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的心搏節律、心率、傳導等異常的一種病癥。
分為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并引起心悸、胸悶、頭暈、乏力,偶有胸痛、暈厥等,屬于中醫的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疇。心律失常,多因心氣不足、心血不足、陰虛火旺、飲邪上犯、瘀血阻絡等所致。
辨證要點
1.氣血虧虛型 氣短神疲,目眩頭暈,面色無華,善驚易怒,不能自主,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2.痰火擾心型 頭暈胸悶,心煩不寧,少眠多夢,舌苔白膩,脈濡。
3.陰虛火旺型 心悸不寧,心煩少寐,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質紅,脈細數。
4.瘀血阻絡型 胸悶不適,胸痛時作,舌質淡紅,有瘀點,脈細澀。
治療要點
1.治療原則 調整氣機,安神定悸。
2.單穴取穴內關:適用于氣血虧虛型、陰虛火旺型、瘀血阻絡型。
神門:適用于陰虛火旺型、瘀血阻絡型。
豐隆:適用于痰火擾心型。
3.治療方法:用毫針治療。
操作方法
用毫針治療,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兼作用平補平瀉法。氣血虧虛型用補法,陰虛火旺型、痰火擾心型用瀉法,瘀血阻絡型用平補平瀉法。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2寸不銹鋼毫針,直刺0.5~1寸,得氣后,實證用瀉法捻轉,虛證用補法捻轉,虛實兼有用平補平瀉法捻轉。輕者7天為1療程,重者需2個療程。
神門穴: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1寸半不銹鋼毫針,直刺0.3~0.5寸,得氣后,實證用瀉法捻轉,虛證用補法捻轉,虛實兼有用平補平瀉法捻轉。輕者7天為1療程,重者需2個療程。
豐隆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2寸不銹鋼毫針,直刺豐隆穴約1.5寸,得氣后,實證用提插捻轉瀉法,虛證用補法捻轉,虛實夾雜證用平補平瀉法捻轉。輕者7天為1療程,重者需2個療程。
病案舉例1
案1 室上性心動過速(氣陰兩虛)
李某,男,58歲,干部。1978年10月23日初診。
突發性胸悶憋氣,心悸1天。患者素有嗜酒、失眠史。上午9點上班后,突發胸悶憋氣,心慌心悸,煩躁,前來急診。
診見:急性病容,痛苦呻吟,血壓140/90mmHg,神志清楚。聽診心率約170次/分鐘,心律快而規整,心電圖:室上性心動過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數無力。
證為心氣陰虧虛。治療宜寧心安神。令患者平臥于床上,取左手內關穴(或右),常規消毒,快速透刺,針尖斜向上,用補法捻轉,針感上傳,約1分鐘,心率即刻轉緩為76次/分鐘,恢復正常心率。隨訪10余年,一直未反復。
按: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患者表現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屬于嚴重的心律失常。內關穴用補法刺激,有調節心經氣血、鎮靜安神之作用,故有調整心律失常的功能。本案雖為個案,但急癥時,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臨證心得
心律失常,室上心動過速,發作性心動過速,住院輸液打針,常常收效甚微,而單穴針刺內關穴,驗案1、驗案3一次獲愈,實為奇功,取神門穴針刺也有較好療效。由此可知,單穴治療心悸,內關穴為首選。
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寧心安神、寬胸利膈之功,因此內關穴對心律失常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現代研究表明,針刺可通過神經對心率和心功能發揮調整作用,因此針刺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我們用單穴針刺,效宏力專,效果尤為顯著。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內容僅供專業人士參考,請勿盲目嘗試,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針灸治療心血管系統病癥達10余種,所依據的原理主要是針灸“調整陰陽平衡”作用,優勢病種主要有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心神經癥、休克等。
