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腳女人,在丈夫生病時衣不解帶日夜在病床前伺候,就因為丈夫朦朦朧朧間說了一句想吃稻香村的糕點,于是她連夜收拾出門,一個人來回走了80里山路,只為滿足丈夫那隨口一說的心愿。可最后,丈夫還是另娶他人,留她孤獨一生,這個可憐的女人名叫朱安,而她的丈夫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魯迅。
朱安出生于1878年,比魯迅大三歲他們家跟周家也算門當戶對,于是在朱安21歲的時候,由長輩做主為她說了一門親事,對方是周家的大公子魯迅。雖然魯迅對這樁婚姻并不滿意,但是父母之命不可違,他只得答應下來。
兩人定親之后,魯迅前往日本留學,直到1906年才被母親騙回家跟朱安成婚,這時候朱安已經是28歲的“老姑娘”了,但是他們婚后并沒有在一起生活,因為婚后的第三天,魯迅就離開家再次回了日本,只留朱安和母親兩人在家。
1919年,周家將紹興的老宅子賣掉,魯迅將母親和朱安一起接到了北京,全家人住在北京西直門的大院子里。原以為這是夫妻團聚,可誰知到了北京之后,魯迅還是不肯跟朱安同住一屋,朱安只得繼續跟婆婆住在一起。
離婚的話幾次都到了魯迅的嘴邊,但他就是說不出口,因為那時候離婚的女人會遭人厭棄,他擔心朱安被休棄之后過得更不如意。1923年,魯迅跟弟弟周作人鬧翻了,于是他帶著母親再次搬家,他趁此機會試探性的問朱安要跟著他們走,還是離開北京回娘家?
魯迅不愛朱安,但朱安卻滿心都是魯迅,于是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他們重新搬家之后,魯迅將家中的經濟大權交給了朱安,家中的一切事物全部由她打理。這是魯迅出于仁義考慮,不希望朱安在周家太像一個外人,但是這個舉動卻被朱安視為兩人關系進展的一大步。
魯迅為了減少跟朱安的接觸,他們換洗的衣服會分兩個地方放,一邊放需要洗的,一邊放干凈的。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相安無事,但魯迅的媽媽一心想要一個孫子,可不管她怎么催,魯迅就是不答應跟朱安同房。
但是拋開夫妻關系不談,魯迅對朱安也還算不錯,每次家中買了什么糕點,他都會先送到母親那里,母親挑了之后又送給朱安,朱安挑剩下的才會送到魯迅的屋中。有時候朱安覺得就這樣過下去也挺好的,至少她能照顧魯迅起居生活,能日日看著他。
但是沒過幾年,魯迅帶了一個叫做許廣平的女學生回家,那是魯迅真正的愛人,魯迅母親樂見其成,沒有人關心朱安心中的想法。朱安自我調整一番之后,選擇愛屋及烏的接受了許廣平,包括許廣平的孩子,她照樣勤勤懇懇的照顧一大家人。
1936年,魯迅因病去世,魯迅母親的生活由魯迅弟弟周作人和許廣平負擔,但是后來老太太也去世了,許廣平帶著孩子在外面居住,朱安也拒絕了周作人給的錢。她一個女人除了家務什么都不會,所以過得十分艱難。
周作人曾勸她賣掉魯迅的藏書,好歹能換點銀錢度日,朱安也曾經動過這個想法。但是頓時遭到眾人的反對,許廣平也不同意她私自賣書,說要保存魯迅先生的遺物。后來朱安情緒崩潰,忍不住擦著眼淚小聲說:“都說要保存魯迅先生的遺物,可是我也是魯迅先生的遺物,也應該保存保存我啊。”雖然其中帶著怨氣,但又讓人心疼不已,1947年,朱安在北京凄涼離世,終年69歲。
一個是叱咤風云的摩登人物,在他的思想境界里包羅“革命”的新氣象,而她,一生大字不識,貼著“包辦婚姻”的標簽,邁著三寸金蓮,被緊緊的裹挾在這風云突變的世道里,顫顫巍巍的與這個“新時代”接了頭,該往哪里走,如此深奧的問題,似乎只有魯迅一人可解,如果說魯迅是新時代革命的締造者之一,那么朱安便是他傾注一生革命未果的遺留之作。
前人的隕落總會給后世留下一個深入人心的歷史遺留問題,朱安,為何一生未安?后世眾口難辨,殊不知,歸根結底,只因她是諸多舊社會制度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犧牲品中的一個,或許是她自身對婚姻的一味愚忠所至!
