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葛洪《極言》養生思想探微Taoism?regimen

黃信陽博客 盧銀蘭 2023-08-22 19:28:47

盧銀蘭(廣州中醫藥大學)

摘要:
  晉代著名道家兼醫藥學家葛洪所著的《極言》篇,是凝聚其修煉道術,養生長存思想的主要篇章,其養生思想:心誠志堅,必能成仙;元氣充足,仍需修補;身強體固,養生基礎;勿傷勿極,養生要義四點,充分體現了他對修煉成仙的信念、堅持不懈的執著、愛氣于微的謹慎、鞏固根荄的重視及方法得當的追求,頗具指導性和實踐性。
  葛洪,字稚川,晉代著名道家兼醫藥學家,今江蘇句容縣人。自少好學,博覽眾書,酷好神仙導養之法、煉丹秘術。因仰慕道家始祖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之言,自號抱樸子,并將其撰寫的著作也命名為《抱樸子》,分內外二篇。其《內篇》二十卷,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極言》是《抱樸子?內篇》之十三卷,是凝聚葛洪修煉道術,養生長存思想的主要篇章,其養生思想概括起來有下面四點:
  一、心誠志堅,必能成仙
  成仙是道家修煉的最高境界,道家前輩莊子已經描繪出那里的美好景象:“藐姑射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所以千百年來人們分外向往那個世界,不斷有人努力不懈地要到達那個境界,葛洪是深信此境界的存在,并堅信不移地認定通過勤奮學習是可以成仙的。在《極言》中他強調,成仙的人“彼莫不負笈隨師,積其功勤,蒙霜冒險,櫛風沐雨,而躬親灑掃,契闊勞藝,始見之以信行,終被試以危困,性篤行貞,心無怨貳,乃得升堂以入於室。”他們跟隨師傅勤修,從最小事開始接受考驗,不斷被測試,堅持不懈,一心一意,最終才提高一步。一步一步地堅持到最后,敬終若始,才有可能登上仙界。然而希望成仙的人多,但是真正到達仙境的人少,“為者如牛毛,獲者如麟角”,原因是什么呢?葛洪也分析了成仙路上的種種障礙,“或有怠厭而中止,或有怨恚而造退,或有誘於榮利,而還修流俗之事,或有敗於邪說,而失其淡泊之志,或朝為而夕欲其成,或坐修而立望其效。若夫睹財色而心不戰,聞俗言而志不沮者,萬夫之中,有一人為多矣。”在漫長的求仙路上,有人不能堅持而產生怠慢厭倦之心,有人看不到希望而心生怨恨,有人被名利誘惑中途轉向,有人被別家學說引誘喪失原志,有人急于求成,恨不得立刻見到效果,如此等等,萬人中有一人堅持已經算多了,由此可見,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是與仙界無緣的。所以葛洪又打了幾個比方,“夫彀勁弩者,效力於發箭;涉大川者,保全於既濟;井不達泉,則猶不掘也;一步未至,則猶不往也。修涂之累,非移晷所臻;陵霄之高,非一簣之積。然升峻者患於垂上而力不足,為道者病於方成而志不遂。千倉萬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長;不測之淵,起於汀瀅;陶朱之資,必積百千。”反復強調從立下養生之志直至成仙,需要常年累月始終堅持,毫不松懈,毫不遲疑,甚至是死心塌地地勇往直前,才有可能成功。《神仙傳》中的后漢陰長生就是十多年終日聆聽師傅馬鳴生高談闊論當世之事,完全沒聽到度世成仙之法,一起修道的人忍不住相繼離開,陰子不單沒動搖,反而對師傅更恭敬、更虔誠,最終馬鳴生確認他果然能得道,授以《太清神丹經》而步入仙班。雖然神仙沒人親眼看見,但葛洪堅信不移,他反復論證神仙的存在,肯定仙境不是虛構假想,尤其列舉了黃帝、老子、彭祖、安期等人,葛洪堅信他們都成了仙。或許正是這種信念,葛洪本人也踏足仙境而不可知。《晉書?葛洪傳》說葛洪在廣東羅浮山上煉丹修道,八十一歲時突然呈遞奏章給當時的廣州刺史鄧岳,說“當遠行尋師,克期便發。”等到鄧岳倉促趕去告別時,葛洪坐至正午,渾然無覺地象睡著一樣逝去。“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尸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尸解得仙云。”
  二、元氣充足,仍需修補
