濕潤。膿成則切開排膿,刀法應循經直開。膿盡用生肌散、白玉膏換藥。
[預防與調攝]
1.及時處理原發病灶
2.一旦發現結喉部紅腫不適,應及時治療,不要延誤。
3.高熱時應臥床休息,氣喘氣促時應取半臥位。
臀癰
臀癰是發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病位較一般癰深,范圍也大,采勢急驟,容易腐潰,相當于西醫的臀部蜂窩組織炎。
【病因病機】
多由濕熱火毒蘊結,或肌肉注射時感染毒邪,營氣不從,逆于肉理而成。
[診斷]
初起臀部一側紅腫熱痛,患肢步行困難,紅仲以中心最為明顯,而四周較淡,邊緣不清。紅腫逐漸擴大而有硬結,數天后皮膚濕爛,隨即變成黑色腐潰,或中軟不潰;潰后一般膿出黃稠,但有的伴有大塊腐肉脫落,以致瘡口深大,收口較慢。初起即伴惡寒、發熱、頭痛、骨節酸痛、胃納不佳等全身癥狀,待膿出腐肉脫落后,才逐漸減退。
部分臀癰,患處紅熱不顯,而硬塊堅巨,有疼痛與壓痛,患肢步行不便,進展較為緩慢,全身癥狀也不明顯。一般經過治療后,多半能自行消退。
[鑒別診斷]
一、有頭疽初起有粟粒樣膿頭,癢痛并作,潰爛時狀如蜂窩。
二、流注漫腫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處,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征。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火蘊結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納食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因感受濕熱火毒之邪,蘊結于臀部,營氣不從,逆于肉理,故臀部紅腫熱痛;濕熱火毒蘊久,化腐成膿,故臀部肌肉濕爛流膿;濕熱之邪泛溢,故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為濕火蘊結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化濕;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若膿腐不透,加皂角刺、炙山甲;局部紅熱不顯,加用活血祛瘀之藥,如桃仁、紅花、澤蘭等,減少清熱解毒之晶。
(二)濕痰凝滯漫腫不紅,結塊堅實,進展緩慢;一般無全身癥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
辨證分析:痰濕之邪內生,蘊阻于臀部,結而成塊,故漫腫不紅,結塊堅實;濕為陰邪,纏綿難愈,故進展緩慢;苔薄白,脈弦緩為濕痰凝滯之象。
治法:和營活血,利濕化痰。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桃仁、紅花、澤蘭、浙貝母、天南星等。
(三)氣血兩虛潰后腐肉大塊脫落,瘡口較深,形成空腔,收口緩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谷不香;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潰破后流膿不止,損傷氣血,正氣不足,邪毒留戀,故瘡口較深,收口緩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谷不香、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均為氣血虛弱之象。
治法:調補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生黃芪、銀花。
二、外治怯
初起紅腫灼熱明顯者用玉露膏,紅熱不明顯者用金黃膏或沖和膏外敷。膿成宜切開排膿,切口應低位夠大,以利引流;用八二丹藥線引流,外用紅油膏蓋貼。待膿腐淅凈,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如有空腔不易愈合,可加用墊棉加壓固定。
手發背
手發背是生在手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手背漫腫,紅熱疼痛,手心不腫,日久可損筋傷骨。《醫宗金鑒》云:“初起形如芒刺,漸感疼痛,高腫紅活。”相當于西醫的手背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化膿性炎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風火濕熱之邪,結聚于手背部,以致經絡阻塞,氣血瘀滯,化火蘊毒,外發潰爛。或因手背部外傷,感染邪毒而致。
[診斷]
初起手前部漫腫無頭,邊界不清.色紅灼熱,疼痛不適,伴惡寒發熱、大便黃等全身癥狀:約經7—10天后,腫塊中間腫脹高突,色紫紅,灼熱,疼痛如雞啄,伴高熱、口渴、大便結、小便黃。若按之有波動感者,則內膿已成。潰破時皮膚濕爛,膿水色白或黃,或夾有血水,全身癥狀隨之而減輕。如2—3周腫勢不趨局限,潰后膿水稀薄,則為損筋傷骨之征。
[鑒別診斷]
