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咳化痰的食物
止咳化痰的食物:百合
中醫認為,百合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
止咳化痰的食物:陳皮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止咳化痰的食物:枇杷
枇杷味甘、微酸,性涼,中醫認為枇杷果確有潤肺、止咳、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和胃氣不足等病癥。
止咳化痰的食物:梨
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功效;用于熱病傷陰或者陰虛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癥,也可用于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癥。
止咳化痰的食物:竹筍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
止咳化痰的食物:蘿卜
蘿卜味甘、辛、性涼,入肝、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的功效。
二、中醫教你止咳化痰
醫生解釋道,咳嗽是人體的反射性保護動作,咳嗽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輕度而不頻繁的咳嗽不必使用鎮咳藥。如果咳嗽伴有黏痰和膿性分泌物時不宜立即使用鎮咳藥,否則,痰液不能及時被排出,滯留于呼吸道及肺部,易引起其他(如: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多種呼吸道并發癥。所以,對于痰咳患者,“要先化痰,再止咳”,使呼吸道的炎性分泌物———痰液能夠得以徹底咳出,咳嗽癥狀得以緩解。
醫生說,有些人在咳嗽時便自己購買川貝類藥服用,但有的病人服后病情好轉,有的病人卻無效,甚至越吃咳得越厲害。這是因為川貝性寒、味苦,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雖有“止咳化痰圣藥”之稱,卻只適用于熱咳。所謂熱咳,一般癥狀是:口干、咽痛、痰少、痰黃而黏稠,有的還伴有發熱,甚至頭痛。若不加辨證,一咳就亂用川貝,會耽誤治療時機,使病情加重。
醫生提醒說,有人認為,多吃橘子能止咳化痰,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橘性溫味甘,多吃燥熱生火,肺燥、起痰生瘡。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者食橘非但不能化痰,反而有生痰、聚痰之弊。真正能起到止咳化痰作用的是橘絡、橘紅、橘皮。咳嗽者可多吃冰糖腌的鮮橘皮或煎服陳皮、橘絡、橘紅,但不宜食橘瓤。醫生推薦了幾種化痰止咳的食療方法:
1.咳嗽痰多時,可研磨藕根,用紗布絞汁加適量蜂蜜飲用,每次1杯,連續3天。
2.新鮮白蘿卜洗凈后,連皮切成塊狀,浸入麥芽糖內10-12小時,蘿卜呈干癟狀后,將麥芽糖及汁飲下,1-2次后,咳嗽即止,極為有效。
3.嫩豆腐500克,陳皮、橘梗各5克,一起放鍋內加水濃煎,待熟后把豆腐吃下。
三、可以化痰止咳的中藥
一、橘梗
橘梗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進,使痰液稀釋,促使其排出;同時皂甙還有鎮咳、鎮靜和解熱的作用;此外,橘梗還具有抗炎作用,因而應用橘梗配伍其它藥物治療咽喉腫痛,傷風咳嗽,及其它呼吸道炎癥,如支氣管炎、肺炎等均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開宜肺氣、祛痰、排膿,適用于外感風寒,咽喉腫痛,肺膿瘍,咳吐膿血,痢痰腹痛等癥。 用量:一般3--9克,若干咳無疾者不用。
二、川貝母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卷葉貝母,烏花貝母和棱砂貝母的地下鱗莖;內含多種生物堿,其所含的總生物堿及非生物堿部分均有鎮咳祛痰作用,故廣泛用于治療慢性和急性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結核所致之咳嗽,特別是對上呼吸道感染經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服用川貝母粉或川貝片療效更佳。
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適用于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喉痹肺痿,瘰癘,乳癰等。 用量:一般3--9克,可研為細粉,隨湯藥沖服,每次0.5一1.5克。
三、馬兜鈴
馬兜鈴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和馬兜鈴的果實;內含馬兜鈴堿,木蘭堿,馬兜鈴酸等;研究證實,馬兜鈴有抗菌作用,對呼吸道感染的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劑的祛痰和舒張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馬兜鈴酸還有抗癌、抗感染及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的作用;此外,馬兜鈐還具有溫和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適用于肺熱咳喘,痰壅氣促,肺虛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腫痛等癥。 用量:一般3---6克。
四、半夏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塊莖,內含揮發油,生物堿以及多種氨基酸,植物甾醇和甙類等;藥理研究證明:半夏有顯著的鎮咳作用,鎮吐作用,而生半夏則有催吐作用,故一般均用制半夏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擴張以及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嘔吐癥,此外,半夏還有顯著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治療子宮頸痛、皮膚癌。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有毒,功能燥濕化淡,降逆止嘔,消痞散結,適用于咳嗽氣逆,痰涎壅滯,胸脘痞悶脹滿作痛和癭瘰癰疽等癥。 用量:一般3---9克。切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舌赤無苔及孕婦后期,均禁用,因半夏有毒,故需經炮制后使用。
四、中國家庭對止咳化痰的誤區
誤區1:咳嗽是壞事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與總結發現,受訪者普遍對咳嗽理解不透徹,41.1%的受訪者將咳嗽視為一種疾病,認為它是不好的。
據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臨床部副主任張挪富教授介紹,其實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當呼吸道受到刺激時人體的一種防衛反應。
咳嗽分為干咳和濕咳,干咳是指沒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強烈氣味、大哭、吸入異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導致;濕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過咳嗽把體內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轉變為濕咳。
咳嗽所產生的呼氣性沖擊動作,把咽喉內的痰等分泌物排出體外,起到的是幫助清除呼吸道內各種“臟物”的作用。
誤區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張挪富教授說,很多人認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藥,扛一扛就過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藥,最后導致久咳不愈,發展成慢性甚至更嚴重的疾病。
調查中有39%的人表示久病成醫后會選擇自行調理,更有40.7%的人不會去看醫生,選擇“忍一忍,扛過去”。
對此,張挪富表示,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時使用祛痰藥溶解排痰,以減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及時遏制病情的發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誤區3:混淆祛痰藥和鎮咳藥
調查中僅有5.1%的受訪者清楚知道鎮咳藥和祛痰藥在治病機制上的區別;同時,更有七成受訪者在使用咳嗽藥前不會一直關注其具體成分,這容易導致患者在鎮咳藥和祛痰藥的選擇上出現偏差。
在碰到咳嗽時,很多人更習慣于快速鎮咳,把咳止住,但卻不知強行服用止咳藥,會導致痰液滯留在吸道內,引發二次感染,導致肺炎等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張挪富表示,針對有痰咳嗽,應該先化痰再止咳,并且選擇服用含黏液溶解藥成分的祛痰藥,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從而有效幫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制病機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適的咳嗽藥成分,避免錯誤用藥。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074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真正毀掉你的是“癌癥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