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是進補的好時節,進入立冬后,天氣漸漸變冷,進補本意是暖身又強身,增強人體在低溫下的抗病能力,然而,進補不當,不僅不可以養身,還會傷身!冬季如何進補更健康?一味吃大補藥膳,可是會讓你上火、便秘,增添身體不適感的!在這里,小編溫馨提醒,冬天進補應選溫補食材,才能達到祛寒又健康的目的哦,一起看看,冬天應該怎樣進補吧!許多人冬季想來碗熱騰騰的麻油雞或姜母鴨,但是,冬季常見的食補如麻油雞、姜母鴨、十全大補湯等,因湯底添加多種熱性藥材、米酒、姜母等,食用后容易上火,食補中肉量也多,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吃了難消化。冬季如想暖身、調養身體,要選擇性質較溫和或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等,在日常飲食中補充即可。藥膳中常添加熱性藥材如紅參、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較適合嚴寒時使用;天氣如尚未轉冷,尤其在氣溫多變、忽高忽低的時節,較容易有呼吸道癥狀如過敏、感冒等,日常食補應注重增強免疫力,可喝粉光參茶顧氣管,或以藥材如黃耆、枸杞泡茶飲用,少吃生魚片、海鮮等生冷食物,多吃辛香蔬菜如蔥、生姜、洋蔥等,并要早睡晚起,避免熬夜。避免上火吃藥膳少肉多喝湯常吃的姜母鴨、羊肉爐,中醫師提醒,體質虛寒的人,腸胃通常也較虛弱,想暖身可多喝湯少吃肉,避免腸胃攝取過多肉類,消化不良造成脹氣、胃食道逆流等問題。藥膳為暖身,常添加當歸、人參等熱性藥材,容易口干舌燥的燥熱體質者,最好少吃。十全大補寒流再吃八珍湯是用“四物湯”跟“四君子湯”兩種方劑共8種藥材為底,十全大補湯則在八珍湯上再添加2種藥材,十全大補、八珍湯使用的是溫熱藥材,建議在寒流來時再吃,如在天氣還沒有很冷時吃,容易引起口干舌燥、臉色潮紅甚至便秘。米酒麻油姜母易燥麻油有益氣血、補肝腎、潤腸通便的作用,但麻油雞常加入大量米酒及老姜,吃起來容易上火。如想用麻油補身,炒菜時加入麻油即可,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可以選黑麻油。此外,冬季常吃的麻辣鍋,或是食補中常添加的姜母,因性質較燥熱,易口干舌燥的人也要避免。日常暖身選粉光參中醫中“人參”是指韓國、中國、日本等地產的參,性質較燥熱,適合天氣嚴寒時或大病初愈時補氣,但在南方的氣候下,如日常飲用容易上火。可改用粉光參,俗稱花旗參、西洋參,性質較平和,平時可用2錢粉光參約20片加入約500c.c.熱開水燜泡飲用,暖身之外,也可預防秋冬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呼吸不順等癥狀。這樣做黑色食材可補腎氣立冬后是補腎的時節,多吃黑色食物可補腎,常見的黑色食材如烏骨雞、紫米、黑豆、黑芝麻、香菇、發菜、海帶、黑木耳等,可在秋冬時多攝取。辛香蔬菜促進循環冬季要忌吃生冷食物,若要吃,可搭配蔥、蒜泥、姜絲等,避免腸胃受寒。天氣剛轉冷時,可吃蔥、蒜、洋蔥等,可促進新陳代謝;煮湯、炒菜時,也可加入性質較溫和的生姜,有袪寒功用。黃耆枸杞增免疫力黃耆、枸杞可增強免疫力,平常可以開水沖泡飲用,或加入湯品中燉煮,約每250c.c.水加入黃耆、枸杞各1錢。枸杞也可入菜一起吃,1人分的菜肴可憑口味喜好,加入約半匙至1平匙分量。早入睡避寒氣入侵中醫認為冬季應重“藏、養”,因冬季寒氣容易傷害人體,造成手腳冰冷、新陳代謝減緩,立冬后要調整作息為早睡晚起,日落后少活動,拉長睡眠時間、勿熬夜,如清晨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后再出門,以免寒氣傷身。補過頭春來易發疹冬季補過頭,氣溫較低,身體不一定會出現異常,但春季氣溫升高,就容易發疹或長痘痘等燥熱癥狀。
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后,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預防疾病。同時,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是初冬的開始,飲食養生要少食生冷,宜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要增苦少咸,不可盲目“進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立冬過后不妨多泡腳,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
立冬節氣早睡晚起更有利于養生,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晨最好等太陽升起后再起床,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人體陽氣的生發,使頭腦更清醒、靈敏,早睡晚起更適合老年人。
立冬后鍛煉有原則:別暴露皮膚,別劇烈運動,使皮膚毛孔完全放開,否則容易感冒,寒邪入侵。運動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但不要穿著過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為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煉,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誘發舊疾。可以在運動前先喝杯姜茶,或者保溫杯里泡上一瓶姜茶帶在身邊,暖身鍛煉不怕冷,還能預防感冒。
立冬養生,預防“五寒”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防頸寒:穿立領裝擋風寒
秋冬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專家介紹,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領裝不但能擋住寒風,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處。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專家稱,癥狀較輕的,可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專家介紹,雙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腳寒:常做足浴
足浴要注意三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飯后立即進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太高。
立冬食補推薦7大養生佳品
1、栗子:健脾補腎
立冬后,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板栗不僅味美,還是冬季養生的佳品。板栗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板栗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元素對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骨質疏松等疾病都有益處。因此,老年人吃板栗可益氣血,男性吃板栗則可補腎、治療腎虛。
將剝好的栗子用清水泡2—3小時候去皮,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煮沸,在粥到八分熟的時候放入桂圓,煮熟即可。這道粥具有補心安神、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烏雞洗凈焯水,清水加入姜蒜和烏雞一起燉至烏雞9分熟的時候加入栗子,燉熟即可。適合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
2、羊肉:補腎御寒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成分,有著補腎護肝、御寒祛濕的功效。閩南地區,立冬要吃羊肉補冬,據說一冬都不會冷。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3、白蘿卜:止咳潤肺
立冬時節天氣變冷,此時人的手腳易涼,后背易冷,這是氣血遇寒循環不暢所致。這段時間應盡量吃些生的白蘿卜。民諺有“立冬蘿卜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這句話,除了說明白蘿卜是冬天的應季蔬菜外,還道出了它的食療功效。
白蘿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生吃時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還有消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白蘿卜屬于寒涼性蔬菜,體質偏寒的,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對于輕度的肺熱咳嗽患者不妨吃一些“冰糖蘿卜飲”。
4、鴨肉:滋陰補虛
鴨子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于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鴨屬于水禽,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于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癥。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20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上班族怎樣才能合理利用閑暇時光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