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父親是吳國大將軍諸葛瑾,他的這個身份讓人看了后,都十分羨慕。然而讓人更羨慕的是,他與他的叔叔諸葛亮一樣,也成為了托孤大臣,只不過他是吳國的托孤大臣。
孫權在病重時,將太子孫亮托付給了諸葛恪等人,那么孫權為什么托孤諸葛恪呢?是因為他的父親和叔叔嗎?
諸葛恪的父輩功勛卓著,所以諸葛恪就能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嗎?答案當然不是。孫權之所以托孤諸葛恪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諸葛恪反應靈敏
諸葛恪反應很靈敏,這是他的一個優勢,因為太子孫亮繼位時年紀小,很多事情都得靠大臣來處理,這就要求輔臣要有很好的判斷能力,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要很強,否則孫亮的位置坐不穩。
諸葛恪正好具備這個特點,他在年輕時,孫權有一次問他,是他父親優秀,還是他叔叔優秀時,諸葛恪立即回答到,他的父親優秀,因為他的父親知道服侍誰,而他叔叔不知道。
不久,蜀國使者來到吳國,孫權對蜀國使者說,諸葛恪喜歡騎馬,回去告訴你們的丞相,要他選一匹好馬給他侄子送來。
諸葛恪馬上拜謝孫權,孫權覺得很奇怪,說馬還沒到,謝什么呢?諸葛恪說:“蜀國就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現在有了旨意,好馬一定能送到,我當然要感謝。”
這兩件事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但也足以證明他的反應快,能夠瞬間將難題化解,穩定當時的局勢。
2、諸葛恪是治國之才
諸葛恪只是反應快是不足以成為托孤大臣的,他還有治國之才,諸葛恪確實繼承了諸葛瑾和諸葛亮的治國基因,他在治國上,確實有諸葛亮之風。
諸葛恪在平定山越人的叛亂確實立功了,他采用武力圍困和招撫并用的方法,使得山越人被迫投降了,三年時間,諸葛恪收服山民達十萬人,他還將其中四萬壯丁編入軍隊,擴充了吳軍的實力。
這件事證明了諸葛恪是個治國之才,他有能力使吳國強大起來,平定山越的叛亂,不僅穩定局勢,還增強了吳國的軍事,可謂一箭雙雕,一舉兩得,事半功倍,這樣的能臣,試問哪個國君不喜歡。
司馬懿攻打諸葛恪時,諸葛恪給陸遜寫信,要陸遜以大局為重,陸遜去世后,諸葛恪就成為了大將軍,這就說明諸葛恪是一個有格局的人,他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計較私人得失。
孫權當然需要這樣一個人,來輔佐孫亮,所以諸葛恪的治國之才給他能成為托孤大臣加了分。
3、大家的舉薦
孫權雖然很看重諸葛恪,可是諸葛恪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剛愎自用,所以在孫權在病重時,討論托孤大臣時,有些猶豫,不知選誰好。
但是群臣都推薦諸葛恪,孫峻認為當朝群臣中諸葛恪能力最強,在沒有合適人選下,孫權最后還是選了諸葛恪,但是孫權還是留了一手,他選了五個托孤大臣,并不是只有諸葛恪一個人,而且生殺大權沒有給諸葛恪。
在大家的推薦下,諸葛恪成為了孫亮的輔政大臣,否則諸葛恪也不會那么順利掌握東吳的大權。
從歷史來看,諸葛恪成為托孤大臣,有他的個人能力因素,也有運氣成份。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有一個大臣的能力與諸葛恪差不多,而且性格比諸葛恪好,那么諸葛恪很可能就成為不了托孤大臣,大臣們也不可能推薦他。
然而歷史不能假設,諸葛恪的能力和運氣成就了他,但是他的性格又使他得罪很多人,最后孫峻設計把他殺了。
諸葛恪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有時也要有點運氣,可是最重要的還是性格。諸葛恪能力強,運氣好,但就是性格出了問題,最后功虧一簣。
這也提醒了我們現在的家長,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諸葛恪又是一個性格決定命運的經典歷史例證。
參考文獻:
《三國志·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作者介紹:
肖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文章鏈接: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52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