  如果說成仙的意志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那么身體的素質則是一種依托、一種物質基礎。每個人稟受的元氣不同,天生的體質也不同,因而修煉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果不了解自身的狀況就刻意追求成仙,結果可能反而傷及生命。用葛洪的話就是“有盡之物,不能給無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無底之器也。”無休無止的消耗是任何細微修煉所不能承擔的重負。葛洪認為“人無少長,莫不有疾,但輕重言之耳。而受氣各有多少,多者其盡遲,少者其竭速。”換言之,人都會患病,但疾病有輕重程度上的區別。人的稟賦不同,有人承受的元氣多,承受元氣多之人,體質強健,損耗緩慢;有人承受的元氣少,承受元氣少之人,體質衰弱,損耗增快。所以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會從最細微處彌補天生的不足,然后根據個體情況調節養生的進度。補益或損耗元氣與個人觀念有很大關系,如果不了解補益和損耗的得失,認定一丁點的補益及損耗對元氣的影響不大,就大錯特錯了。葛洪打了個比方,“夫損之者如燈火之消脂,莫之見也,而忽盡矣。益之者如苗禾之播殖,莫之覺也,而忽茂矣。”燈油的消耗、禾苗的種植都是不經意間的事情,對元氣的損耗或補益亦是點滴指數,所以養生要從最細微處做起,“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只有涓涓細流才能匯聚大海,只有積聚小才能成就大,積累一才能上達億,如果能“愛之於微,成之於著”,則接近懂得養生之道了。
  如果說成仙需要敬終若始,初始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就是無論天生稟性如何,都要知道補益元氣對自身有好處,損耗元氣對自身有害處,“凡夫不徒不知益之為益也,又不知損之為損也,夫損易知而速焉,益難知而遲焉。”了解損益利弊,從而加以注意。“夫修道猶如播谷也,成之猶收積也。厥田雖沃,水澤雖美,而為之失天時,耕鋤又不至,登稼被壟,不獲不刈,頃畝雖多,猶無獲也。”把修煉養生之道與播種、得道成仙與收獲兩兩比較,土地再肥沃、水澤再豐美,但違背天時又不事勞作,終究不會有收獲,所以無論自身元氣多么充足,都要不停止修補。
  三、身強體固,養生基礎
  神仙術在《漢書?藝文志》中被列為方技中的一類,有十家著作二百五卷,內容包括雜子道、雜子步引、按摩、雜子芝菌、雜子方、雜子技道、雜子黃冶等,是古人追求長生久視的各種方法。是否具有養生的意愿,又掌握諸如此類的方法,就能成仙?對于世人的疑問,葛洪態度非常堅決。他認為“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藥及修小術者,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金丹是修煉成仙的第一要素,煉制不出金丹服食,僅依靠植物類藥物和練一些功法,只可以延年益壽。顯然,葛洪強調成仙的必需條件除了前面所言的持之以恒外,服食金丹是物質上的支持。由是觀之,其成仙之說并非完全虛妄不著邊際,不過從選址煉丹至金丹出爐又需要多少不畏失敗、可遇不可求及漫長無奈的等待?《晉書?葛洪傳》記載:咸和初年始,東晉大臣王導征召其作補州主簿,后來升遷為咨議參軍。當時文史學家干寶與葛洪交情深厚,推薦他為皇帝顧問或統領修史,葛洪固辭不就。由于年齡漸老,希望煉丹祈求長壽。聽說交趾這個地方出產丹砂,自薦作交趾屬縣句漏的縣官。皇帝不忍心把他放到那樣的荒蠻之地,葛洪以不是想要名利,因為那里出產丹砂而獲準。象這樣屢薦不仕卻主動請纓到嶺南任職,僅僅為了煉丹的葛洪,他對成仙的執著亦可見一斑了。雖然如此,可是要達成這個目標,沒有堅實的身體基礎也不行。因而葛洪及其注重強基固體,再三強調“補復之益,未得根據,而疾隨復作”,生命的根基要堅固,才能抵擋各種邪氣侵襲。他用極易養活的槿樹楊柳打比方,這兩種樹,無論采取什么方法,折斷著種、倒插著種、橫插著種都能成活,但是種植時間不長,就對其刻劃剝皮、搖晃拔出,就算怎么用肥田沃土和春雨浸潤,終究必然枯萎,原因很簡單,“其根荄不固,不暇吐其萌芽,津液不得遂結其生氣也。”生命的基礎未扎實,煥發不了勃勃生機,抵擋不住各種摧殘亦理所當然。人體較此二木,更易傷難養,而摧殘身體的手段遠遠超出刻剝搖拔等,救濟的方法少,破壞的手段多,死亡是必然結果。用吐故納新或服食藥物補益氣血之方法,對氣衰血竭的身體起不了大的作用。