托盤疔病變在手掌,紅腫疼痛高突以掌心明顯,成膿后波動也在掌中,伴手背部腫脹: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熱毒蘊積手背部紅腫熱痛,皮膚濕爛;伴發熱、惡寒、口渴、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風火濕熱之邪客于手背,蘊而化熱化毒;邪毒蘊積,經絡不通,故有紅,腫、熱、痛;邪毒與正氣相搏,故惡寒發熱;熱毒熾盛,故見口渴、便秘、尿赤等癥;舌紅、苔黃、脈數為熱毒蘊積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消腫: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二)氣血虧虛日久腫勢不趨限局,膿出稀薄;頭暈眼花,神疲乏力,納差;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病久或潰后,氣血耗損,故腫勢不易局限,膿水稀薄;頭暈眼花、神疲乏力、納差、脈細弱皆為氣血虛弱之象。
治法:調補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成膿期宜切開排膿;潰后摻八二丹外蓋紅油膏,膿凈改用生肌散或生肌白玉膏。
足發背
足發背是發生在足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足背高腫掀紅疼痛,足心不腫。
《瘍醫大全》云:“腳發背生于腳背筋骨之間,乃足三陰三陽之所司也,皆緣濕熱相搏,血滯于至陰之交或赤足行走沾染毒涎,抑或撞破誤觸污穢而成。”相當于西醫的足背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病因病機]
多因濕熱下注于足背部,氣血凝滯,蘊積成毒,化熱外發;或因足部外傷,瘀血阻滯,感染毒邪而成。
[診斷]
初起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彌漫,邊界不清,活動受限,約5—7天后腫脹迅速增大而化膿,伴寒戰高熱、納差、惡心欲嘔等全身癥狀。潰后膿出稀薄或夾有血水,皮膚濕爛,全身癥狀也隨之減輕。若局部潰破遲緩,潰后久不收口,可損傷筋骨。
[鑒別診斷]
丹毒皮色鮮紅,邊界清楚;一般不會化膿;常有反復發作史。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濕熱下注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彌漫;伴寒戰高熱;惡心欲吐,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與正氣相搏,故寒戰高熱;濕邪中阻,故惡心欲嘔、納差;濕熱內結,故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下注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化濕。
方藥:五神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二、外治法
參照“手發背” 。
[預防與調攝]
1.患足忌行走,以減少患肢負荷。
2.抬高患肢,并使患足側位放置,以利膿液引流。
[結語]
癰之大者名發,相當于西醫的癤、癰并發蜂窩組織炎、急性蜂窩組織炎。其特點是:在皮膚疏松的部位突然紅腫蔓延成片,灼熱疼痛,紅腫以中心最為明顯,四周較淡,邊緣不清,伴有明顯全身癥狀。依病位不同,有鎖喉癰、臀癰、手發背和足發背。鎖喉癰熱毒聚結證,治宜散風清熱、化痰解毒,方用普濟消毒飲;熱傷胃陰證,治宜益胃養陰、清解余毒,方用益胃湯加減。臀癰濕火蘊結證,治宜清熱解毒、和營化濕,方用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濕痰凝滯證,治宜和營活血、利濕化痰,方用仙方活命故加天南星等;氣血兩虛證,治宜調補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減。手發背熱毒蘊積證,治宜清熱解毒、和營消腫,方用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氣血虧虛證,治宜調補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減。足發背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解毒,和營化濕,方用五神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外治依一般陽證瘡瘍分期施治。
“癰之大者名發。”說明發的病變范圍較癰為大。故一般把來勢迅猛而病變范圍大于癰的外瘍稱之為發。《外科精義》云:“夫五發者謂疽發于腦、背、肩、髯、鬢是也。”其特點是在皮膚疏松的部位突然紅腫蔓延成片,灼熱疼痛,紅腫以中心最為明顯,而四周較淡,邊緣不清,有的3—5天后皮膚濕爛,隨即變成褐色腐潰,或中軟而不潰,伴有明顯的全身癥狀。生于結喉處的,稱為鎖喉癰;生于臀部的稱為臀癰;生于手背部的,稱為手發背;生于足背的,稱為足發背。相當于西醫的癤、癰并發蜂窩組織炎、急性蜂窩組織炎。
