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時期,蔣軍內部主要分為,中央軍和雜牌軍兩個大類,其中,中央軍還分為中央軍嫡系和旁系部隊。論核心戰斗力,蔣軍的主要戰斗力實際上還是中央軍,特別是嫡系部隊。在抗戰時期,蔣軍主要戰役的主力,都是中央軍。
蔣軍實際上最能打的部隊,不超過30個師,這30個師就是他們的統治基礎,一旦這30個師被殲滅了,就會分崩離析。以這30個師為核心組成的,新1,第1,第2,第5,新6,第8,第10,第13,第14,第18,第26,第52,第54,第71,第73,第74,第85,第92,第93,第94等軍,就是蔣軍的核心主力。
在抗戰時期,這些部隊是蔣軍主力,在后來的解放戰爭當中,這些部隊還是蔣軍主力。當然也從這個軍衍生出過一些主力,比如,第5集團軍的榮譽第2師,后來去了第100軍,第5軍的96師給了第70軍等等,讓這些部隊也具備了主力資格。
另外就是中央軍旁系部隊,基本上都是所謂中央化的地方部隊,他們都是統一撥款,統一發放裝備,分配中下級軍官進行改造。基本都是30年代早期就收編進來的部隊,比如,粵系的4軍,62-65軍,西北軍的30軍,東北軍第53軍等等,都是這個類型,甚至德械師,美械師都有他們。
論戰斗力,中央軍肯定超過雜牌軍,岡村寧次說過蔣軍戰斗核心不是200萬若干地方雜牌軍,而是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的抗日意志。原話大家可以自己搜索。在抗戰22次大會戰主力,基本都是中央軍部隊。在解放戰爭嫡系部隊更是核心戰斗力,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在豫東戰役,在東北歷次戰役等等,蔣軍的戰斗力核心也都是嫡系部隊。
雜牌軍有少數戰斗力比較高的,比如第7,第48,第60等等,但是絕大部分戰斗力都比較低下。因為在,武器,補充,后勤,軍餉等等方面都無法得到正常保障。所謂精銳一定是保障到位的部隊,有了好武器,好東西,基本都是嫡系的。比如德械師主力,36,87,88師等等。蘇械師的第74,第5,第2軍等等,美械師的新1,新6,18軍等等。
裝備好,待遇好,后勤優先保障,健壯新兵優先補充,這是蔣軍保證嫡系部隊戰斗力的根本因素。比如,抗戰時期時,四川300多萬新兵,其實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補充了川軍。其他都補充了嫡系部隊,其中,身體素質和文化程度最好的四川新兵,則補充到了遠征軍和駐印軍部隊。
但是總體上,無論嫡系,還是雜牌軍,蔣軍是精銳少,弱旅多,主要原因是,這不是1個現代化軍隊,更像是加強版家丁部隊。有關系的將領得到更多資源,沒有關系的將領資源越來越少,結果就是,山頭林立和資源分割使用。
所以整個軍隊根本無法整體規劃和提高所有部隊的戰斗力,只能聽任每個將領根據資源多少,各自培育自己的部隊,而每個將領能掌握的資源也只能允許他們培育出少數精銳。這樣一來,精銳少而弱旅多的結果就注定了。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60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華倉瓦當,屬漢代官署名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