針灸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表明:針灸療法對1期、2期的原發性高血壓病療效較好,對癥狀性高血壓病也有一定效果。據25個單位針灸治療2492例患者資料表明,有效率為71%~98%。降壓的有效穴位有曲池、內關、風池、太沖、豐隆、足三里、涌泉、丘墟及耳穴心等。 降壓作用以內關和太沖兩組最為明顯,兩穴相配療效更佳,優于單穴作用 。電針曲池和豐隆的降壓作用也明顯優于單獨電針曲池或豐隆穴。
內關組和耳穴心的血壓下降值和臨床有效率高于其他各組; 針刺心經、心包經腧穴的降壓強度大于肺經經穴,降壓速度也較快。針刺治療高血壓病患者無論收縮壓或舒張壓都有所降低,針后平均動脈壓較針前顯著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減少,心功能改善。 療程結束后血清膽固醇及其與磷脂的比值也有顯著下降。說明針刺治療有全面調整高血壓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脂質代謝、改善血液黏滯性、改善血液動力學指標、調節神經遞質等作用。而且, 針灸對血壓的影響具有雙向性調整作用,即對高血壓者有降壓作用,對血壓低者有升壓作用。
針灸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有明顯的減輕和緩解作用,并能促使異常心電圖趨于正常。除常規針刺外,耳針、頭針、穴位敷貼等其他方法治療冠心病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不同的治療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比如穴位敷貼、耳穴貼壓,具有患者痛苦小治療作用持久的特點。用針藥結合綜合治療與單純藥組比較的研究方法,符合隨機對照的科研原則,更客觀有效地證明了針刺治療冠心病的客觀療效,也提供了對冠心病更有效的治療途徑和方法。具體方法可以翻翻前面專門論述“針灸治療冠心病”的文章。
針灸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有報道:取膻中、巨闕、內關、足三里、神門,針刺加電針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與西藥鎮痛組比較,鎮痛總有效率均為100%,西藥組心律失常和心衰的發生率為64%,而針刺組僅為4%,說明針刺治療不僅具有與西藥同等的鎮痛作用,還有比西藥更加理想的治療心律失常和 抗心衰的 作用,可避免西藥鎮痛劑的副作用和禁忌證。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針刺治療能有效治療和預防心律失常,故能夠大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通過對內關穴在防治 心率 失常中的作用觀察,證實內關對 脈率 的調節是一種良性的雙向調節作用,并以迷走神經反應為主,對 健康 人的心臟功能起著保護性的調整作用。
針刺治療心律失常,一般以沖動起源異常和心肌疾病、冠心病引起者較為滿意,對傳導阻滯引起者效果較差。有報道:針灸內關、神門等穴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不齊426例,沖動起源失常者198例,有效率86.4%;心肌炎和心肌病者40例,有效率80%;高血壓者23例,有效率82.6%;冠心病患者33例,有效率75.8%;風心病16例,有效率為62.5%;沖動傳導異常者22例,有效率18.2%;神經功能失調或原因不明者94例,有效率為84.4%。
隨著工作節律的加快,心神經癥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針灸治療本病有很好的療效,解決了西醫無藥可用和避免了西藥的毒副作用。有人應用針刺方法治療病竇綜合征,對患者癥狀和體征有明顯的改善。有人以心俞、厥陰俞、膻中、巨闕、三陰交為主穴,用皮內針埋針法治療26例,取得滿意療效。
針灸治療休克過程中對機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針刺水溝、承漿治療休克的研究中,觀察到電針可使失血性休克動物的心輸出量增加,降低外周阻力;提高血氧含量,增強氧的利用;活躍肝糖原的分解,改善組織的能源供應,從而糾正休克并緩解休克引起的后果。 在外科手術前針刺,可防止或減輕手術時的血壓下降。
針刺升壓作用較強的穴位有素髎、水溝、會陰、百會、十宣、合谷、內關、足三里、涌泉等。針刺升壓以強刺激、久留針、持續或間歇運針為好。據臨床觀察,針刺對微循環痙攣期及擴張早期有較好的升壓效果,對 微循環衰竭期則較差 。
以下內容是醫學教育網的論壇網友 顏之推敲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中醫執業針灸特定穴運用記憶總結!特別實用!
1.經氣流注特點:“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2.排列特點:五輸穴從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滎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輸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至前臂、脛部;合穴位于肘膝關節附近。