鎖喉癰
鎖喉癰是指發生在結喉正中處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來勢暴急,腫勢散漫,范圍較大,其癥狀發生變化很快,可并發喉風、重舌等險證。相當于西醫的口底部蜂窩組織炎。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外感風溫毒邪,客于肺胃,循經上攻或因痧痘之后,體虛余毒未清,挾痰熱凝結而成;或因體弱,口唇齒齦生疳,咽喉糜爛感染邪毒而繼發。
[診斷]
初起紅腫繞喉,腫勢散漫不聚,堅硬灼熱疼痛,經2—3天后,腫勢可延及頸部兩側,甚至上至腮頰,下至胸前。因腫連咽喉、舌下,可并發喉風、重舌,以致湯水難下,嚴重者可引起窒息。伴壯熱口渴,頭痛頸強,納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甚至氣喘痰壅,發生痙厥。如腫勢漸趨局限,根盤漸收,、按之中軟者,為成膿之象;如按之中軟應指者,為膿已成熟。
經治療后,本病轉歸以根腳漸收,腫勢高起,漸趨局限,易潰膿的為順癥;如根腳不收,漫腫平塌,色轉暗紅,難以潰膿的,則為逆證。潰后膿出黃稠,熱退腫消者輕;膿出稀薄,瘡口有空殼,或內潰膿從咽喉部穿出,全身虛弱者重,收口亦慢。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常在12X10’幾一20X109幾之間,中性粒細胞80%一90%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熱毒聚結結喉處紅腫繞喉,堅硬灼熱疼痛,腫勢蔓延;壯熱,口渴,頭痛頸強,吞咽困難;舌紅絳,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洪數。
辨證分析:外感風溫挾痰熱之邪,內因肺胃積熱,痰熱毒邪壅積于結喉,故紅腫堅硬,灼熱疼痛;風溫熱毒與正氣相搏,內熱熾盛,故壯熱口渴,大便于結,小便黃赤;結喉為吞咽及呼吸之要沖,因邪毒蘊結,故出現吞咽困難,呼吸不利;舌紅絳、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洪數為熱毒聚結之象。
治法:散風清熱,化痰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壯熱口渴,加鮮生地、生石膏清熱生津;便秘,加生大黃、枳實、玄明粉通腑瀉熱;氣喘痰壅,加鮮竹瀝、天竺黃、萊菔子化痰降氣;痙厥,加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清熱解毒止痙;膿成,加炙山甲、皂角刺。
(二)熱傷胃陰潰后膿出稀薄,瘡口有空殼,或內潰膿從咽喉部流出,瘡口暗紅,瘡口難斂;伴低熱不退,口干少津,納谷不香;舌光紅,脈細數。
辨證分析:潰后膿血大泄,加上高熱耗津以致胃敗,故口干少津,納谷不香;胃納不佳,氣血生化乏源,故瘡口難以收斂;陰液虧耗,余毒未盡,故低熱不退,瘡口暗紅;舌尖紅、脈細數均為陰虛之象。
治法:益胃養陰,清解余毒。
方藥:益胃湯加減
二、外治法
初起用玉器散或雙柏散以金銀花露或菊花露調敷患處。并經常保持敷藥濕潤。膿成則切開排膿,刀法應循經直開。膿盡用生肌散、白玉膏換藥。
[預防與調攝]
1.及時處理原發病灶
2.一旦發現結喉部紅腫不適,應及時治療,不要延誤。
3.高熱時應臥床休息,氣喘氣促時應取半臥位。
臀癰
臀癰是發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病位較一般癰深,范圍也大,采勢急驟,容易腐潰,相當于西醫的臀部蜂窩組織炎。
【病因病機】
多由濕熱火毒蘊結,或肌肉注射時感染毒邪,營氣不從,逆于肉理而成。
[診斷]
初起臀部一側紅腫熱痛,患肢步行困難,紅仲以中心最為明顯,而四周較淡,邊緣不清。紅腫逐漸擴大而有硬結,數天后皮膚濕爛,隨即變成黑色腐潰,或中軟不潰;潰后一般膿出黃稠,但有的伴有大塊腐肉脫落,以致瘡口深大,收口較慢。初起即伴惡寒、發熱、頭痛、骨節酸痛、胃納不佳等全身癥狀,待膿出腐肉脫落后,才逐漸減退。
部分臀癰,患處紅熱不顯,而硬塊堅巨,有疼痛與壓痛,患肢步行不便,進展較為緩慢,全身癥狀也不明顯。一般經過治療后,多半能自行消退。
[鑒別診斷]
一、有頭疽初起有粟粒樣膿頭,癢痛并作,潰爛時狀如蜂窩。
二、流注漫腫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處,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征。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火蘊結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納食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因感受濕熱火毒之邪,蘊結于臀部,營氣不從,逆于肉理,故臀部紅腫熱痛;濕熱火毒蘊久,化腐成膿,故臀部肌肉濕爛流膿;濕熱之邪泛溢,故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為濕火蘊結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化濕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若膿腐不透,加皂角刺、炙山甲;局部紅熱不顯,加用活血祛瘀之藥,如桃仁、紅花、澤蘭等,減少清熱解毒之晶。
