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息相依的目的
心息相依是丹道功夫中(zhong),相當高明的修(xiu)煉(lian)手段。
心即意(yi)識(shi),息即呼吸(xi)。心是(shi)(shi)平時(shi)的(de)表面意(yi)識(shi)狀態(tai)(tai)(有知有覺,有各種雜(za)念紛飛狀態(tai)(tai)的(de)意(yi)識(shi)),稱為后天(tian)意(yi)識(shi),息是(shi)(shi)平時(shi)的(de)口鼻呼吸(xi),稱為后天(tian)呼吸(xi)。
初下手(shou)時,用后(hou)(hou)天(tian)意(yi)識刻意(yi)去覺察后(hou)(hou)天(tian)呼(hu)吸的存在。久(jiu)而久(jiu)之,后(hou)(hou)天(tian)意(yi)識會凈化,后(hou)(hou)天(tian)呼(hu)吸也會較規(gui)律。心息相(xiang)依就是要讓經過凈化的后(hou)(hou)天(tian)意(yi)識,與經過調整的后(hou)(hou)天(tian)呼(hu)吸,相(xiang)依相(xiang)靠在一起(qi)。
當心與息(xi)相靠在一起,身心會處于相當有效率的(de)休(xiu)息(xi)狀態,更進一步,會逐(zhu)漸累積高品質的(de)能量,達(da)到修煉的(de)目(mu)的(de)。
心(xin)息相依是丹道(dao)修煉的主要功法。
一(yi)般而(er)言,人(ren)知道(dao)要呼吸(xi)(xi),卻不(bu)太(tai)會去注意(yi)呼吸(xi)(xi)的存在,雖然它一(yi)直不(bu)斷的在運作,但(dan)意(yi)識(shi)上對呼吸(xi)(xi)幾乎是沒有感覺的,也(ye)不(bu)會去關(guan)心它,除非呼吸(xi)(xi)有不(bu)順暢(chang)、受到阻(zu)滯,透過(guo)器官神經的傳導,才會意(yi)識(shi)到呼吸(xi)(xi)困難。在正(zheng)常情況下(xia),人(ren)體(ti)對呼吸(xi)(xi)是否規律、順暢(chang),并不(bu)在意(yi)。
經由生(sheng)理學的(de)(de)研(yan)究了(le)解(jie),人的(de)(de)呼吸(xi)量(liang)會影(ying)響到血液循環(huan),也影(ying)響血液中的(de)(de)含氧量(liang),進而影(ying)響到(人體(ti))代謝機能(neng)。呼吸(xi)量(liang)對人體(ti)各部分器官(guan)功能(neng)都有直接、間接的(de)(de)影(ying)響。
在平常的(de)(de)(de)情況(kuang)下(xia),需要(yao)大量(liang)體力付出的(de)(de)(de)活動,就(jiu)需要(yao)較大的(de)(de)(de)肺活量(liang),以加強體內(nei)的(de)(de)(de)代(dai)謝作用(yong)。
一(yi)般的體能運(yun)動都會要求各種方(fang)式(shi)的呼(hu)吸(xi)(xi)訓練(例如腹(fu)部呼(hu)吸(xi)(xi)),那只(zhi)是深吸(xi)(xi)呼(hu)的訓練,目(mu)的在加強(qiang)肺(fei)活量(liang)。丹道的呼(hu)吸(xi)(xi)訓練,與一(yi)般體能運(yun)動的呼(hu)吸(xi)(xi)訓練方(fang)式(shi)不(bu)盡相(xiang)同(tong),目(mu)的也不(bu)只(zhi)是在加強(qiang)肺(fei)活量(liang)。
丹道(dao)功夫鍛練的目地,在(zai)追求(qiu)健康(kang)長(chang)壽。一般所(suo)知道(dao)的,要身體健康(kang)乃至(zhi)長(chang)壽,正常的生活作(zuo)息,足夠的食(shi)物營(ying)養(yang),加上適當運動(dong)等等都是(shi)(shi)必要的。但(dan)那(nei)些都是(shi)(shi)比(bi)較消極、被(bei)動(dong)的。
丹道鍛練(lian)有(you)比較積極的(de)(de)主張,就(jiu)是(shi)用特定的(de)(de)方法,進行能量的(de)(de)轉(zhuan)換、累(lei)積。利用人(ren)體粗糙的(de)(de)后(hou)天能量,轉(zhuan)化(hua)為高品質的(de)(de)先天能量。
這種能量轉換為何能辦(ban)(ban)得到(dao)?它的(de)機轉目前尚無(wu)法完全(quan)用現(xian)代生理學的(de)理論(lun)來(lai)詮釋、理解,但(dan)透(tou)過一(yi)定的(de)修煉方法,的(de)確可(ke)以辦(ban)(ban)到(dao),那個(ge)方法就是心息相依──唯一(yi)的(de)方法。
心(xin)息(xi)相依的(de)(de)(de)修煉(lian),就(jiu)是(shi)(shi)用心(xin)去配合息(xi)。其目的(de)(de)(de)是(shi)(shi)要讓心(xin)與息(xi)進入某(mou)種規律的(de)(de)(de)狀(zhuang)態,心(xin)與息(xi)在(zai)這種規律旳狀(zhuang)態中,粗糙的(de)(de)(de)后天(tian)能(neng)量(liang)會慢(man)慢(man)轉化(hua)為(wei)高品質的(de)(de)(de)先天(tian)能(neng)量(liang)。
高(gao)品質的(de)先天能(neng)量會(hui)更有(you)效的(de)滋潤、活化身體各部(bu)份的(de)細(xi)胞,直接提高(gao)身體的(de)各部(bu)份機能(neng),對疾病更有(you)扺抗力,積極的(de)達到健康長壽(shou)的(de)目地。
呼吸與意識在(zai)人(ren)體上(shang)(shang)是兩(liang)個獨立運(yun)(yun)作的生理系統(tong),表面上(shang)(shang)看來,各自為政(zheng),但仔細(xi)探討,也不是全然無關。意識就(jiu)是腦(nao)(nao)波的運(yun)(yun)動(dong),而腦(nao)(nao)波的運(yun)(yun)動(dong)又(you)與腦(nao)(nao)神(shen)經(jing)機(ji)能有(you)關,而腦(nao)(nao)神(shen)經(jing)機(ji)能的情況又(you)與生理上(shang)(shang)各部份機(ji)能是否能正常(chang)運(yun)(yun)作有(you)關。