3.五行屬性配屬:“陰井木”、“陽井金”。
4.五輸穴記憶口訣:(顏之推敲原創)
注:1,【】代表十二經脈。2,按十二經脈流注次序編寫。3.五輸穴按井、滎、輸、經、合循序編寫。
1)【金】少商,買魚遠經赤水河。【金】少商,買魚淵經尺水河。(肺——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大】商陽,二三只,陽溪少,曲池草。(大腸——商陽、二間、三間、陽溪、曲池)
3)【胃】痛離內庭,仙姑解說住山里。【胃】痛厲內庭,陷骨解說足三里。(胃——厲兌、內庭、陷骨、解溪、足三里)
4)隱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隱山林。隱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陰山陵。(脾——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
5)【火】燒沖,燒府中神靈,燒孩子。【火】少沖,少府中神靈,少海子。(心——少沖、少府、神門、靈道、少海)
6)【小】火燒著前后養孤和小孩。【小】火少澤前后陽谷和小海。(小腸——少澤、前谷、后溪、陽谷、小海)
7)【防】止痛,速捆胃。【膀】至通,束昆委。(膀胱——至陰、通谷、束骨、昆侖、委中)
8)【水】涌泉,浪太稀,留陰谷。【水】涌泉,然太溪,溜陰谷。(腎——涌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
9)中軍沖勞宮,斯大林使人去則【保】護。中軍沖勞宮,斯大陵使人曲澤【包】護。(心包——中沖、勞宮、大陵、間使、曲澤)
10)心【焦】關夜門,家中住,只看天井。心【焦】關液門,家中渚,支看天井。(三焦——關沖、液門、中渚、支溝、天井)
11)喬大俠降臨,【但】輔楊林。竅大俠降臨,【膽】輔陽陵。(膽——足竅陰、俠溪、足臨泣、陽輔、陽陵泉)
12)拿大盾,行山間,【敢】沖鋒,去泉邊。拿大敦,行山間,【肝】沖封,曲泉邊。(肝——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
5.臨床應用:
(1)按五輸穴主病特點選用
①“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是臨**常用的選穴方法之一,指出滎穴、輸穴主要治療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證,合穴主要治療內腑病證。
②“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于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③井穴多用于急救,滎穴主要用于治療熱證。
(2)按五行生克關系選用
①本經子母補瀉取穴法:例如,肺之虛證取本經的輸穴太淵,是因為肺屬金,太淵屬土,土為金之母,施以針刺補法,即虛則補其母;反之肺之實證,取本經的合穴尺澤,即實則瀉其子。
②他經子母補瀉法: 是指取病變經脈的母經上的母穴或子經上的子穴治療。仍以肺之實證為例,肺屬“金”,腎屬“水”,腎經為肺經的“子經”,根據“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可在子經(腎經)上選取“金”之“子”即屬“水”的合穴陰谷。
1.十二原穴表
2.十二原記憶口訣:(顏之推敲原創)
心神脾白胃沖陽,肝沖腎溪肺太淵。
膽墟包陵焦陽池,膀京大合小腕原。
3、絡穴
1.十五絡穴表
4.十五絡穴記憶口訣:(顏之推敲原創)
絡穴共有十五種,肺缺膀飛心里通。
任鳩督長脾大包,包內焦外脾孫公。
大偏小正胃豐隆,肝蠡膽光腎大鐘。
5.臨床運用:
(1)原穴有調整臟腑經絡虛實的功能,既可瀉實,又可補虛,主要用于治療相關臟腑的疾病,多用于虛證,治療范圍很廣泛,也可以協助診斷。
(2)絡穴可以治療本絡脈的病證;十二絡脈具有加強表里兩經聯系的作用,故十二經絡穴可以治療表里兩經脈的病證。如列缺既可治療肺經病證,又可治療大腸經病證。
(3)原絡配穴法:就是把先病經脈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經脈的絡穴相配合。如肺經先病。取其經的原穴太淵為主,大腸經后病,取其經絡穴偏歷為客;反之,若大腸經先病,則取其經的原穴合谷為主,肺經后病即取其經的絡穴列缺為客。
1.俞募穴表
2.十二募穴記憶口訣:(顏之推敲原創)
肺府心巨脾門章,大樞小元心包膻。
肝期腎京焦石募,膽月膀極胃中脘。
3.臨床運用:
(1)俞、募穴主要用于治療相關臟腑的病變,如肺之疾患取肺俞,胃之疾患取胃俞。
(2)治療與對應臟腑經絡相聯屬的組織器官疾患,如目疾、筋病選肝俞,耳疾選腎俞。
(3)臟病多選取背俞穴治療,腑病多選取募穴治療。
(4)俞募配穴法:如胃痛取胃俞、中脘,心悸選心俞、巨闕。
1.八脈交會穴即公孫、內關、足臨泣、外關、后溪、申脈、列缺、照海8個腧穴,均位于腕踝部上下。
2.八脈交會穴表
3.八脈交會穴記憶口訣:
公孫沖脈胃心胸,(脾——公孫——沖脈——胃,心,胸)
內關陰維下總同。(心包——內關——陰維——同上)
后溪督脈內眥頸,(小腸——后溪——督脈——目內眥,項,耳,肩胛)
申脈陽蹺絡亦通。(膀胱——申脈——陽蹺——同上)
臨泣膽經連帶脈,(膽——足臨泣——帶脈——目外眥,頰,項,耳后)
陽維外眥外關逢。(三焦——外關——陽維——同上)
列缺任脈連肺系,(肺——列缺——任脈——胸,肺,膈,喉嚨)
陰蹺照海膈喉嚨。(腎——照海——陰蹺——同上)
4.臨床運用:
(1)八脈交會穴與奇經八脈存在著特殊的交會關系,內關通于陰維,公孫通于沖脈,外關通于陽維,足臨泣通于帶脈,后溪通于督脈,申脈通于陽蹺,列缺通于任脈,照海通于陰蹺。八穴有調節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作用,治療范圍廣,可以主治全身疾病,作用顯著,為臨床所常用。
(2)奇經八脈有一定的循行路線和病候,當奇經發生病變時,即可選用八脈交會穴治療。如督脈病證之腰脊強痛,可選后溪。臨床配穴時多將八穴上下相配,分成內關、公孫,外關、足臨泣,后溪、申脈,列缺、照海四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
(3)內關、公孫配合,治療心、胸、胃的疾患;外關、足臨泣配合,治療目外眥、耳后、頰、頸、肩部疾患;后溪、申脈配合,治療目內眥、頸項、耳、肩部疾患;列缺、照海配合,治療肺系、咽喉、胸膈疾患。
1.八會穴表
2.八會穴記憶口訣::(顏之推敲原創)
氣會膻中血膈俞,臟會章門骨大杼。
筋會陽陵脈太淵,腑會中脘髓絕骨。
3.臨床應用:
(1)對各自所會的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相關的病證有特殊的治療作用,如六腑之病可以選中脘;筋病可以選陽陵泉等。
(2)治療熱病。《難經·四十五難》日:“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穴也”。
1.十六郄穴表
2.十六郄穴記憶口訣:(顏之推敲原創)
肺孔肝都心陰郄,大溫小養脾地機。
腎水膀金包門郄,胃梁焦宗膽外知。
陽維陽交陰筑賓,陽蹺跗陽陰信起。
3.臨床運用:
(1)郄穴有匯聚氣血、調理氣血的作用。臟腑疾患可在相應的郄穴上出現疼痛和壓痛,有助于診斷;
(2)治療本經和相應臟腑病證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療急癥方面有獨特的療效,如急性胃痛取梁丘,養老治療急性腰痛,咯血取孔最。
1.下合穴表
胃經下合三里鄉,上下巨虛大小腸。
膀胱委中膽陽陵,三焦下合屬委陽。
3.臨床運用:
(1)“合治內腑”:與六腑相關的疾患常選用其相應的下合穴治療,如胃的疾患選足三里,腸癰選上巨虛。
(2)下合穴還可用于診斷,如膽腑疾患常在陽陵泉有明顯的壓痛。
臨床運用:
治療本經的疾病,兼治所交會經脈的疾病。如: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肝、腎經又在此交會,所以能治療足三陰經的病證。大椎是督脈經穴,又與手足三陽經相交會,既可治療督脈的疾患,又可治療諸陽經的全身性疾患。另如風池、風門、中脘、申脈、照海、關元、中極等都是主治范圍非常廣泛的交會穴。
1.急性咽痛 其癥惡寒發熱、咽干、疼痛繼而腫脹,甚至咽不下飯,呼吸困難。 針:三棱針急刺少商出血數滴,既能止痛又退燒,能起到「 ”立竿見影”的效果。 2.暴發火眼 主要癥狀為結膜充血、眼球微痛,有異物感、怕光、流淚、分泌物增多。 針:患側耳尖放血。 或太陽穴放血。 或內迎香放血。根據病情輕重,靈活應用。 3.偏頭痛 本病特征多數為左側頭部發生劇烈疼痛,數日或數月反復發作,有時惡心嘔吐、目(眼)流淚、影響視力等。 針:一針兩穴,絲竹空透率谷,留針30分鐘,即可治愈。 4.落枕 其癥頸項強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顧。 針:絕骨,用「 ”龍虎交戰”手法,針感可以竄至頸項,效較顯著。如治療不及時成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風 肩背部疼痛,有壓重感及發冷感,不能高舉及外展。痛得嚴重時徹夜不眠。 急性針刺條口,慢性針刺膏肓。 6.胸脅痛 本癥多為發作性刺痛或劇痛。咳嗽及呼吸時疼痛加重。 針:丘墟透照海。 7.心絞痛 主要癥狀是心窩部突然發作,收縮性劇痛,如灼、如刺、如鉆,甚至有時痛從前臂尺側竄到腹部或小指。大發作時胸內悶塞,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出虛汗,脈搏不整。臨床上多數病人巨闕穴處有壓痛,陰郄穴處有條索。如紫宮處有壓痛,乃心脈梗死之癥。 針:內關(雙穴)重補。或針極泉。不效加膻中、然谷。 8.膽道蛔蟲(中醫稱蛔結痧) 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劇烈絞痛、惡心、嘔吐,脈象乍大乍小,面色忽紅忽白。無手術指征。 針:至陽一穴即可。 9.急性腰疼(包括風寒和外感) 其癥腰部疼痛,動轉困難,不能彎腰,不能后仰及翻身。 針:委中,緩刺放血。