葛洪列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癥狀,如一個人跑幾步就氣逆喘急,或咳嗽或胸悶;用一點力就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或者面色無華,皮膚枯裂,嘴唇干燥慘白,肌膚腠理萎瘁,說明這些癥狀的出現意味著體內化生氣血的根源出了問題,此時必須用上品藥,才能救治。他揭示出人們常常忽略的問題,即內在化生氣血之源的損耗已經嚴重影響健康,危及身體。可是世人對此的意識很淡薄,不少人把自己感覺患病才當作生病的時候,其實生命的根基已經受損了。所以他注重沒患病之前,就要強壯身體,打好基礎,才能令正氣不衰竭,形體與精神互相守衛。這種觀點與《黃帝內經》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預防思想該是一脈相承的。為了使問題更容易明白,葛洪把一群年紀老壯、服食厚薄都相同的人,放到相同的環境中,大家同做一件事卻有不同的結果,說明病與不病是身體自身的根基問題,風冷暑濕等外來干涉,傷害不到身體壯實之人,只有體虛氣少的人,才承受不住而患病。“沖風赴林,而枯柯先摧;洪濤凌崖,而拆隙首頹;烈火燎原,而燥卉前焚;龍椀墜地,而脆者獨破。”基礎不牢,受損也首當其沖了。養生的基本,以不傷為前提,要保證體壯氣充。
  四、勿傷勿極,養生要義
  葛洪認為具備強壯的身體,修煉充足的元氣,掌握必要的養生方法,即便不成仙,也能長壽。但是在追求養生的過程中,方法不當,掌握不到要領,就象用寒冰結成的杯子裝熱湯,用羽毛編織的包裹收藏火種,后果可想而知。長生沒修成,生命的基礎恐怕還遭受損害,那就背離了養生初衷,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所以他指出人們在養生途中的十三種損傷生命的情況,即才能不夠卻費勁思考、氣力不足卻硬要舉重、悲哀憔悴、喜樂過差、汲汲所欲、久談言笑、寢息失時、挽弓引弩、沈醉嘔吐、飽食即臥、跳走喘乏、歡呼哭泣、陰陽不交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傷,均是超出自身負擔、不節制情緒、作息無規律、陰陽不和諧等的具體表現。損傷不易察覺,但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壽命。針對這些情況,葛洪提出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等方面不應當過極的注意事項,唾液、行走、聽力、視力、坐姿、臥態、穿衣、脫衣、吃飯、喝水、勞逸、晨起、流汗、夜眠都面面俱到,無一遺漏。同時他反復強調不要做費心費力之事,如“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愿,不欲規造異巧。”而且睡眠的要求細化到寒熱上,“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露臥星下,不眠中見肩,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飲食的要求細化到味道上,“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過極必然帶來損傷,“積傷至盡則早亡,早亡非道也。”可以肯定,葛洪認為過傷過極的行為都不符合養生精神,最后葛洪總結歸納了長生久視的方法,指出擅長養生之人“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逸,有與奪之要。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然後先將服草木以救虧缺,後服金丹以定無窮。”只要順應天時,起居有度,呼吸導引,針灸按摩,精神淡泊,服用藥物能救虧,服食金丹可成仙,這就是葛洪的養生思想,堅持下去可直趨養生的最高境界。
  總而言之,《極言》可謂葛洪談論養生的最高言論、極致言論,該篇充分體現了葛洪對修煉成仙的信念、堅持不懈的執著、愛氣于微的謹慎、鞏固根荄的重視及方法得當的追求,他的養生思想頗具指導性和實踐性,但是正如他在該篇所言“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師能授人方書,不能使人必為也。”世人能否從中得益,關鍵還要看自己。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450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