當(dang)然,生(sheng)理(li)上各(ge)部份的機能又與代謝是(shi)否正常(chang)有關,而代謝是(shi)否能正常(chang)進行,呼吸是(shi)關鍵。
在平常情況,人(ren)無法控制腦波(bo)(bo)的(de)運作(zuo),只能任其奔馳(人(ren)的(de)念頭就是(shi)腦波(bo)(bo)的(de)產物,它沒有一刻(ke)停止(zhi))。
仙道功夫主要是(shi)(shi)透(tou)過(guo)(guo)對呼吸的調整(zheng),來平穩腦波(bo)(念頭),而呼吸是(shi)(shi)否規律,也可以透(tou)過(guo)(guo)意識去調整(zheng)它(ta)。后(hou)天的心與息(xi),這兩(liang)個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個體,經由仙道功夫的鍛練,可以恢復為先天的神(shen)氣合一的狀態。
神氣合一狀態是(shi)丹道神秘境界的入門處。
二、心息相依入門
下手階段。此階段的(de)鍛練,主要目(mu)的(de)在調整心與(yu)息(xi)的(de)規律性,讓(rang)心與(yu)息(xi)兩者(zhe)處于一種規律且互相感知、互相搭配的(de)狀(zhuang)態(tai)中運(yun)作。
由于(yu)意(yi)(yi)識(shi)(腦(nao)波(bo))平(ping)常是(shi)處于(yu)沒有規律、不受(shou)控(kong)(kong)制的狀態,沒有規律、不受(shou)控(kong)(kong)制的腦(nao)波(bo)其實(shi)是(shi)不斷在消耗(hao)能量。而(er)沒有規律、不受(shou)意(yi)(yi)識(shi)所(suo)關心的呼吸(xi),其實(shi)是(shi)沒有效率的呼吸(xi)。
丹道鍛(duan)練的目地是能量轉換,初(chu)步(bu)所要利用的,正是后(hou)天(日常生活中(zhong))不知不覺,無(wu)意識狀態下(xia)所消耗掉的能量。
讓腦(nao)(nao)波(bo)(bo)透過(guo)對呼(hu)吸(xi)的(de)調整,處(chu)于(yu)一種規律、平穩的(de)狀態(tai)(tai),讓調整過(guo)的(de)呼(hu)吸(xi)與腦(nao)(nao)波(bo)(bo)同步,腦(nao)(nao)波(bo)(bo)與呼(hu)吸(xi),處(chu)于(yu)互(hu)相關心(xin)、互(hu)相攜手,同進同出、相親相愛(ai)的(de)狀態(tai)(tai),這種狀態(tai)(tai)是(shi)靜坐真正的(de)目的(de),心(xin)息相依的(de)初階功夫,仙道功夫的(de)入門(men)心(xin)法。
此階段鍛練(lian)的(de)(de)(de)要(yao)領:由于(yu)人體的(de)(de)(de)腦波(bo)不斷的(de)(de)(de)在接受各種(zhong)感官傳來的(de)(de)(de)訊息,分析后回(hui)應,相當忙(mang)碌,直接要(yao)讓腦波(bo)進入一種(zhong)規律狀態,幾乎不可能(neng)。
唯一而且有(you)效(xiao)的(de)(de)方法(fa)就(jiu)是,設法(fa)中止腦波(bo)接受所有(you)感(gan)官的(de)(de)訊息(xi),就(jiu)算(suan)不(bu)(bu)(bu)小心接收到(dao)了,也不(bu)(bu)(bu)予(yu)回應,專心去注意呼吸的(de)(de)存在(zai),看著它(ta)、守著它(ta),輕輕松松的(de)(de)感(gan)知(zhi)它(ta)的(de)(de)存在(zai),但不(bu)(bu)(bu)干涉(she)它(ta)(的(de)(de)自(zi)(zi)由)。它(ta)愈(yu)自(zi)(zi)由,心愈(yu)自(zi)(zi)在(zai),一心一息(xi),不(bu)(bu)(bu)即不(bu)(bu)(bu)離,勿忘(wang)勿助(zhu)。
在這種狀(zhuang)態下,身體(ti)會(hui)得到充份的休(xiu)息,后天中的能量會(hui)凈化、萃取。
三、初階的心息相依
在(zai)此階段(duan),腦波由于專注,(神經(jing)細(xi)胞化學傳(chuan)導(dao)物平衡)也由于能量轉(zhuan)化所(suo)產生的穩(wen)定作用影(ying)響,透過(guo)感官所(suo)傳(chuan)導(dao)過(guo)來的訊息逐(zhu)漸淡化,但還沒(mei)有完全遺忘,所(suo)以(yi)知覺(jue)會呈(cheng)現半有知半無知的狀態(tai),還會意(yi)識到身(shen)體的存在(zai)。
至于呼吸次數會(hui)慢(man)慢(man)減(jian)少,但由于意念(nian)一直(zhi)在關心它(ta)、照顧它(ta),它(ta)也(ye)似乎發現意念(nian)的存在,自動會(hui)跟隨(sui)在意念(nian)的旁邊(神(shen)入氣中(zhong),氣包神(shen)外),但真(zhen)要靠(kao)近又(you)覺得害(hai)羞,于是(shi)心與息雖處于郎有情(qing)、妾有意,卻(que)是(shi)既期(qi)待,又(you)怕傷害(hai),若即若離的狀(zhuang)態中(zhong)。
此階段的(de)要(yao)領(ling):由于后(hou)天意識仍然存在(zai),呼(hu)吸(xi)也還不穩定(ding)。如果雜(za)念(nian)紛飛(fei),就要(yao)打起精神,專注呼(hu)吸(xi)的(de)動(dong)作,甚至做一下(xia)分段式(shi)呼(hu)吸(xi),好讓雜(za)念(nian)減少,雜(za)念(nian)減少呼(hu)吸(xi)就會規(gui)律而漸趨平穩。
如果已經達到一(yi)息(xi)(xi)一(yi)念,千萬不要(yao)再(zai)以任何意念去(qu)調整呼(hu)(hu)(hu)吸(xi)(xi),繼續(xu)讓(rang)意念保持放松,看住呼(hu)(hu)(hu)吸(xi)(xi),但讓(rang)它自己作主,悠悠蕩蕩。如果雜(za)念再(zai)來(lai),就要(yao)重(zhong)起(qi)爐灶,再(zai)做專注呼(hu)(hu)(hu)吸(xi)(xi)或分(fen)段(duan)呼(hu)(hu)(hu)吸(xi)(xi),直至一(yi)息(xi)(xi)一(yi)念。