血色由深變淺即止。療效往往都很突出,或刺養老。 10.腿股風(坐骨神經痛) 從臀部、大腿之后外側至膝關節附近疼痛,直立時痛更甚,抬腿時痛亦加重。 針:環跳重 *** ,不留針。如慢性可刺氣沖,確能助氣血之運行,起到鎮痛之作用,昆侖更佳。 有人認為針灸只能止痛治點急性病,這種認識非常片面,事實可以駁倒這種錯誤論點。例如: 11.慢性關節炎 膝關節疼痛,屈伸困難,氣候變化時加重,有時腫脹及關節作響。 針:陽關透曲泉或陽陵泉透陰陵泉,一針即有效,如效果不顯著,可刺風府,搜一身之風即可取效。 12.網球肘 針沖陽。 13.陽痿 *** 柔靡不能勃起,或 *** 頃刻泄精。常伴有腰酸、頭暈、耳鳴、健忘、脈細弱,有兩組處方: (1)雙環跳:針尖斜下內下方,使針感竄至小腹或陰束。 (2)雙大赫:針感直達 *** 。 14.輸尿管結石 中封。 15.胃腸炎 尺澤、委中。 16.失語 啞門、通里。 17.聾癥 聽宮、翳風、中渚。 18.高血壓 曲池。 針灸對傳染病也有奇效。例如: 19.痢疾 為外感病,有傳染性,其癥酸痛下痢赤白,有黏液,惡寒發熱,里急后重,天樞處有壓痛。 針:曲池穴,有消炎止痢作用。 20.瘧疾 主要癥狀為寒熱往來,發有定時,至汗出后而熱退身涼,有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的,還有三日一發的。 針:以三棱針在大椎處點刺數下,拔一火罐于其上,吸出惡血,療效甚佳。久瘧灸脾俞。 針灸對神經、精神方面的疾患療效更為滿意,比一般鎮靜藥的優點為多。例如: 21.癲癇 其癥陡然跌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白沫,目斜視,發作后移時而起。 針:長強周圍(前后左右)以三棱針點刺出血。或針刺大椎、腰奇,均有抑制發作的功能。 22.癔癥 本病起于諸般精神功能障礙,故其癥發作千差萬別,發病前多有精神不快。 針:雙內關同時進針,行強 *** ,可起到通心開竅之作用,必要時人中可刺。 針灸在臨床上還有止血作用,在緊急藥品供應不上,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里,就更有意義,大家應積累一些這方面的經驗,以備急需。例如: 23.鼻衄 鼻內出血,通常為一側鼻孔出血,也有兩側多量出血,常引起頭疼、眩暈、耳鳴、面色蒼白、肢體倦怠等。 針:上星穴,需 *** ,或刺少商出血。 24.鼻炎 針飛揚。 25.腦溢血(屬于中風閉證者) 中風是一種發病急驟,并很嚴重的疾患,凡患此病,就有九死一生的危險。其癥猝然仆倒,不省人事,痰盛,牙關緊閉,面色潮紅、脈弦硬。 針:①四神聰放血,平肝息風。②十二井穴放血,通經開竅,止血。脫證:灸關元。 26.先兆中風 四神聰、合谷、太沖。 針灸除治療內科病以外,還能治療皮外科方面的疾患,而且療效也很滿意。 27.乳癰 其癥 *** 紅腫,熱痛。 針:足臨泣,針尖向上刺, *** 量加大,使針感沿經向上竄至肋部。 28.瘰疬 多生于頸下或腋下,小如粟,大如核桃,腫脹疼痛,破潰后經年累月難以收口,漸至骨蒸潮熱,形體消瘦。 針:曲池透臂臑或火針點刺局部。 29.濕疹 急性局部紅斑,發生水皰,以后則成紅痂,周圍糜爛,瘙癢,多發于乳、面、肘、手足等部。 針:曲池。用燒山火療法。 30.痤瘡 背部痣點。 31.發際瘧 大椎放血。 32.腸癰 本癥初發,突然腹痛,惡心、嘔吐、惡寒、便秘或下痢,其癰初期多漫及全腹,但不久即固定于右下腹,右腿不能伸直,麥氏點出現壓痛。 針:闌尾點。足三里和上巨虛之間的向外處,重 *** 。 33. *** 瘙癢 會陰及 *** 劇烈瘙癢。 針:公孫。 34.痔 陽溪、后溪。 35.肛裂 孔最。 36.牛皮癬 委中放血,堅持治療有效。 37.鵝掌風 手掌皮膚發硬、發干、刺癢、脫皮。 針:勞宮。 38.發際瘡 多于項后,形如黍豆,痛時如錐如燎,癢時坐臥不寧,頂生白頭,破后流水,此起彼伏,俗名「 ”氣不忿”。 針:大椎放血或委中放血,以泄太陽經濕熱。 39.串腰龍 水皰累累珠形,大小不等,灼熱疼痛。 針:龍眼點刺出血。 有人污蔑針灸是精神作用,小兒科有許多疾病適宜用針灸治療,用事實駁斥了說針灸是暗示作用的人。因為小兒思想尚未開展,還沒有思維能力。但針灸療效很突出,例如: 40.小兒腹瀉 乳食不節,下痢不止,有時腹痛,不欲飲食。 針:曲池、足三里,或刺會陽。 41.小兒疳積 體瘦、腹脹大、毛發焦落,不欲食,大便異常穢臭,小便混濁,潮熱,哭時涕淚皆少。 針:四縫。擠出少量黏液或血液。 42.陰癢 陰門初感灼熱,次即瘙癢難堪,重時影響睡眠。 針:蠡溝。 43.崩漏 隱白。 44.缺奶 少澤,回乳,光明。 45.子宮肌瘤 灸痞根。 46.斷奶 因某種原因,乳兒不需哺母親的乳汁,兩 *** 脹大,乳汁流溢。 針:光明。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經外穴
1.內迎香
【取法】鼻孔內上部外側之鼻粘膜上。
【主治】⑴扁桃體炎 ⑵咽炎
【機理】內迎香位于鼻內,肺開竅于鼻,胃經起于鼻,大腸經挾鼻孔,三經均與咽喉關系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瀉肺與手足陽明之熱、消腫止痛。
【刺灸法】竹針刺放血