(二)濕痰凝滯漫腫不紅,結塊堅實,進展緩慢;一般無全身癥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
辨證分析:痰濕之邪內生,蘊阻于臀部,結而成塊,故漫腫不紅,結塊堅實;濕為陰邪,纏綿難愈,故進展緩慢;苔薄白,脈弦緩為濕痰凝滯之象
治法:和營活血,利濕化痰。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桃仁、紅花、澤蘭、浙貝母、天南星等。
(三)氣血兩虛潰后腐肉大塊脫落,瘡口較深,形成空腔,收口緩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谷不香;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潰破后流膿不止,損傷氣血,正氣不足,邪毒留戀,故瘡口較深,收口緩慢;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谷不香、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均為氣血虛弱之象
治法:調補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生黃芪、銀花。
二、外治法
初起紅腫灼熱明顯者用玉露膏,紅熱不明顯者用金黃膏或沖和膏外敷。膿成宜切開排膿,切口應低位夠大,以利引流;用八二丹藥線引流,外用紅油膏蓋貼。待膿腐淅凈,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如有空腔不易愈合,可加用墊棉加壓固定。
手發背
手發背是生在手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手背漫腫,紅熱疼痛,手心不腫,日久可損筋傷骨。《醫宗金鑒》云:“初起形如芒刺,漸感疼痛,高腫紅活。”相當于西醫的手背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風火濕熱之邪,結聚于手背部,以致經絡阻塞,氣血瘀滯,化火蘊毒,外發潰爛。或因手背部外傷,感染邪毒而致
[診斷]
初起手前部漫腫無頭,邊界不清.色紅灼熱,疼痛不適,伴惡寒發熱、大便黃等全身癥狀:約經7—10天后,腫塊中間腫脹高突,色紫紅,灼熱,疼痛如雞啄,伴高熱、口渴、大便結、小便黃。若按之有波動感者,則內膿已成。潰破時皮膚濕爛,膿水色白或黃,或夾有血水,全身癥狀隨之而減輕。如2—3周腫勢不趨局限,潰后膿水稀薄,則為損筋傷骨之征
[鑒別診斷]
托盤疔病變在手掌,紅腫疼痛高突以掌心明顯,成膿后波動也在掌中,伴手背部腫脹: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熱毒蘊積手背部紅腫熱痛,皮膚濕爛;伴發熱、惡寒、口渴、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風火濕熱之邪客于手背,蘊而化熱化毒;邪毒蘊積,經絡不通,故有紅,腫、熱、痛;邪毒與正氣相搏,故惡寒發熱;熱毒熾盛,故見口渴、便秘、尿赤等癥;舌紅、苔黃、脈數為熱毒蘊積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消腫: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二)氣血虧虛日久腫勢不趨限局,膿出稀薄;頭暈眼花,神疲乏力,納差;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病久或潰后,氣血耗損,故腫勢不易局限,膿水稀薄;頭暈眼花、神疲乏力、納差、脈細弱皆為氣血虛弱之象
治法:調補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成膿期宜切開排膿;潰后摻八二丹外蓋紅油膏,膿凈改用生肌散或生肌白玉膏。
足發背
足發背是發生在足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足背高腫掀紅疼痛,足心不腫。
《瘍醫大全》云:“腳發背生于腳背筋骨之間,乃足三陰三陽之所司也,皆緣濕熱相搏,血滯于至陰之交或赤足行走沾染毒涎,抑或撞破誤觸污穢而成。”相當于西醫的足背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病因病機]
多因濕熱下注于足背部,氣血凝滯,蘊積成毒,化熱外發;或因足部外傷,瘀血阻滯,感染毒邪而成。
[診斷]
