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承平近百年,山西不再是邊關,而成了“腹里”,成為全國比較繁榮的地區之一。元末農民戰爭,山西戰亂較少,也成為蒙古統治者退出中原前的最后堡壘。公元1368年,依靠農民起義起家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王朝。之前,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冬,朱元璋在消滅江南的張士誠、陳友諒后,派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率軍25萬北伐中原。次年秋,徐達、常遇春北伐軍按計劃攻下元大都,占領了河南、山東,并從東、南兩個方向對山西形成了鉗形包圍之勢。“取山西”戰役由此開始。
徐達北伐取山西
當時盤踞山西的元將為擴廓帖木兒,擁有10萬大軍駐守太原。當徐達、常遇春率大軍過井陘,攻克娘子關進抵平定時,元順帝已北逃至元上都開平(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并命擴廓帖木兒收復大都。擴廓帖木兒率軍北走大同,企圖在徐達主力西征時而乘虛襲擊大都。元軍行至河北保安,聞徐達軍奔襲太原,害怕退無歸路,遂改變戰略,急率精騎還兵太原。太原守將豁鼻馬感到元亡在即,主動派人到徐達營求降,并表示愿為內應,與明軍里應外合,偷襲擴廓帖木兒。明軍在豁鼻馬的配合下成功偷襲了擴廓帖木兒的大營。因事發突然,正在帳中燃燭起草軍書的擴廓帖木兒一時不知所措,穿靴不及,慌亂中光著一只腳鉆出帳篷,騎上一匹沒備鞍轡的戰馬,僅率18名親軍護騎逃出陣地,前往大同。剩下的軍隊因失去統帥,無力組織反抗,被明軍殺得七零八落。到次日清晨,豁鼻馬派兒子將擴廓帖木兒出逃的消息告知徐達,并迎接明軍。明軍整隊進入太原城,收降兵4萬余人,戰馬4萬余匹。徐達分遣諸將,擴大戰果,不斷派兵驅逐擴廓貼木兒在山西各地的殘余勢力,并設置地方官員,整頓社會秩序。
設立“三司”
明初,承元之制,在山西置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與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三司”。三司長官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分掌民政財政、司法監察和軍事,皆隸屬中央政府。明朝實行衛所兵制,以衛所作為軍隊基層組織。山西都指揮使司,其前身是太原都衛。洪武八年(1375)十月改為山西都指揮使司,領9衛、9個守御千戶所。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派大將李文忠率軍進駐山西,加強晉北的防御,并多次擊退北元兵的騷擾行動。
“九邊”重鎮
為防御北元勢力南下,明政府設立五軍都督府,建立衛所軍制,在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一線先后設置了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寧夏、甘肅、固原九大軍事重鎮,史稱“九邊”。各邊駐扎大量的兵馬,派總兵鎮守。大同總兵駐大同,太原總兵駐偏頭關,在太原以北形成了兩大軍事防區。同時不斷地加修邊墻,在山西境內形成內外兩道長城。后來山西的大邊、二邊①即按此布局建筑和改造。大同在明代北部邊防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京師的重要門戶,駐扎有13萬馬步軍隊,一直拱衛著北京。太原城在洪武九年(1376)也進行了擴建,墻包磚石,環以大濠,城周24里,氣勢非常雄偉。
封王建藩
明太祖為了維護統治,實行封王建藩的制度。他的26個兒子,封到山西的即有晉王、代王、沈王。晉王朱棢,洪武三年(1370)封,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代王朱桂,洪武十一年(1378)封豫王,二十五年(1392)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大同。沈王朱模,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永樂六年(1408)就藩潞州(今長治)。這一系列舉措極大地鞏固了明時北部的邊防。
來源|黃河新聞網(如侵刪)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43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本文人為何那么崇拜黃庭堅
下一篇: 朱元璋長壽但為何后代多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