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象征著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之后民國政府暫時接手了政權,我國的統治體系和周轉秦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形態。而我們都知道,我國封建王朝的帝王和皇室都是有著陵墓的,而一個王朝的崩潰也象征著他們失去了對這片大地的統治力,而新的政權,他們的后來者又會怎樣對待被他們推翻的政權呢?
在一般人想來,我要是推翻了前朝,肯定是將前朝皇帝的陵墓打砸搶燒。但是在西漢時,西漢統治者以推翻暴秦自居,在統治上講究黃老之術,以寬厚仁德治國。而秦朝的皇陵也是充作樣子留了下來,反正嬴政子孫早已被屠殺一空,大秦人想要復國都不好找借口。于是,在表面上西漢統治者給大秦的皇帝們留足了體面。而西漢的統治者沒想到,自己當時的裝模作樣居然成了一項不成文的規矩。除了元朝外,每個新的朝代都會給前朝已經死去的皇帝留足體面,反正他們都死了,翻不出風浪來。
而清朝作為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給皇陵守墓的隊伍可以說是想象得到的豪華,全都是八旗子弟的精兵。而在清朝早期,八旗子弟還沒有被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意志,全都是身強力壯的好手。而這些守陵人之后居然慢慢演變成了一個家族,而皇室為了安撫這些人,也給了他們諸多特權,不僅無需納稅,朝廷每年還會批一筆錢供養他們。而看到這,肯定有很多人好奇,清朝作為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之后可沒有繼任者了,那項不成文的規定又變成怎樣的了?
其實在民國政府推翻清朝之后,依照給滿清皇室的約定,民國政府專門派了一支部隊駐守在清朝皇陵那里。但是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國內很快烽火四起,軍閥割據,民國政府自顧不暇,因此就將駐守陵墓的部隊調往前線了。而那些守陵人家族經過幾百年,早就不上當初的八旗精兵了,只能說是住在這里的村民,除了年輕人能稍做用除外,其余全是老弱病殘。而滿清皇陵里的財寶更是早已遭到了無數人的覬覦,這些陪葬物在后來的戰亂中損失了不少。
而到了新中國建立之后,這些封建皇朝的陵墓也是經歷了一番動蕩,不過到了現在,這些東西倒是成了文物,有了極高的文化傳承價值,國家對于包括滿清在內的所有皇陵都是基于保護的態度,所以即便是清朝滅亡了100多年,統治者早不在卻依舊有守墓人守皇陵,至于是誰發工資,自然是國家了。
公元1912年,繼位不到4年,年僅6歲的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為了過去,和他一起變成落日黃昏的還有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個腐朽難堪的泱泱清朝,隨后即便他如何在復辟的夢想中掙扎都無濟于事,1967年的溥儀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沒能享受到歷代皇帝的殊榮,無論是清西陵還是清東陵,他都沒能挨上邊,華龍皇家陵園雖稱“皇家”,但其實跟真正的皇家沒有太大關系。不過即便末代皇帝如此尷尬,清朝已亡國108年,清東陵卻依然受到了守陵人的悉心照料,這讓人不禁疑惑:他們為何這么忠心?他們的薪酬又從何而來?
一、守陵人的忠心本質
清朝的清東陵始建于1661年,從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開始到溥儀繼位的那一年戛然而止,一共歷時247年,葬著161人,其中包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而隨著陵寢的修建一起誕生的,是清朝的陵寢制度。
皇家的陵寢必然存在著大量的金銀珠寶,為了避免被盜被搶被毀,除了陵寢本身內部會有一些機關設計,或者掩人耳目的虛假傳說,歷代皇帝都會派人駐兵把守,同時建筑都需要人維修維護的,這樣就催生了皇朝一個專門關于陵寢的機構——泰寧協,從雍正帝修建泰陵店伊始。
清朝的陵寢制度和泰寧協機構會嚴格把控守陵人的選擇,什么樣的人才能當上守陵人呢?