在此(ci)(ci)階段,心與(yu)息真正進入熱戀的(de)狀態,在此(ci)(ci)狀態中,肉(rou)體(ti)被忘(wang)掉了,意識(shi)感覺不到(dao)身體(ti)的(de)存在。
呼吸的次數(shu)明(ming)顯減少,似有似無;至于(yu)知覺(jue),則不知不覺(jue),如夢似幻(huan),進入一(yi)種朦朦朧(long)朧(long)、恍恍惚(hu)惚(hu)的情境,還(huan)是可以感覺(jue)到呼吸的存(cun)在(zai),但存(cun)在(zai)那(nei)里不知道(dao)。這是真(zhen)心真(zhen)息相依的境界。
四、合一的心息相依
深情(qing)的(de)相(xiang)戀,總會有結果的(de)。在(zai)一(yi)(yi)種無(wu)法描述的(de)情(qing)況下,心(xin)與息(xi)終(zhong)于像二塊碰(peng)巧接(jie)觸的(de)磁鐵,自然感應、自然吸附而真正凝結合(he)一(yi)(yi)。心(xin)息(xi)合(he)一(yi)(yi),亦即神氣合(he)一(yi)(yi),意識與呼吸打成一(yi)(yi)片,紐成一(yi)(yi)團。
神(shen)氣(qi)合一(yi)的狀態,是鍛練心息相依的主要目的,仙道功(gong)夫(fu)的鍛練,只有在神(shen)氣(qi)合一(yi)的狀態中(zhong),才(cai)是真正(zheng)在做功(gong)夫(fu)。
神氣一(yi)旦合一(yi),后(hou)天(tian)意識完全泯滅,呼吸也幾近于停止,進入(ru)無(wu)知無(wu)覺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zhong),身體處于(yu)完(wan)全松弛,意識進入(ru)深沉的下潛意識中(zhong),身心得到充分休息與寧靜(jing)。
生(sheng)理上的(de)(de)(de)基(ji)礎代謝(xie)率趨近于(yu)零,類似冬(dong)眠動物的(de)(de)(de)冬(dong)眠狀態,人體生(sheng)物能量耗損率相對(dui)降低,后天能量會自動快速的(de)(de)(de)轉變(bian)成高品質的(de)(de)(de)先天能量。
神經(jing)系(xi)(xi)統、內(nei)分泌系(xi)(xi)統及(ji)免疫系(xi)(xi)統自動調整、平衡、穩(wen)定(ding)于先天能量的(de)滋養中。人(ren)體所罹(li)患疾病的(de)自愈率及(ji)健康品質(zhi)也(ye)因而(er)相對提高且獲(huo)得更(geng)確(que)切(qie)的(de)保障。
若是長(chang)時期修煉這種(zhong)功法,又(you)每次均(jun)能長(chang)時間處于這種(zhong)靜定(ding)狀態,那么身(shen)體中所有的細胞、組織(zhi)、器官、系統,乃至(zhi)整(zheng)體的生(sheng)(sheng)物能量(liang)會(hui)增加,生(sheng)(sheng)命力會(hui)增強、提升。
功夫(fu)至(zhi)此,抗老、耐老乃至(zhi)不(bu)(bu)老的(de)境界,是(shi)可以理解與期待的(de),不(bu)(bu)再是(shi)遙不(bu)(bu)可及的(de)傳說。
《云笈七簽》卷六十載《中山玉柜服氣經》云:“夫求仙道,絕粒為宗;絕粒之門,服氣為本;服氣之理,齋戒為先”。
丹家傳有《內經圖》,這張圖實際上是把人體看作一架卷揚機,內中布滿很多機關消息,丹家謂之關竅,一旦發動起來,它會自動運轉,從吃飯、喝水、穿衣、走路、呼吸、說話等后天動作轉化為不吃、不喝、不冷、不熱、不病、不老、不呼吸、不思維卻仍然生氣勃勃的先天運轉機制,這就是我說過的無食、無息、無念、無身的四無境界。
平常人身體靠后天機制運轉,人體有呼吸、消化、循環、內分泌、生殖、運動、泌尿、神經等多種系統維持生命,餓了要吃,口鼻呼吸不能停,如果不吃不喝不呼吸,就是死亡。
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是人體向外部攝取能量的兩大通道,是人體后天生理運行機制的關鍵,一天也不能停止。“一口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呼吸停止是鑒別死亡的指標。
丹道并非將人體八大系統全部停止,例如血液循環和內分泌系統就不能停,丹道是通過修煉轉化這八大系統的功能,由后天生理運行機制轉化為先天生理運行機制,即轉化為按自然界和人體本身的規律不受干擾的自動化運行機制。
為達此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吃飯和呼吸兩項作突破口,將這兩項轉化為先天運行機制,修煉辟谷和胎息。
人不吃飯餓兩天尚不致死,但一般人大約餓七至九日便會死亡,人不呼吸則連十分鐘也受不了,故辟谷和胎息相比,修煉辟谷較少危險,故丹家確定以“絕粒為宗”,絕粒就是辟谷。
丹道修煉要從根本上改變人的體質,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修煉辟谷,故《中山玉柜服氣經》中的有關絕粒、服氣、齋戒的那段話,乃古代仙家的經驗之談,是丹道的重要法訣。
關于辟谷和胎息,葛洪《抱樸子內篇》早有記述,《云笈七簽》中也載有多種操作方法,我已摘要收入《中華道教大辭典》中,讀者可以參看。
本文不講古代丹家有關辟谷、胎息的記述,僅談一些可操作的經驗和體會。
按《中山玉柜服氣經》所說,要修丹道,首先從辟谷入手,然而人若斷絕食物,靠什么生存?要靠服氣,靠呼吸和思想(存想日月星光等)啟動光合作用,直接通過空氣吸收大自然中的營養和能量,以維持生命。
至于怎么進入辟谷狀態,則以“齋戒為先”,即靠調整心靈信息啟動辟谷程序。古齋戒法,要求獨置一室,焚香沐浴,入室坐臥皆可,素食靜處,咽氣納津,攻下身中濁氣穢物,存思心火焚燒全身,直至感覺室內光明如晝。
現代人辟谷前亦要采納古人齋戒遺意,關鍵是用兩星期時間清理思想,作好辟谷的一切心理準備,增強辟谷祛病健身、修道煉丹成功的意念。從而確定從某日開始,辟谷多少天,辟谷期間對水、水果的要求及定能達到目標的心理暗示,到時如期開始。其中存思丹田起火,陽焰騰空,焚身去穢一節功法,乃丹家秘傳法訣,亦有祛病凈身之效。此類心理暗示法訣師傳不一,要自己體會。
辟谷時間有短期、中期、長期之不同,也要在齋戒期間預先作好心理準備。