此法來源于一老中醫家傳秘方。筆者運用內迎香放血治療各種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滿意的效果。急性發作者,一般針刺1-2次即可明顯好轉或痊愈。特別是對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屬痰熱火毒瘀阻,久治遷延不愈者,針刺3-5次后,大都可痊愈,且一般不再復發。
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簽,將一端削成三棱針樣尖端,制成竹針,常規消毒后備用。從竹針尖端起,向下量取相當患者中指1同身寸長,做一標記。針刺時,令患者坐位,背及頭的后枕部靠于墻上,以免針刺時移動位置。將竹針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針尖一端緊貼于鼻孔外側之粘膜上,針尖所到之處即是穴位。醫者左手持針,用右手拇指彈擊針柄,針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據病情和患者體質不同,出血在數滴或數10滴后自止。如出血過多,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壓迫止血。咽部一側患病,只針患側鼻孔即可,咽部兩側患病兩鼻孔都針,3日針l次,一般不超過5次。
2.金津、玉液
【取法】伸舌,當舌下系帶兩側靜脈上。
【主治】⑴急性胃炎嘔吐 ⑵舌腫脹 ⑶急腹痛
【機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于舌竅者刺之有效。嘔吐為胃氣不降,舌為心苗,胃之經別屬胃散脾,上通于心。故刺舌又有調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
【刺灸法】放血
對急性嘔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對重舌腫脹、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愈。
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術者左手用消毒紗布捏住舌體向外向上翹起,右手持三棱針在舌下正中兩側靜脈上點刺出血。
3.安眠穴
【取法】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之中點取穴。
【主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療經驗】
失眠,治當辨別虛實,虛證針用補法,實證針用瀉法,主取安眠穴,療效甚捷。
按語:安眠乃經外奇穴,其特點是治病針對性強,療效甚捷。本穴臨近于腦部,針用補法,可獲益氣養心、補腦安神之良效。若于針治同時,適當加以口頭暗示療效更佳。
注意事項:此穴位于腦部附近,不易直刺過深,亦不要作大幅度提插動作。
4.海泉
【取法】舌系帶根部正中。
【主治】中風后手指不用
【機理】心開竅于舌,主神志、主血脈,故該穴可醒神清腦、通經活絡。
【刺灸法】點刺、合谷刺
【治療經驗】
中風偏癱手功能不用者,不論病情輕重均可用海泉穴針治。
操作:患者正坐張口,倚靠椅背,自然伸舌,醫者立于患者右前方,左手隔著消毒紗布抓住患者舌體,向后上方拉起,充分暴露舌底舌系帶根部。右手持28號1.5寸毫針先點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兩側,應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進針,稍加捻轉提插,當患者有強烈刺激感或閃電感時即出針,出針后令患者運動舌體1-2分鐘。
5.耳尖
【取法】折耳,耳廓尖端。
【主治】⑴麥粒腫 ⑵眼瞼部肉芽腫 ⑶眼燙傷 ⑷急性結膜炎 ⑸蜂窩組織炎 ⑹急性腰扭傷 ⑺頑固性失眠 ⑻口唇皰疹 ⑼腮腺炎
【刺灸法】點刺放血;封閉;灸
按語:用火柴灸耳尖穴,能引內部郁熱邪氣透達體表瀉而散之,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風熱,解熱毒之邪,則病自愈。
6.太陽
【取法】病人取正坐、或仰臥位,在眉梢與目外眥中點外l寸凹陷中。
【主治】⑴急性結膜炎 ⑵偏頭痛 ⑶面神經麻痹 ⑷電光性眼炎
【刺灸法】點刺出血,平刺
【治療經驗】
針刺太陽穴治療急性結膜炎和麥粒腫有的1次見效,一般不超過3次。
操作:毫針斜刺或平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不灸。
按語:太陽穴屬經外奇穴。在它的周圍有足陽明、足少陽、手太陽和手少陽四條經脈分布,有經穴和經外奇穴10數個環列。臨床上此穴主要用于治療頭面部疾病。今筆者利用此穴,采取以該穴為中心向周圍鄰經輸穴及經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可大大增強針刺的感應性,激發經氣,加強太陽經氣的輸布和與鄰經腧穴及經外奇穴經氣的溝通,從而提高療效。