也著實悲憫她所生活的時代大背景,但不愛,就應該盡早放手而不是一味執迷不悟,所期待的樹卻是永遠也開不了花,那無疑就是一棵鐵樹,莫待鐵樹生銹才幡然醒悟,那是一棵鐵樹的事實。
如果說朱安選擇了放棄與魯迅這一段毫無光亮可言的感情,也就不會有她一生的報怨與凄愴!她和魯迅只能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也說不清道不明他們之間到底是誰誤了誰?亦或是誰救贖了誰?愛!本沒有錯,但愛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魯迅與朱安之間思想上的高度差距又何來平等的愛情一說?
朱安對魯迅一生的陪伴,一生的愛戀,無論魯迅對她有沒有過愛,都終將演掩飾不住朱安深處舊時代下,深深被“包辦婚姻”的枷鎖牢牢束縛住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千古婦訓罷了!
不拋棄只是為了救贖“在女性一方面,本來也沒有罪,現在是做了舊習慣的犧牲。我們既然自覺著人類的道德……又不能責備異性,于是只好陪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了四千年的舊賬。
這是魯迅曾在《隨感錄四十》中談自己一代的婚姻的語錄,生活在這樣一個封建教條的大時背景之下,自然也就成了像魯迅這樣的思想前衛人士備受煎熬的時代,五四之后,婚姻獲得了解放,許多與魯迅一樣飽受舊式婚姻折磨的作家,大多掙脫了束縛,逃離眼前的舊時代殘留,去追求了新的生活。
魯迅何曾沒有想過逃離,但是來自他內心深處善良與正義的吶喊聲,無時無刻不再告訴魯迅,不可以拋棄她,沒錯,朱安在魯迅眼里代表一整個的舊時代,他拋棄了她就像是將它與舊時代捆綁在一起,一同丟進了被摒棄的歷史洪流里。
這份的割舍不下或許是完全出于對舊時代包辦婚姻之下的婦女思想與內心最深切的解讀了吧,這種不安心,與其說是對朱安的悲憫,不如說是對像朱安這樣的被封建思想牢牢禁錮的婦女的深刻定義。
今生的結合 摻雜太多的無可奈何如若不是因為家里一個“母病速回”的電報,令魯迅匆趕而歸,歷史又該將會如何書寫兩個人牽絆一生的故事情節,張燈結彩,喜服已備,就連早已摒棄的辮子也要在魯迅討厭的這包辦婚姻里試圖再增添一些令魯迅倍感窒息的舊時代的封建氣息,沒錯就是以這種毫無道理可言的方式迎娶即將到來的原配妻子朱安。
眾人拾柴火焰高,逃嗎?呵呵!作為文人似乎太過于可笑,還能改變什么?從那一刻魯迅就沒有怪罪過任何一個人,包括朱安,他深刻的知道,一個舊時代的悲劇,絕非一人之力造成,而掙脫這一悲劇,僅憑魯迅一人吶喊聲音難免過于微弱,面對被封建思想束縛一輩子了的親朋好友,他無可奈何。
愛的無法背離 不愛的無法拋妻畢竟深處舊時代背景之下,被束縛的條條框框多而復雜,所謂的舊式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婦女的叛夫和男子的休妻才可成立,朱安愛了魯迅一生怎么可能背叛她的魯迅大先生,而魯迅從始至終都在顧及朱安被休后的生活狀況。
嫁出去的女人被休,會遭受來自社會的歧視與輿論的壓力,會讓女子置于難堪的境地,這便是紹興一成不變的封建古訓。深受封建教條的朱安如果被魯迅拋棄那無疑就是逼她走向末路,這也就是魯迅不愛而守的道理所在了,只是可憐了朱安,一生無性無愛,守活寡近41年。
既然今生無緣愛情 就牢固你原配地位其實在魯迅的心里早已將朱安作為妻子來對待,魯迅對待朱安將愛情與原配的地位分的很清。他深知自己今生真的無法給朱安想要的愛情,便讓朱安一直陪伴在魯迅母親的左右,滿足朱安骨子里封建教條的人妻禮節,朱安身為原配的大度之風也確實是無人可及。