短期者有三五天到兩星期不等;中期者半月至百日;百日以上為長期辟谷。
辟谷期間有完全禁水、禁食者;有不禁水但禁食者;有可以每天吃少量水果者;長期辟谷者還有以棗子、核桃等干果調節者。
采用何種辟谷方式,要根據自己的生理感覺而定,進入辟谷狀態后要隨其自然,決不要有心理負擔或施加強迫性觀念。
一般說來,初學辟谷,先采用短期,并每天進食三個水果為好,等找到感覺,取得經驗,再循序深入。
當辟谷狀態堅持到十天左右時,體重逐天下降開始停止,有一段適應期,一般反應比較大,血壓較低,且忌奔跑或劇烈運動,爭取使體質穩定下來。
一般來說,辟谷期間并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甚至仍能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但必須保持心情平和,不驚不躁,走路有輕飄飄的感覺,要穩步前進,小心路人和車輛,不要在熱鬧、混亂場所停留。辟谷至四十天,血壓會恢復至穩定點,一切如常,精力旺盛,危險性就減小了。
必須指出,辟谷狀態是人類本身具有的一種生理潛能,任何人都可以被開發出來。
丹道修煉中人們會發現人體生命還有許多潛能可以開發,例如不饑不渴、不冷不熱、息停脈住、突增神力等,常人以為不可思議,其實毫不奇怪。
內丹學是一門科學,辟谷狀態更是可以用科學手段檢驗的事實,學者們可大膽進行實驗研究,不必理睬那些偽科學家所糾合之無知蠻橫鼠輩的誹謗。
辟谷期間有存思、心理暗示等功法,要嚴肅認真執行,心理學也是科學,也有自己規律。如辟谷期間存思太陽中能量進入身體,開啟玄關接受宇宙能量等,均有實效。特別是遵守齋戒期間心理暗示的預定辟谷時間,如提前進食,會發生腹脹,大便不通等癥狀,直到預定時間才會解除。
心靈誘導可啟動辟谷,這也是千真萬確的。為減少意外,辟谷功法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且要進行醫學監測,將辟谷期間的生理指標和煉功感受記錄下來,特別是要記錄每天的血壓、脈搏、大小便和體重,發現意外立即停止辟谷。
據我所知,辟谷是丹道中最安全有效的入手法門,堅持不住可立即進食,就象吃飯也可撐死、噎死一樣,辟谷也有類似危險,這種易出危險的人丹家謂之業力深重,決非福慧雙全的載道之器,壓根兒就不必修習丹道。
丹道須師傳口授,不能照書自修,辟谷在丹道中雖不可輕視,但技術水平較低,故易實行。
為謹慎起見,將辟谷期間進食水果等禁忌寫出,以備教授辟谷的丹師參考。
一忌飲酒。空腹飲酒刺激黏膜,易引起胃潰瘍、胃炎。
二忌吸煙。吸煙引起胃酸增加,引發饑餓感,易引起煙醉、頭暈、乏力、頭痛。
三忌飲茶。飲茶易刺激神經,引起茶醉,導致心慌、脈快和四肢無力。
四忌吃糖。吃糖會使血糖升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影響腎功能和血液循環。且易引發饑餓感,使辟谷失敗。
五忌喝牛奶、豆漿。在沒攝入淀粉時,牛奶等皆難吸收,且不合辟谷本旨。
六忌吃柿子。空腹時易和胃酸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
七忌吃香蕉。香蕉中含鎂多,易引起血液中鎂鈣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
八忌吃蕃茄。番茄易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合成難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
九忌吃橘子。橘子汁含大量糖份和有機酸,空腹會刺激胃黏膜。
十忌吃山楂。空腹吃山楂不僅耗氣,而且會引發饑餓感,出現胃痛。
十一忌吃白薯。白薯中含單寧和膠質,會刺激胃分泌過多胃酸,且和辟谷本旨不合。
十二忌吃生蔥、姜、大蒜,耗人氣息,易引發急性胃炎。其他中醫認為破氣的藥物、食品、蔬菜如蘿卜等,亦不可食。
(注:在陳全林老師的辟谷日記中,有飲普洱茶、飲自制藥酒、進食蘿卜等方面的記錄,還可以促進辟谷的效果。胡教授此處是指一般情況下的禁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禁忌也會有所不同,合道中醫辟谷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給予具體的指導方案。這也說明如果自己根據書上的方法自行探索辟谷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請朋友們務必重視和謹慎。)
辟谷期間可食瓜果以黃瓜為優,其他如西瓜、蘋果、梨、桃、葡萄、獼猴桃、火龍果等,皆可供選擇。長期辟谷者可服些紅棗、核桃、板栗、百合、黃精等干果和藥材,忌服豆豉湯等物。
辟谷結束時首次宜進食淀粉性流質食品,由少漸增,切莫暴食暴飲。
辟谷期間體重可下降5—— 15公斤之多,恢復飲食后有些反彈,但要自覺將體重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
辟谷期間某些不健全細胞(包括腫瘤細胞)和多余脂肪被轉化為熱量消耗掉,身體生理潛能得到開發,某些疾病不藥而愈,這顯然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在丹道中,辟谷是對身體的凈化。
現代城市富裕階層之人口多病,大約為環境污染、生活緊張乃至吃喝無度所致,因貪吃致病又因病服用化學藥品,結果化學藥品本身又是致病因素,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辟谷無疑是救民良方。
丹道中不少技術有開發價值,諸如這種修煉不饑不渴乃至不寒不熱的功夫,人人能學,不僅有科學價值,也有實用價值。
我不惜將此術從丹道中公開揭出,顯然也考慮到辟谷之術恰似莊子所謂不龜手之藥方,實有富國強兵的戰略意義。
古人辟谷,多以服氣配合,或咽氣一段時日自然進入辟谷狀態。
此術先入室正臥,靜心止念,先吐一口氣,至出息盡時,閉息收腹咽下。息不出而咽氣入腸反易致病,必先排濁氣而出,牽動體內元氣上升,再咽下謂之咽元氣。當濁氣吐盡時,立即閉口咽之,以意送之,以手摩之,直入下丹田。和氣干咽謂之“云行”,和津而咽謂之“雨施”。此法乃丹家秘傳,五十日而谷氣盡,百日而病氣除,其間忽爾靈光現,則入丹道正途。