答案是根正苗紅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黃、鑲黃、正藍這三旗,他們是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一部分軍隊出身的作為陵寢的侍衛進行巡邏防護,一部分宮女太監作為陵寢的看護進行諸如祭祀灑掃等工作,還有一部分是專業的陵寢修建人員,當然職業劃分可能并沒有這么明確,不過這部分人員最終都會被賦予最低七品官職,對于很多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好差事。
那他們會怎么繼承這個職業呢?當然還是“父死子承”和“代代相傳”。從第一批守陵人開始,他們會在附近的地區建立一個村子,以便就近看管這個陵寢,除了伺候的人都是入土的人之外,他們其實和在宮中差別不算太大,有嚴格的制度和軍隊把守,但相對來說還是自由一些,皇帝不會總是惦記著一個陵寢,甚至還會避諱,他們因此也不必遭受宮中遴變的傾軋。
所以其實守陵人一開始并不是因為自己忠心,這只是一個職位,和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不過因為“代代相傳”的制度,和這個職位清閑,又是個“肥差”,所以很多守陵人都會愿意讓自己的后代繼承。但這種繼承慢慢發展到后來,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不少守陵人都存有的信念感。
二、守陵人的薪酬來源
清朝的守陵人既然是安排了制度和劃分了機構的,那當然是由朝廷來支付薪酬,給他們賦予官職或發俸祿,這一是為了避免監守自盜,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而清朝統治結束之后,1912年其實袁世凱并沒有對清朝的官員和皇族趕盡殺絕,甚至當時溥儀還住在宮里,生活依然極盡奢華,這是因為他希望能讓溥儀盡早退位,所以給予了一系列的優待,這些優待里面就包括了對皇陵的修建維護,當然守陵人的工資就歸袁世凱這邊的北洋政府發放了。
但軍閥混戰和政權更迭時期,已經沒有人還有心思管守陵人的工資問題,所以守陵人因為拿不到餉銀,紛紛開始逃跑,逃跑的時候還不忘帶走一些陵寢里的東西,于是那時候的清東陵飽受劫掠,1928年流氓軍閥孫殿英更是借演習之名對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寢“地宮”進行爆破,以至于大量珍寶流失散落。
新中國成立后,零星還留下來的守陵人們,就居住在第一代守陵人們居住的村落,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他們已經又發展起來,并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他們的薪酬可能是祖先的遺留,也可能是除了守陵人之外的身份給予的,當然更可能是國家發放的——作為文物保護的需要。
這時候的守陵人已不再將守陵當作職業或者任務,他們身上存在著對于很多人來說虛無縹緲的執著和信念。從一份職業發展到一份傳承百年的信念,清東陵守陵人這一百多年間的變更歷史和思想,都值得我們研究和欽佩。
古人從骨子里就非常迷信,認為人死后照樣有活人的思維,只是從人間轉到另一個世界生活而已。所以,不管活著的時候過著怎樣的生活,都追求死后厚葬。
普通的人的思維尚且如此,皇族中人就更加嚴重了,除了厚葬以外,還要安排人常年守陵。作為中國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的皇陵同樣有人看守,哪怕是在清朝結束以后,清皇陵一樣有人在守陵。
既然清朝都已經不在了,還有誰去守陵呢?他們的工資又由誰來發?
圖片:皇陵劇照
一、守清皇陵人數眾多秉著死后也要繼續享受的原則,清朝貴族在死后都會以非常奢侈的儀式安葬。就拿老佛爺慈禧來說,她在生前就已經過上最奢華的生活了,死后同樣也要享受最高待遇,除了該有的安葬規格以外,她生前搜刮的所有珠寶都會作為陪葬品,與她長眠地下。
其他皇室成員的安葬規格雖然沒有慈禧那么奢侈,但是該有的一樣不少,可以說,清朝大部分值錢的東西都被埋在地下了。
圖片:慈禧搜刮來的寶貝劇照
對于活人來說,豐厚的陪葬品固然會讓人覺得無限風光,可是,對于死者來說,卻不一定是最好的禮物。墳墓里面陪葬品太多,最容易遭到盜墓賊的光顧。
慈禧就屬于自作孽的類型,非得用無數價值連城的東西作為陪葬,結果白白便宜了孫殿英不說,還讓自己遭罪,連尸體都被丟到一邊亂七八糟的放著。
事實上,慈禧墳墓遭到悲慘的待遇,并不是因為皇族沒有安排好,為了讓皇族之人死后不被打擾,每個朝代的皇陵都有守陵人,清朝同樣安排有護衛隊守陵。
在清朝實力最強的時候,護衛隊的人數高達三千多人,康熙還專門設立了相關部門守陵。平時各部門的人各司其職,遇到該祭祀的時候,相關部門的人也會安排祭祀,如果遇到皇帝要親自祭祀,這些人更是提前做好所有準備,在這些部門的操作下,皇陵倒是相安無事。
圖片:皇帝祭祀劇照
二、守陵人要求嚴格,工資之高所有守陵人的工作要求非常嚴格,必須全天候輪班看守,如果發現有人靠近皇陵警戒線內,一律射殺。再者,守陵人所過的生活也非常艱苦,一旦成為成陵人,意味著以后都不可以和外人接觸。
為了防止皇陵內發生火災,守陵人連火都不可以生,平時只能吃換下來的貢品和其它可以生食的食物。守陵人的工作艱辛,工資自然會非常高,足夠讓家人衣食無憂。不然也沒人愿意去守陵了。
既然守陵人是為朝廷工作,俸祿自然是由朝廷發放,在朝廷存在的時候,守陵人完全不用擔心什么時候發工資這個問題,清朝覆滅以后,清皇陵依然有人在守護,那他們的工資又由誰來支付呢?