在魯迅母親過世后,朱安就把許廣平、周海嬰接過來一起住了,這份寬容也確確實實只有像是朱安的這種深受封建洗禮的婦女才做的到,盡管這個地位是舊式婚姻的地位,但魯迅知道,在朱安心里,除了自己這個地位才是一直以來支撐她走下去的動力。雖然魯迅的一生都沒能給朱安愛情,但是魯迅從未拋棄過她。
真的是魯迅對不起朱安嗎?其實,魯迅只是把這一直以來耿耿于懷的封建時代看的太過于透徹罷了,他深刻的認知到,他選擇拋棄了朱安后,深被封建思想禁錮的朱安必將無法繼續生存下去,身為一代思想前衛的文人墨客他怎么會狠下心只顧著自己得償所愿。
而不考慮朱安的名聲和地位,這份善良與正義使得魯迅夾在隊朱安的救贖與朱安自我救贖的中間,進退兩難之際,魯迅只好也必須用自己曲折的一生,去書寫舊社會罪惡的嘴臉。
朱安最后去世的遺愿也事與愿違,沒能與她愛了一生的大先生合葬在一起,她被葬在西直門外保福寺的一片私地,沒有墓碑沒有題字,仿佛這個世界,她不曾來過,明月隨人去,只因相遇實在太美,縱有相思一片,更與和人說夢斷為誰,問花無語,首先道一聲抱歉,凄美的花,在凋零的那一刻,那是朱安對魯迅的吶喊:“如果有來世,請讓我再做一次你不討厭的朱安”。
因為她的思想傳統,而且雖然他對她沒有愛,但是一直是供養的。
當時人們的思想都很封建,特別是對于女性的婚姻生活,有著非常封建的要求。周樹人的妻子就是如此。朱安沒有任何征兆,也沒有商量的余地,就和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結婚了。由于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三從四德,無論何事都要以丈夫為主。即便她和這個男人并不熟悉,也會對他恭敬和愛戴。那時候周樹人在外國留學,母親害怕他找外國的妻子,就把他騙回家里。
回到家后的周樹人,得知母親給他找妻子的消息時非常平靜,很多人以為在外留學的他會反對這樁婚事,可是他卻非常平靜,默默地接受了家里的安排。周樹人是接受過先進教育的人,雖然他非常反感這樣一手包辦的婚姻,但是他又是一個很孝順父母的人,所以才會接受朱安。不過他們結婚第四天,他就回日本了。周樹人雖然人在國外,但是他一點都不想念妻子朱安,只是覺得她是自己的妻子,一定要供養她。
而周樹人的妻子也很本分,對公婆照顧有加,所以這在大家看來他們家很和諧,只有朱安自己才能體會有多痛苦,周樹人只是和她維持表面上的婚姻,兩個人有名無實。很多年后,朱安再也聽不到周樹人的消息了,只聽別人說他和他的學生結婚了。后來,周樹人的母親死后,對婚姻失望的朱安為了面子,不得不繼續維持這個家,維持這段婚姻。得知周樹人和她的學生是真心相愛的,雖然朱安心里非常不高興,但也無奈答應,因為她知道感情的事情無法勉強。
而周樹人的第二任太太為了感謝她沒有拆散自己,每個月都給她寄生活費,保證她的生活支出。周樹人死后,許廣平按照他的交代,每月還給朱安寄生活費。周樹人的母親臨終前拉著朱安說,每個月也一定要收下從她的二兒子周樹人寄來的15元錢,朱安含著淚答應了。但是后來朱安的身體出了問題,生活也變得艱難。她情不自禁地抱怨了一句有名的話:?你們老說要保護周作人的遺物,我也是他的遺物,為什么沒有人保護我??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249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