《胎息經》云:“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銘》云:“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于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惟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胎息經》共17句83字,乃唐代丹家所傳。后14句56字,補入咽氣之術,出世稍晚,稱《胎息銘》。
“胎”字是講定神于胎中,不動不搖,如嬰兒之處母腹。“息”字是講伏氣為息,綿綿密密,幽幽微微,粗氣滅絕,如胞胎中之嬰兒,不以鼻口呼吸。胎息之功夫,全在能否伏氣,將呼吸之風相、喘相、氣相之粗氣滅絕,往來無跡,方為息調氣定。如此氣定神慧,心息相依,神氣不二,至虛空大定,則成玉液還丹。
胎息是修煉玉液還丹的基本功法,凝神是得汞的一步性功,是產生定力的關鍵步驟。“胎”是圣胎,圣胎為元神(汞)所結;“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氣(鉛)所結,至呼吸不出不入(所謂“內不出,外不入”)之時自得。道在天地間,領悟由一息。
式一子云:“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無息,無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虛極靜篤之時,凡息除而真息見;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現而無息立;綿綿密密之頃,無息安而不息轉。知轉息,即知轉識;知轉識,即知轉幾,知幾其神乎!”
蓋此即以后天呼吸,尋真人先天之息,先天呼吸一動,玄關不遠矣。“后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即此得鉛的一步命功。
人之生命,全靠神氣支撐,神氣入身則生,離形則死。如此神氣不離而相守,神氣相忘則入虛,入虛而道體自圓明無礙。神氣以虛無為根基,能虛其心則神自清,能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凈,固守虛無,則神氣得養。
張三豐《道言淺近說》云:“心止于臍下曰凝神,氣歸于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凈自然曰勿忘,順其清凈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鉆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曹文逸真人《靈源大道歌》云:“元和內運即成真,呼吸外施終未了”,外呼吸不停難入修真之路,足見胎息為丹道必經之途。
《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胎息之啟動,應從臍下入手。
《莊子·德充符》記載,孔子在楚國恰巧看見一群小豬崽圍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兒發現母豬已死,不象生時有靈性,就立即丟下母豬驚慌逃走。可見它們愛母親并不是愛其形體,而是愛其生命(神氣)。
《養生膚語》亦云:“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體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愛者,謂其神之去也。然則人之所愛,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養,顧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聲神去,好色神去,凡動靜運用紛紜,神無不去,人莫之惜,顧神絕,乃獨悲之深焉,是何見之晚也!”
天地間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凡能生長發育者,莫不有氣;凡能飛游行動者,莫不含靈,足見神氣即是生命。人之死而為僵尸,神氣離形,則如土石泥沙無異。
丹道之修煉,即是以神氣相抱,而守其形。
思慮營營則神耗,呼叫奔波則氣散,貪色縱欲則形疲,神氣形相離則非病即死。胎息之要害,在于神氣相注,神凝氣定而常住于形體之中,使神氣形相融為一,進而體道通玄。神氣混合而入于定則生“汞”,形氣內運引發不息之元氣而得“鉛”,以鉛伏汞性命雙修便成玉液還丹。
《胎息經》僅從神氣入手而不言形,非不要形,實乃道家“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忘形以養氣”之法訣。胎息成則丹田有藥,所得內丹為玉液還丹,比金液還丹尚差一步。蓋末法時代,金液還丹條件難備,不得已由盡性而至命,先成此玉液還丹。曹文逸《靈源大道歌》云:“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即是此意。玉液修煉無求于人,全從自身陰陽煉起,可公開傳播,較少流弊。
道學乃“反俗”之學,倡導逆向思維,其觀點往往與世俗流行的觀點相反。丹道亦是逆向修煉之術,其效驗多為常人認為不可能的反常之事。
例如常人每日必食,我獨可以不食(辟谷法);常人呼吸不能停止,我獨可以不息(胎息法);常人每天都需睡眠,我獨可以不睡(煉睡魔);常人冬則寒夏則熱,我獨可以不寒不熱;常人每日思慮營營,我獨可以無念;常人貪財貪色貪權好名,我獨可以無欲;常人一生災禍疾病不斷,我獨可以無災無病。
吾人能興反俗之學,行反俗之事,修煉反俗之功,得反俗之驗,則可以稱奇男子、大丈夫。大丈夫居世間,須是成大事業,作大學問,有非常之舉動者。
《丹陽真人語錄》云:“劉高尚居環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丹自結,仙自成。乃有贊之曰:塞其兌,閉其門。昔誦此語,今見斯人。可謂簡且當矣”。
先師知非子云:“考仙道下手,即以腹有暖氣為驗,漸至通體充和,口中可以干汞,吹氣可以炙肉,全身一片純陽。夫身體之質,皆陰物耳,陽盛則陰衰,陽純則陰絕,即有干汞炙肉之陽在,烏有血肉之陰不化乎?又考釋氏之言曰:人身之來源,唯是壽、暖與識。壽者,稟之于父母之施予。人壽之長短,皆以所稟之厚薄而有異。暖即動物之生命,暖盛則旺,暖絕則亡。識即靈識,謂去后來先做主公者。故修煉之要,不外培其壽,增其暖,則形體自健,神識有依。依此為基,暖增不已,則形質漸妙,壽命永固,身化虹霓,無有變滅,識絕污染,返于圓明,此與道之九還七返,豈非二而一耶?”