圖片:守陵人全天候看守劇照
三、清朝滅亡后,民國政府曾支付過一段時間1912年,清朝正式宣告統治結束,清政府雖然不復存在,但是清皇陵卻還在,就連守陵人也照樣工作。因為清朝皇族是從關外來的,所以在修建皇陵時分為關內和關外兩個部分。
入關以前的帝王葬在關外的皇陵,入關后去世的皇帝們則葬在關內的皇陵,所有皇陵都建設得非常宏偉,每一座皇陵里面都有無數珍寶。
民國政府接過統治權的同時,與清政府簽訂了很多協議,其中包括清皇陵的守護問題,協議明確表明,溥儀退位以后,民國政府接手關內皇陵的守護工作,所有守陵人的工資也由民國政府支付。
民國政府在初期確實把這項工作做得比較全面,該發放給守陵人的一樣不少。然而到了后期,民國政府發放的工資標準缺少了很多,以至于越來越多人不愿意繼續守陵。
再后來,軍閥混亂,各自都管不上自己了,守陵人在這段時間內就基本消失了,可能正是因為沒有多少人守衛皇陵,所以孫殿英才如此順利的搬走了大部分陪葬品。
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自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到溥儀退位,歷經十二位皇帝。
清朝從1644年入關,到1911年被推翻,共有十位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溥儀葬在華龍皇家陵園以外,其他九位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的清東陵(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和易縣的清西陵(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
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寢集歷代陵寢制度之大成,更加健全完善,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樣,清朝也毫不例外地為皇帝修建陵墓,同時也創立了守陵制度。
但是在大清滅亡后,還是有很多人比較關注守皇陵的問題,很多人好奇大清滅亡后,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呢,如果有守皇陵的人,那他們的生計怎么解決,誰給他們發工資呢?這問題說來話長,且聽我慢慢道來吧。
清朝時期的守陵人
守陵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職業,用自己的一生守護陵墓,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守陵人是一種卑微的職業,相反,守陵人有著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地位,只有屬于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的上三旗出身的八旗子弟才能成為守陵人。
守陵人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看守皇陵,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因為不僅守陵,還要承擔祭祀活動以及日常維修工作。
從職務來看,守陵人的職位顯示了皇族的氣派,清代守陵的官員有宗室王公以及大臣,守陵人專門為皇帝家族守陵,以朝廷俸祿為生,清政府給予了守陵人優厚的待遇,使他們得到了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特殊的政治地位。
大清滅亡后,還有人在守皇陵
大清滅亡后,守陵人徹底失去了往日令其自豪的政治身份和地位,同時也失去了朝廷俸祿,守陵人不再享有特殊待遇。
1912年溥儀退位時,曾和民國政府簽訂八項優待條款,其中第四條為:?大清皇帝辭位之 后 ,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 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善保護 。?
在1912年溥儀退位后,民國政府派了專門的衛兵去守陵,進行妥善保護。
也就是說,大清滅亡后,在1912年溥儀退位到1928年孫殿英公然盜墓的這期間,守皇陵的有兩個隊伍,一個是原本待在皇陵的守陵人,另一部分是民國政府排遣的守陵人隊伍。
但是當時社會局勢比較混亂,守陵人也受到了局勢的影響,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后,先是到了天津,后來在1932年,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成為了偽滿洲國皇帝,皇族們自然無瑕顧及皇陵,原本的守陵人大多因為沒有俸祿而選擇離開,此時的民國政府也因為軍閥混亂,而無瑕顧及清皇陵。
當然除了以上所說的兩類守陵人,依然還有一些人為了信仰在守護皇陵,雖然大清滅亡了,仍然對大清忠心耿耿,這種堅守的行為還是令人很感動的。