初起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彌漫,邊界不清,活動受限,約5—7天后腫脹迅速增大而化膿,伴寒戰高熱、納差、惡心欲嘔等全身癥狀。潰后膿出稀薄或夾有血水,皮膚濕爛,全身癥狀也隨之減輕。若局部潰破遲緩,潰后久不收口,可損傷筋骨
[鑒別診斷]
丹毒皮色鮮紅,邊界清楚;一般不會化膿;常有反復發作史。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濕熱下注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彌漫;伴寒戰高熱;惡心欲吐,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毒邪與正氣相搏,故寒戰高熱;濕邪中阻,故惡心欲嘔、納差;濕熱內結,故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下注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化濕。
方藥:五神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二、外治法
參照“手發背”。
【預防與調攝】
1.患足忌行走,以減少患肢負荷。
2.抬高患肢,并使患足側位放置,以利膿液引流。
【結語】
癰之大者名(ming)發(fa),相當于(yu)西醫的癤、癰并發(fa)蜂窩組織炎(yan)、急性(xing)蜂窩組織炎(yan)。其特(te)點是:在皮膚(fu)疏松的部位突然紅腫蔓延成片,灼熱(re)(re)(re)疼痛,紅腫以(yi)中心最為(wei)明(ming)顯,四周較淡(dan),邊(bian)緣(yuan)不(bu)(bu)清,伴有(you)明(ming)顯全身癥狀。依病(bing)位不(bu)(bu)同,有(you)鎖(suo)(suo)喉癰、臀癰、手(shou)發(fa)背(bei)(bei)和(he)足(zu)發(fa)背(bei)(bei)。鎖(suo)(suo)喉癰熱(re)(re)(re)毒(du)(du)(du)聚結(jie)證(zheng),治(zhi)(zhi)宜(yi)散(san)風清熱(re)(re)(re)、化(hua)痰(tan)解(jie)(jie)(jie)毒(du)(du)(du),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普(pu)濟消毒(du)(du)(du)飲(yin)(yin)(yin);熱(re)(re)(re)傷胃(wei)陰(yin)(yin)證(zheng),治(zhi)(zhi)宜(yi)益胃(wei)養陰(yin)(yin)、清解(jie)(jie)(jie)余(yu)毒(du)(du)(du),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益胃(wei)湯加(jia)(jia)減(jian)。臀癰濕(shi)火(huo)蘊結(jie)證(zheng),治(zhi)(zhi)宜(yi)清熱(re)(re)(re)解(jie)(jie)(jie)毒(du)(du)(du)、和(he)營化(hua)濕(shi),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黃連(lian)解(jie)(jie)(jie)毒(du)(du)(du)湯合(he)仙(xian)方(fang)(fang)活命(ming)飲(yin)(yin)(yin)加(jia)(jia)減(jian);濕(shi)痰(tan)凝滯證(zheng),治(zhi)(zhi)宜(yi)和(he)營活血(xue)、利濕(shi)化(hua)痰(tan),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仙(xian)方(fang)(fang)活命(ming)故加(jia)(jia)天南星(xing)等;氣(qi)血(xue)兩虛(xu)證(zheng),治(zhi)(zhi)宜(yi)調補(bu)氣(qi)血(xue),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八珍湯加(jia)(jia)減(jian)。手(shou)發(fa)背(bei)(bei)熱(re)(re)(re)毒(du)(du)(du)蘊積證(zheng),治(zhi)(zhi)宜(yi)清熱(re)(re)(re)解(jie)(jie)(jie)毒(du)(du)(du)、和(he)營消腫,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五味(wei)消毒(du)(du)(du)飲(yin)(yin)(yin)合(he)仙(xian)方(fang)(fang)活命(ming)飲(yin)(yin)(yin)加(jia)(jia)減(jian);氣(qi)血(xue)虧虛(xu)證(zheng),治(zhi)(zhi)宜(yi)調補(bu)氣(qi)血(xue),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八珍湯加(jia)(jia)減(jian)。足(zu)發(fa)背(bei)(bei)濕(shi)熱(re)(re)(re)下注證(zheng),治(zhi)(zhi)宜(yi)清熱(re)(re)(re)解(jie)(jie)(jie)毒(du)(du)(du),和(he)營化(hua)濕(shi),方(fang)(fang)用(yong)(yong)(yong)五神湯合(he)仙(xian)方(fang)(fang)活命(ming)飲(yin)(yin)(yin)加(jia)(jia)減(jian)。外治(zhi)(zhi)依一般陽證(zheng)瘡瘍分期(qi)施治(zhi)(zhi)。