李涵虛真人將此段胎息功夫謂之曰“鉆杳冥”,甚得丹法要旨,且又形象生動。他說:“是時也,心如太虛,有息相依則不虛。心如太空,有息相隨則不空。不虛不空之間,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體皆忘,心神默默,氣息綿綿,皆入于杳冥之中,此之謂鉆杳冥。杳冥之中,一神獨覺,此乃真息也”。此句話活脫脫的,將丹家之秘合盤托出。
先師知非子又云:“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訣,只教凝神入氣穴’。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返還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前一念,將全身放松,與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如是熏習日久,自見‘靈光獨耀,迥脫塵根’矣”。
無心即是天心,即是道心,人能“萬緣放下”,將人心契入虛無境界,則天仙有路可通。“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刻”,誠哉斯言!
丹家所傳胎息術有多種,以《胎息經》所傳為其綱要。《鐘呂傳道集》中載呂洞賓說:“煉形止于住世,煉氣方可升仙。世人不達玄機,無藥而先行胎息,強留在腹,或積冷氣而成病,或發虛陽而作疾。修行本望長生,似此執迷,尚不免于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氣生,真氣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煉氣,煉氣以成神”。
胎息術比辟谷術更難掌握,要求修煉出鉛、汞之藥物后自然進入胎息狀態,無藥而急著先行胎息,如無經驗,易出偏差,不可不知。
此外尚有閉息法,先仰臥而靜心,待出息盡,即可閉息。其法宜緩,從容心靜。此法可存想人體八萬四千毛孔皆通虛空,以周身毫竅毛孔呼吸漸至胎息,胎息生則口鼻之息自閉。五百息能閉之而內景觀,閉之千息可易肉換骨煉髓。另外還有全身徹底放松,先行逆呼吸,待松靜自然之時,突然以“哼”字聲震動胸腹,激起橐籥,閉息鼓動而漸入胎息者。
丹家傳有“哼、哈、嗨”三聲口訣,“哼”字訣聲震上焦,“哈”字訣聲震中焦,“嗨”字訣聲震下焦。聲音在丹道中運用頗妙,用以調諧人體生理和宇宙節律同步,故丹家秘傳許多咒語以助煉功,無非是通過聲音啟動玄關以達天人合一之境。然此類功法多由師傳面授,本文不作深究。
本文既然已將咽息法傳出,索性再泄一秘密,即仙家相傳之“十六錠金”,其訣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此功有吸氣,提肛縮腎,意注臍下,咽氣幾個動作,然單修雙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藥煉氣運河車,因目的不同火候有異,變化萬千,丹家視為鴻寶,故字字為金。
世人知此訣者多,然明白其中奧秘者卻百無一見,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傳。
我主編之《中華道教大辭典》中收入多家胎息、辟谷之術,讀者可與此互參,以求融匯貫通。
人體本是一架蘊藏著巨大潛能的自動機,丹家以“法訣”將其啟動開來,就會自動運轉,不再靠人力操縱,其潛能之發揮亦屬自然。其中具體功法,不可盲修瞎煉,必須有經驗的丹師臨爐指導。
筆(bi)者(zhe)原則上不指導具體功(gong)法,僅作(zuo)學(xue)術研(yan)究,然此處所泄露之丹法,皆千金(jin)難求,別有深意(yi),讀者(zhe)宜慎思而明辨之。
煉精化氣后怎么無欲望了呢~忽然發現房事不堅了
煉精化氣,這是道家內煉的功夫術語,如果你選擇了道家玄學的門徑,就要順應道法自然。基于每個人的自身宿業,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福德基礎都不盡相同,所以,前進的效驗會不盡相同,不必太過擔心。只要把握住“真心清靜道為宗”這個總綱,慢慢入門,協調好身體內外、家庭內外的和諧關系,懺悔業障,積累善德,自然會逐步調整到應有的效驗上來。
所謂的煉精化氣,方法就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的行為和表現嗎?比如禁欲,不思淫各種欲望?求高人指點
是的,心里清靜了,體內的陰陽二氣自然合和,時間長了,就知道不一樣了。所謂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都不為而成了。
九陰神功的煉精化氣
練功時心一靜,往往就雜念叢生,浮游亂想,心息不能相依。對此可以用觀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為光。做法是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后,初時如白云片片,由外飛來,繼而似浪水波動,由外聚內。久則眼前虛白一片,不見波動,這時方知性不亂矣。光者性之表現,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則聚,性定光則定,性滿光則圓。所以,根據光之表現,即知性之聚散矣。觀光之具體練法,初先 *** 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將微意止于目前(位置在眉前大約二十厘米處),似照似定,若有若無,不久就有白云現于目前,以意照于白光中,從微白而至浩白,從光小而至光大,從波動而至光定,從不圓而至光圓。但光圓必須入大定后才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子丑寅三個時辰(夜11點至早5點)練功,最易見光,因為此時是生陽之時。初學練功者,尤要重視這個時機。 采精者,是將所生之元精采而歸爐(爐即指丹田氣穴)。但采時須知其火候,方能煉精化氣,否則采而復生,難免漏精之患。火候者,生精時謂之生精火候。當采精時,謂之采精之候,步步皆有火候。采精者,是采靜而后生之元精也。元精內生,外物立舉,這時要身心勿動,速凝神太虛,意照丹田(微意照在丹田)。待所生之元精欲返回之時,速一吸氣,下達會陰穴,一呼用意提引入丹田。如此數遍或十幾遍,內精歸爐,外物自然縮盡,此謂之采藥歸爐。若由濁源生精陽舉時(白天有欲念者也謂之濁源),用采藥歸爐法,少時又生。凡采而不動者,即為濁源。即用吸、抵、撮、閉口訣,一吸由后三關直升干頂,一呼由干頂而降于丹田,如此數遍,再溫養之,至外物縮盡為止。 接上述法輪自轉后,真氣已不行陽關,外物自不舉也。此時身之宿疾,不治而愈,夏不畏熱,冬不畏寒,神氣充足,精神愉快,如如自悅,但還需要常樂我靜,不使神氣外馳,保持自然,這樣使耳能返聰,目能返明,氣足可以防病,身強自能延年。
怎樣修煉道家 *** 法門
道教各派各個階段的修煉法門都有不同。詳細說的話,要學很長時間。介紹一個嶗山匡道長的修煉法,個人覺得還是不錯。
先天氣功筑基要決----匡常修
[ 2006-6-29 13:24:00 | By: king195 ]
先天起功是道家性命雙修之功法,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對于去病強身、延年益壽有很大貢獻。此功法過去都是口傳心授,沒有文字記載,即使有書,也都是含糊其詞,深奧莫測,其理難明,真實用法更不落紙筆,所以后人用得很不廣泛,只有少數得傳者,藉以延年。吾今特結合自身體會,淺注詳解,公諸于世,以為后學者修煉,供研究者參考。