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在晚清以前,守陵人工作清閑,衣食無憂,守陵人主要負責陵區的建造、保護、維修以及祭祀活動的安排,工資收入是以朝廷的俸祿為主,按照職務品級高低按月領取俸祿和生活用品,還給守陵人修建了房子居住。
到了清朝末年,國事衰微,政治腐朽,朝廷的庫銀都入不敷出,這種情況下守陵人的待遇明顯下降很多。
大清滅亡后,1924年以后,守陵人不再享受任何優待,失去了經濟來源,從軍閥混戰開始,守陵人再也沒有俸祿可以領。
大清滅亡后,守陵人的生計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一種是守陵人尋找好的地段開田種地 ,但守陵人并不擅長耕種, 當時很多村民主要采用另外三種謀生方式,一是靠出租土地的租金為生,二是外出做小生意。三是少部分人依靠修建古建的手藝從事瓦工 、油漆工工作。
當然也有些守陵人雖然生計艱難,仍然有一些人出于感情繼續堅守他們先祖的陵墓。
結語:
綜上所述,大清滅亡后,原本守護陵墓的守陵人失去了經濟來源,大多為了生計選擇自主謀生,而依然有極少部分出于感情繼續堅守,這份情懷也是很令人感動的。
換種角度來說,看似宏偉巨大的帝王陵墓,其實只不過是盜墓賊眼中的后花園;考古學家眼中的博物館;老百姓眼中的“小墳包”,但卻是守陵人眼中的生生世世。
中國古代帝王們對自己陵墓十分重視,不僅要修建大型陵墓,還要選拔守陵人家族守護黃陵。
根據歷史記載,從商代開始一直到漢代,都是由活埋生人的殉葬方式來守靈, 從漢代開始,“生人活祭”這種殘忍的殉葬方式被禁止,直至唐、宋二朝都沒有再啟用這種陋俗。
當“生人殉葬”這類違反天理的軌制逐漸被歷史的車輪所淘汰時,“大明第一狼人”朱元璋又重新復開,再一次拖慢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直到大清康熙皇帝執政時,才徹底廢除以人作為祭品的守陵習俗。
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的皇陵全部安排由活人來進行守護,守陵人必須有一定的政治背景,普通老百姓是不肯能成為守陵人的。
守陵人的規模大約在百人至千人之間,當陵墓建成后,內務府會挑選出一個管理守陵人的領導,然后再根據皇陵的規模來選拔守陵人,守陵人的隊伍最多時能達到千人以上。
他們吃著皇糧,衣食無憂,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守衛皇家陵墓。 ?換種話說,清朝時期的守陵人相當于“國家公務人員”,有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簡直就是一個鐵飯碗。?
清政府對守陵人身份的把控十分嚴格,一般來說,守陵人必須是八旗子弟,甚至是皇室宗親,雍正時期八阿哥、十阿哥就曾被雍正發配到埋葬康熙皇帝的景陵去守陵。
守陵人的工作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守陵人除了負責保護皇陵之外,還要負責維護好皇陵的基本治安,時時刻刻防備盜墓賊挖墳掘墓。
不僅如此,守陵人還要隨時監管皇陵的衛生情況,如果把皇陵搞的像廁所一樣,守陵人恐怕就要去奈何橋跟孟婆打牌了。
每年皇帝都會親自前往皇陵主持祭祖,守陵人必須組織好人員演練接待皇帝的禮儀,和安排隨行人員的住宿伙食,以及籌備陵墓的維護計劃。
如果守陵人的工作受到了皇帝的褒獎,內務府將會撥出一筆較為可觀的賞銀打賞守陵人,因為負責保護皇家陵墓的主要機構是內務府,守陵人只不過是提內務府打工的基層人員。
守陵人一年的收入要比普通老百姓高很多,大約每年幾十兩銀子,并且滿人還能按月領俸銀。除去固定的俸祿外,朝廷還會賞賜守陵15年以上的守陵人田產。?
1912年,清政府那腐敗封建的根須,被自由民主的革命連根拔起,大清滅亡后,曾經守護皇陵的守陵人依然在那里,但他們拿不到以前那樣的待遇,更沒有之前的地位。他們開始了監守自盜,許多文物被盜賣。
那是皇陵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而經歷了孫殿英浩劫之后,皇陵管轄逐漸規范化,政府化,這些守陵人,也被賦予了嶄新的自由。
或許是世世代代守護著皇家陵墓的守陵人無法徹底的放下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情懷,即便大清已經滅亡,他們依然守護在關外三陵附近,默默的堅持的祖先傳承下來的信仰。(當然,也有著現實得原因,他們世代居住于此,家宅地產都在這里,也沒有其他的地方去)
2015年,央視記者來到永陵鎮,訪問中國最后的一代守陵人趙德新,依照趙德新拿出的家譜來看,他是正統的皇室宗親。
他的祖先是努爾哈赤的伯父安布里,由于他的祖先惹怒了努爾哈赤,所以被懲罰世世代代都要守護皇陵,但他無兒無女,已經是最后一代的守陵人了。
時代在進步,歷史的大浪回淘盡過往的時光,守陵人是封建社會的殘黨,注定會被文明淘汰。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52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米芾這幅字,蔣介石到死都想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