太陽穴屬經外奇穴,太陽透浮白穴是一種穴位之間的透刺法,從太陽至浮白之間經過三焦經到膽經,故此針能溝通三焦與膽經的經氣,通則不痛,所以用太陽透浮白方法對偏頭痛有一特殊療效。
注意事項與禁忌: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腦疝引起的頭痛禁用。
7.印堂
【取法】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主治】⑴急性腰扭傷 ⑵過敏性鼻炎 ⑶頭痛
【刺灸法】平刺,可灸;點刺放血。
8.山根
【取法】雙眼內眥部連線與督脈經交點上。
【主治】⑴癲癇 ⑵偏頭痛
【刺灸法】推針
要求:山根穴定位必須準確,即在鼻梁根部督脈上,同時在運針時也不能偏離經線,刺激手法要保持相對恒定,以震顫手法使病人感到舒適為度,才能起一腔四竇共振作用,達到預期效果。堅持弱刺激,不能使病人有刺痛等不適之感,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按語:山根穴是督脈經上一個奇穴,它同樣具備該經臨床上主要治療頭、頸、項部病癥、熱病、神志病的功能。
該穴所處的部位是一個特定位置,在該穴的下方是鼻咽腔,而鼻咽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蝶竇有著直、間接聯系,所以山根穴實質上是連結一腔四個竇的重要樞紐,故在山根穴施以一定刺激,而這個刺激是以推刮針柄的弱刺激所產生的顫動,通過一腔四竇共振作用,又直、間接地對顱底韋立氏動脈環起刺激作用。所以盡管病人感到局部只是比較輕微的弱刺激,但內在的效應波及范圍卻相當廣泛,達到有效刺激量值,從而改善了腦部的血液循環和功能。
9.三角灸
【取法】以患者兩口角的長度為一邊,以臍孔為頂點,作一等邊三角形,使底邊在臍下呈水平,兩底角處是穴。
【主治】慢性泄瀉
【刺灸法】隔姜灸
【治療經驗】
凡慢性腹瀉服藥效不佳者,采用三角灸效果良好,多3-7天可愈。
操作:按取穴法標記,以生姜2片厚1分者置穴上,以中等艾炷灸之。一般5-7壯為宜。
10.下秩邊
【取法】患者側臥位,伸直小腿,屈曲大腿,屈膝為130度,胸部稍向前傾斜約10度(體位必須正確)。以髂前上嵴與股骨大轉子高點連線作為一邊,另兩邊向骶尾方向劃一等邊三角形,在其兩邊相交處即為下秩邊穴。體胖者可向骶尾方向下移1-2cm。
【主治】尿道痛、尿道炎
【刺灸法】直刺
按語:下秩邊穴是師懷堂老中醫多年來治療偏癱、腰腿痛、肛腸病、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效穴。筆者學習后屢用屢效,對尿常規檢查有、無異常的尿道痛均有良效。氣至病所是取效的關鍵,本穴應嚴格按照要求取穴、進針,感傳直達前陰、尿道方可獲效。
注意事項:針刺前囑患者排尿。孕婦禁針。不可久留針,否則可有較強的后遺感。
11.手跟點
【取法】手的小魚際上(少府與神門之連線上)神門穴下1寸取之。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12.?足跟穴
【取法】在手掌大陵穴與勞宮穴連線近端1/3處取穴。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治療經驗】
治足跟痛均見顯效。
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用1.5寸毫針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轉,同時令患者頓足跟,每隔半分鐘運針1次,直至足跟痛消失。如痛點轉移到足跟外側,針刺方向轉至拇指方向提插捻轉;如果疼痛轉向內側,針刺方向轉至手外側方向提插捻轉。留針20分鐘,同時令患者往返行走,至疼痛完全消失。
13.鬼哭穴
【取穴】即雙側少商、隱白穴。少商:在拇指橈側,去指甲角約0.1寸許。隱白:在拇趾內側,去趾甲角約0.1寸許。
【主治】神志失常
【刺灸法】艾灸。
治療癡呆病。由痰濁蒙蔽心竅所致
操作:用艾炷灸。先后將雙側大拇指,足拇趾并攏,用繃帶捆縛,使少商、隱白穴并齊。灸少商穴時,固定患者前臂于桌上;灸隱白穴時,固定患者雙下肢于床上,或取坐位固定患者雙下肢于櫈面上。艾炷如黃豆大小,各直接疤痕灸5-7壯。
注意事項:艾灸鬼哭穴時,艾炷不可太大,如黃豆大小即可。灸前應先搽些萬花油于穴上。艾炷太大則燒傷面積大,局部難愈合,易感染。艾炷太小(如綠豆或芝麻大小)則火力不夠,達不到療效。灸后局部再搽些萬花油,用消毒紗塊包扎以保護灸瘡不受損及感染。待灸瘡愈合后方可沾水。
14.足中趾尖
【取法】雙側足中趾尖部。
【主治】⑴麥粒腫 ⑵霰粒腫
【刺灸法】點刺放血
【治療經驗】
采用雙側足中趾尖點刺放血,治療麥粒腫、霰粒腫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用該法治療,1日后炎癥、腫塊明顯減輕、變小。3日后痊愈。
操作:采用三棱針于雙側足中趾尖部行點刺放血3-5滴,點刺時要迅速以減輕患者的疼痛。術前術后應行常規消毒以防感染。
15.下照海
【取法】該穴在照海穴直下約1.5寸的赤白肉際處。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針刺
【治療經驗】
針刺成功的關鍵在于必須得氣,方能奏效。
耳穴
神門