一、先后三寶論
天地人為三才,三才皆有三寶。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人的三寶若少一寶即死亡,人的三寶又分先天后天。先天三寶為元神、元氣、元精。后天三寶為識神(思慮神)、呼吸氣、交感精。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開的。后天思慮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覺也叫真覺)雖能分,但也有連帶關系。先天之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識靜到極處而發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 *** 之精,也不易辯明。后天呼吸之氣和先天真一之氣易辯而難分清濁,但只要靜心修煉和體察,也終能分明,有道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二、煉精化氣
(一)靜養化氣
習靜是先天氣功的主要工夫。心若不靜,則氣無所歸,在行功時不免心意昏迷或萬念叢生,以至神弛散,功無所行。要想達到習靜,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在言、聽、視、動等方面都不要著相,要保持安靜,在行、住、坐、臥之間也要養其浩然之氣,這才能不滯其虛靜之機。古人云L:行則措足于坦途,住則凝神于太虛,坐則調丹田之息,臥則守臍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長存,脾氣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溫和,心無燥火,以此則方好行功也。
(二)聚性止念
練功時,心一靜往往就雜念叢生,浮游亂想,心息不能相依。對此可以用觀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為光。做法是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后,初時是白云片片,由外飛來,繼而似浪水波動,由外聚內,久則眼前虛白一片,不見波動,這時方知性不亂矣。光者性之表現,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則聚,性定光則定,性滿光則圓。所以,根據光之表現,即知性之聚散矣。觀光之具體練法,初先 *** 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將微意止于目前(位置在眉前大約二十厘米),似照似定,若有若無,不久就有白云現于目前,一走即收回,以意照于白光中,從微白而至浩白,從光小而至光大,從波動而至光定,從不圓而至光圓。但光圓必須入大定后才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
子丑寅三個時辰(夜11點至早5點)練功,最易見光,因為此時是生陽之時。初學練功者,尤要重視這個時機。
(三)凝神氣穴,心息相依
在聚性止念基礎上,當眼前呈現一片浩白不動時,即將微意移于丹田(臍下一寸三),心守太虛,意照氣穴,不即不離,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則寐寐惺惺,永無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獨立,空空蕩蕩,但覺微息相隨其間,吸氣下不過氣穴,呼氣上不過心,綿綿若存。在心息相依之時,即把知覺泯去,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心外而不曉,氤氤氳氳打成一片,此煉心合氣之功也。
(四)煉液化精
口內津是養生之寶,人能煉之去病延年。津是腎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補元精。《黃庭經》云:“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芝災不生。”在行住坐臥之時,舌抵上腭,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滿,氣管正要噴出時,引頸而呑之,自然響聲汩汩,直達丹田。少時,心意入定,不知身在何處。但物極必反,靜極生動,外陽舉而元精生矣。
(五)生 *** 時
天地子時一......
內丹功的歷史
內丹學認為:“天法象我,我法象天。”仙丹不必外求,人體是爐鼎,精、氣是藥物,運用神去燒煉,而能使人體內的精、氣、神凝聚不散結成圣丹,即內丹。道教把人的精、氣、神視作生命的三種元素,稱為“三寶”。三者合則生,離則死。內丹之旨,即是抱本歸元,使三者永遠凝 *** 一,長生不死。精,先天叫元精,至清至精。后天精是濁精,由欲念產生。“有動乎心,必搖其精”。上德無為入性功,入性功就是煉精,補虧損。先天元精,無欲念產生,無形無象。后天精是有欲念而生,男子十六歲有精,是有形有象。內丹功是在“虛之極,靜之篤”之時所產生的元精來采藥歸爐而煉丹的。氣,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氣,不用肺呼吸。后天氣,用肺呼吸。先天氣,道教特用“炁”字表示,意為渾然一體。《悟真篇》“恍惚之中覓有象,杳冥之內尋真精,有無自此互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即喻先天精氣始發境象。神,藏于心。神指性,指大腦的思維活動。后天神,是識神。神好清,先天元神喜寧靜,兩目是神的“窗戶”,神全兩眼有光,光射奪人。神在丹法中稱“金鳥”。修煉至先天元神歸于泥丸,就是《玉皇心印經》“一紀飛升”之意。在道教有人說指十二年。另沐浴指心神,換氣稍停,其作用是暗合天機。、 內丹功的關鍵是在運轉大小周天,即是將體內的精氣按經絡線路循環運轉。內丹家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稱此法為周天功。大、小周天的分別因其功法、效果等的不同而定。小周天功在煉精化氣的階段中進行。它以上丹田為鼎,下丹田為爐。氣動藥生,神清精滿,此時可用小周天火候,即意念引元氣從下丹田開始,逆督脈而上,打通歷尾閭、夾脊、玉枕三關,然而再延任脈而下,經上、中、下三丹田,即腦部泥丸、胸部黃庭和腹部臍內。這樣完成一個循環,即煉精化氣一小周天。小周天功的特點是精氣合煉,帶藥運轉,丹家術語叫“轉河車”。無藥空運只是“通任督”、“轉轱轆”,則不成大藥,也不能起到搬精補腦的作用。大周天功的目的是要煉氣化神,比小周天的境界更高一層。大周天把鼎從上丹田移至中丹田,也不再運氣循環,只是將氣守持在中、下二丹田之間,任其自然靈活,用綿密寂照之功,入定之力,進入到無為境界。即用神從有觀有照到無視無覺,氣也由微動到不動而至化盡,以助發元神的生長。
戒邪淫怎么那么難
沒有功(gong)夫的時(shi)(shi)(shi)候(hou),慎獨。另外(wai)有時(shi)(shi)(shi)間多讀經(jing),把(ba)時(shi)(shi)(shi)間好(hao)好(hao)安排,閑暇(xia)空擋多念佛,要(yao)知道,現前這個大環境,稍不警覺一(yi)定被境界(jie)所轉,沒有智(zhi)慧更難(nan)看清,所以自(zi)己(ji)明白后多用功(gong),人身難(nan)得,佛法難(nan)聞,遇到了不要(yao)空過(guo)。祝愿您六(liu)時(shi)(shi)(shi)吉(ji)祥!