在發生癤腫時,對早期未化膿的癤腫,局部可熱敷,
外涂2.5%碘酊,10%-20%魚石脂軟膏(gao)或2%百(bai)多邦的莫匹羅星軟膏(gao),一日數次;若癤腫成熟化(hua)膿潰爛(lan),應(ying)立即就(jiu)醫,需手(shou)術開排膿引流。
這個與你上網和不注意眼部衛生有一定的關系,眼瞼有兩種腺體,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開口于毛囊;另一種靠近結合膜面埋在瞼板里的叫瞼板腺,開口于瞼緣。這兩種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導致感染腫大,分別叫麥粒腫和霰粒腫。
麥粒腫: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瞼緣癤,俗稱“針眼”,衛生條件差、體質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時,眼瞼局部紅腫、充血和觸痛,近瞼緣部位可觸到硬結,有時耳前淋巴結腫大并有觸痛,甚至有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數日后毛囊根部出現黃色膿點,膿排除后癥狀逐漸好轉而痊愈。麥粒腫化膿后如任其自破排膿,常因疤痕收縮而引起眼瞼變形、外翻、上下瞼裂閉合不全等后遺癥,所以應引起注意。
霰粒腫:又稱瞼板炎。開始眼瞼紅腫,但因瞼板較深,新的疼痛較重。膿腫未潰破時在瞼結膜上常露出黃色膿頭,成熟后可自行穿破排膿而愈。
無論是哪種情況,如果加壓擠膿,細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顱內,引起眼眶蜂織炎、海綿栓塞的嚴重并發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長“針眼”時,切忌擠壓。
麥(霰)粒腫初期(qi)或(huo)膿腫未形(xing)成時,都(dou)可局部(bu)濕(shi)熱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鐘。熱敷能(neng)加快(kuai)眼部(bu)的血液(ye)循(xun)環,有(you)消(xiao)腫止痛的作用。結合膜囊內(nei)涂0.&127;5%金(jin)霉素藥膏或(huo)其他抗生(sheng)(sheng)素藥膏等。每日2~3次。有(you)全(quan)身癥狀(zhuang)者(zhe),可服抗生(sheng)(sheng)素或(huo)磺胺(an)藥,或(huo)肌注青霉素。這樣處(chu)理,很快(kuai)就會好的,祝(zhu)你早日康(kang)復(fu)!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jiankang/157916.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li)于(yu)(yu)保護作者(zhe)版權(quan),注重分享,被(bei)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he)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與作者(zhe)取得聯系(xi),或(huo)有版權(quan)異議(yi)的,請聯系(xi)管理員,我(wo)們會(hui)(hui)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tu)片資源來(lai)自于(yu)(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yu)傳遞更(geng)多信息(xi)之(zhi)目(mu)的,若有來(lai)源標注錯(cuo)誤(wu)或(huo)侵犯(fan)了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通知我(wo)們(管理員郵箱(xiang):),情(qing)況屬實,我(wo)們會(hui)(hui)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yi)篇: 中醫治療黃斑裂孔
下(xia)一篇: 中醫治療糖尿病(bing)并發癰腫(zhong)瘡癤(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