【取法】在耳廓三角窩部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取之。
【主治】神經衰弱
【機理】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聯系,耳穴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耳穴神門具有寧心安神、調整臟腑之功,故對于神經衰弱療效甚捷。
【刺灸法】壓豆
頭面五官病
1.咽喉病
⑴喉痹(急、慢性扁桃腺炎、咽炎):少商 魚際 照海 天柱 內迎香 乳蛾穴 孔最 商陽 合谷 天突 大椎 百勞 胸1夾脊 扁桃腺穴 關沖 崇骨 中渚
⑵梅核氣:天容 天突 太溪 璇璣
⑶其它:咽干:太溪 照海
吞咽困難:太溪 咽中
⑷失音:天容 天突 廉泉 膻中 上廉泉 復音穴
2.鼻病
⑴鼻衄:少商 素髎 尺澤 中魁 曲差 委中 涌泉 迎香 上星
⑵鼻炎:印堂 神闕
⑶其它:酒皶鼻:素髎
鼻部癤腫:鼻通
3.面部病
⑴面癱:翳風 顴髎 后溪 口眼歪斜點 吊線穴 陽陵泉 下關 太陽 臼間穴
⑵面肌痙攣:四白 風池
⑶面痛(三叉神經痛):顴髎 聽宮 三間 人迎 豐隆
⑷腮腺炎:翳風 角孫 耳尖 腮腺穴
胃腸病
⑴胃脘痛:尺澤 曲澤 中樞 筋縮 胃穴(生物全息律) 素髎 大陵 至陽 公孫 內關 中脘 足三里 中渚 胃腸反應區 梁丘 髀關 曲池 天牖 胃俞
⑵嘔吐:涌泉 內關 梁丘 素髎 中脘 金津、玉液
⑶呃逆:太淵 內關 膻中 身柱 中縫 扶突 中魁 天突 攢竹 膈(耳穴) 涌泉 太溪 頸4、5夾脊
⑷胃下垂:
足三里 神闕 建里 胃上穴 胃下垂穴 胃下垂上下點
⑸泄瀉、痢疾:
關沖 申脈 長強 神闕 天樞 商陽 梁丘 陰交 上巨虛 三角灸
⑹腸癰(闌尾炎):上巨虛 蘭尾穴 胃腸反應區
⑺習慣性便秘:人中 上巨虛 下腹穴(第二掌骨橈側)
⑻其它:
不欲食:太溪
癥瘕:中脘
腹痛:關元
水臌:中脘
神志病
⑴失眠:內關 大陵 神門 三間 太沖 百勞 安眠 耳尖 風市 大椎 天柱 百會 睡眠 太溪
⑵癲癇、狂癥:神門 百會 中脘 長強 山根 人中 腰俞 鳩尾 腰奇
⑶癔病:神門 合谷 人中 天突 人迎 宗脈穴 太沖 涌泉 太溪
{4)癔病性癱瘓:絲竹空 后溪 環跳
⑸其它:
多夢:神道
精神分裂癥:內關
各種類型精神病:耳穴精神穴
受驚后嗜眠:神門
郁證:中脘
腦炎后遺癥:四神聰
⑹急救:合谷 內關 天突 氣舍 膻中 翳風 太沖 涌泉 素髎 足三里 太溪 膏肓俞
自汗、盜汗:魚際 神闕
高血壓:內關 曲池 中脘 下髎 大椎 星穴 百會 人迎 太沖 涌泉
其它
⑴發熱:大椎
⑵外感:合谷
⑶陽虛畏寒:大椎
⑷后背冷癥:后溪
⑸甲亢:人迎
⑹奔豚氣:太溪
⑺甲狀腺腺瘤:阿是穴
上肢病
臂叢神經痛;尺澤
尺神經痛:少澤
正中神經麻痹:中沖
網球肘:曲池
右肘部撕裂傷痛:天牖
手臂不舉癥:肩舉(耳穴)
上肢及指端麻木:少商
上肢麻木:天鼎
下肢病
⑴坐骨神經痛:通里 神門 環陽穴 雙陽穴 環跳 肩井 絲竹空 秩邊 新環跳 腰3、4、5夾脊
⑵膝關節痛:犢鼻中 髕下 人迎 陽陵泉 髀關 手三里 曲池
⑶下肢痹痛:關沖 陽陵泉 太溪 太沖 氣海 膻中 懸鐘 隱白 三陰交 委中 承山 昆侖 秩邊 氣海俞 內庭 腰眼 對應點
⑷足部病:
1)足跟痛:合谷 太溪 腦橋穴 足跟穴 天柱 大陵 下照海 手跟點
2)踝關節扭傷:肩髃 沖陽
3)其它:
足內翻:申脈
末梢神經炎:隱白
局部抽搐癥:太溪
足癬:視區
紅斑性肢痛癥:隱白
皮膚病癥
1.蕁麻疹:曲池 神闕
2.扁平疣:曲池 支正 大骨空
3.帶狀皰疹:陽陵泉 扶突 阿是穴
4.癤腫:大椎 商陽 委中 阿是穴
5.其它
⑴口唇皰疹:耳尖
⑵痤瘡:大椎
⑶脫發:會陰
⑷濕疹:委中
⑸老年皮膚搔癢:血海
⑹頸淋巴結核:肩井
⑺癰疽:癰疽點
⑻小腿潰瘍:陰陵泉
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脈根
⑽指甲前積膿:拇指麻醉穴(手術麻醉用)
銀屑病(牛皮癬)
此術治療銀屑病,止癢效果甚好,一般1療程可愈。此病易于復發,難于根除,如發再按法灸之即可痊愈。
操作:以大蒜數枚,搗如泥,平鋪在病損處約1分厚,范圍要超過病損處,上置1cm大小之艾炷灸之,一般5-7壯為宜,日1次,連灸5天為1療程。不愈可隔3日再行第2療程。如面積大,其上可置數枚艾炷灸之。
按語:灸法對銀屑病的奇癢有奇功。大蒜可解毒,灸之能滲透皮層,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故可治愈本病。
蜂、蝎、蜈蚣等毒蟲咬螯傷
對毒蟲咬螯傷,均以此法灸治,多1次可愈。如好轉未愈可再易炷灸之以痛止方可停灸。
操作:以病變中心取患部阿是穴,在毒蟲咬螯腫痛處,用隔蒜灸之,以痛愈為止。
按語:毒蟲咬螯傷,其痛甚劇,治之必以痛為腧,用隔蒜灸以解其毒,經驗證明,此法有特效。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236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改革家——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