【丹經道決】《列子》湯問第五
殷湯問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后之 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終始, 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 也。”殷湯曰:“然則上下八方有極盡乎?”革曰:“不知也。”湯固問。革曰: “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 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湯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猶齊州也。”湯曰:“汝奚以實之?”革曰:“朕東行至營,人民猶是也。問營之東,復猶營也。西行至豳,人民猶是 也。問豳之西,復猶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極之不異是也。故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含萬物也故不窮,含天地也故無極。朕亦焉 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 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 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 百川水潦歸焉。”
湯又問:“物有巨細乎?有修短乎?有同異乎?”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 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 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 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 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 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 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 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 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員嶠二山流于 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厄。侵小龍 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憔僥國。人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荊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 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終北之北有溟海者, 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云,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 而志之。江浦之間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群飛而集于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 蚊弗覺也。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虒俞師曠方夜擿耳俯首而 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 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吳楚之國有大木焉, 其名為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齊州珍之,渡 淮而北而化為枳焉。鴝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矣。地氣然也。雖然,形氣異也, 性鈞已,無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識其巨細?何以識其修短?何以識其同異哉?”
太(tai)(tai)形王(wang)屋二山(shan)(shan),方七百里,同(tong)萬(wan)仞(ren)。本在冀(ji)州之(zhi)(zhi)(zhi)(zhi)南(nan),河(he)(he)(he)陽之(zhi)(zhi)(zhi)(zhi)北(bei)。北(bei)山(shan)(shan)愚公者, 年且九十,面山(shan)(shan)而(er)居。懲(cheng)山(shan)(shan)北(bei)之(zhi)(zhi)(zhi)(zhi)塞,出入之(zhi)(zhi)(zhi)(zhi)迂也(ye)(ye),聚室而(er)謀(mou),曰(yue):“吾(wu)與汝畢力(li) 平險,指通豫南(nan),達于漢陰(yin),可(ke)乎?”雜(za)(za)然相許。其妻(qi)獻疑曰(yue):“以君之(zhi)(zhi)(zhi)(zhi)力(li),曾 不(bu)(bu)(bu)能損魁父之(zhi)(zhi)(zhi)(zhi)丘,如太(tai)(tai)形王(wang)屋何?且焉(yan)置(zhi)土石?”雜(za)(za)曰(yue):“投諸渤(bo)海(hai)之(zhi)(zhi)(zhi)(zhi)尾(wei),隱土 之(zhi)(zhi)(zhi)(zhi)北(bei)。”遂率子(zi)(zi)孫(sun)(sun)荷擔者三夫(fu),叩(kou)石墾壤,箕畚運于渤(bo)海(hai)之(zhi)(zhi)(zhi)(zhi)尾(wei)。鄰人京城氏(shi)之(zhi)(zhi)(zhi)(zhi)孀 妻(qi)有(you)(you)遣男,始齔,跳往助之(zhi)(zhi)(zhi)(zhi)。寒暑易節,始一反焉(yan)。河(he)(he)(he)曲(qu)智叟(sou)笑山(shan)(shan)之(zhi)(zhi)(zhi)(zhi),曰(yue):“甚 矣汝之(zhi)(zhi)(zhi)(zhi)不(bu)(bu)(bu)惠!以殘年馀力(li),曾不(bu)(bu)(bu)能悔山(shan)(shan)之(zhi)(zhi)(zhi)(zhi)一毛,其如土石何?”北(bei)山(shan)(shan)愚公長息(xi)曰(yue): “汝心不(bu)(bu)(bu)固,固不(bu)(bu)(bu)可(ke)徹,曾不(bu)(bu)(bu)若孀妻(qi)弱子(zi)(zi)。雖我(wo)之(zhi)(zhi)(zhi)(zhi)死,有(you)(you)子(zi)(zi)存焉(yan)。子(zi)(zi)又(you)生(sheng)(sheng)孫(sun)(sun),孫(sun)(sun) 又(you)生(sheng)(sheng)子(zi)(zi);子(zi)(zi)又(you)有(you)(you)子(zi)(zi),子(zi)(zi)又(you)有(you)(you)孫(sun)(sun):子(zi)(zi)子(zi)(zi)孫(sun)(sun)孫(sun)(sun),無(wu)窮匱也(ye)(ye),而(er)山(shan)(shan)不(bu)(bu)(bu)加增,何苦而(er)不(bu)(bu)(bu)平? ”河(he)(he)(he)曲(qu)智叟(sou)亡(wang)以應(ying)。操蛇之(zhi)(zhi)(zhi)(zhi)神聞(wen)之(zhi)(zhi)(zhi)(zhi),懼其不(bu)(bu)(bu)已也(ye)(ye),告之(zhi)(zhi)(zhi)(zhi)于帝。帝感其誠,命夸蛾 氏(shi)二子(zi)(zi)負(fu)二山(shan)(shan),一厝朔東,一厝雍南(nan)。自(zi)此冀(ji)之(zhi)(zhi)(zhi)(zhi)南(nan)、漢之(zhi)(zhi)(zhi)(zhi)陰(yin),無(wu)隴斷焉(yan)。
文(wen)章來源(yuan)于網(wang)絡(luo),所有(you)(you)權歸原(yuan)作(zuo)者所有(you)(you),大道家園只作(zuo)為存儲(chu)空(kong)間,如有(you)(you)侵權請聯系(xi)我們進行刪除。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guoxue/123854.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zhi)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注(zhu)重分(fen)享(xiang),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未能(neng)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you)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li)員,我(wo)們(men)會(hui)立即處理(li),本站(zhan)部(bu)分(fen)文字(zi)與圖片資(zi)源來(lai)自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若有(you)來(lai)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您(nin)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wo)們(men)(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shu)實(shi)(shi),我(wo)們(men)會(hui)第(di)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pian): 修行(xing)指迷:唯(wei)有“用好”我們的身體,才···
下一篇(pian): 朗誦,|,人生極致是夕陽(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