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聞侍中佩,暗識令君香。---王維
三(san)國時人才(cai)輩出(chu),諸葛亮(liang)、龐統、魯(lu)肅、郭嘉(jia)(jia)等(deng)都是(shi)赫(he)赫(he)有名(ming)的(de)(de)(de)謀(mou)士(shi)。曹操帳下(xia)也是(shi)謀(mou)士(shi)如云,可是(shi)在(zai)英年早逝的(de)(de)(de)郭嘉(jia)(jia)之后,只有荀(xun)彧以他知人之明、料事之神、決斷之準,成為曹操最重要的(de)(de)(de)謀(mou)士(shi)。
他在曹操統一北中國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軍事政治斗爭中,以自身非凡的謀略為曹操立下首功。無論是當世還是后世,他都堪稱“德才兼備”的典范,曹操把他當成“吾之子房”;司馬宣帝評價他“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但(dan)悲劇的是(shi),雖然荀彧這一(yi)生都不遺余力地(di)輔佐曹操(cao),最后卻(que)恰(qia)恰(qia)死(si)在(zai)曹操(cao)手里。這一(yi)切都源于他(ta)本心(xin)向漢,在(zai)曹操(cao)想(xiang)要代漢自立時處于進(jin)退兩難(nan)的痛苦(ku)抉擇之中。
荀彧
一、學問洞(dong)明,知人識事荀(xun)(xun)彧(yu)(yu)字文若,東漢(han)潁川郡潁陰人。荀(xun)(xun)彧(yu)(yu)的(de)父(fu)親荀(xun)(xun)緄兄弟八人,號(hao)稱八龍。名聲最大的(de)要數荀(xun)(xun)彧(yu)(yu)的(de)叔父(fu)荀(xun)(xun)爽,起自布衣,95日而至(zhi)三公。
荀彧出生在這(zhe)個有(you)巨大(da)聲望和家學(xue)傳(chuan)統的世(shi)族(zu)家庭中,自然有(you)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廣泛的文化熏陶。他在少年(nian)時期(qi)就極有(you)才(cai)干,時人稱贊他為“王佐才(cai)”。
189年,他被舉為孝廉(lian),拜守官令(ling)。當時正(zheng)值董卓(zhuo)專權擅政,他認為朝(chao)中不可久留,于(yu)是棄官歸(gui)家,回(hui)到潁(ying)陰(yin)高陽里(li)。
荀(xun)彧分析(xi)當(dang)時的政治形(xing)勢,預見(jian)到董(dong)卓必(bi)敗(bai),一場大規模的混(hun)戰無法避免。他勸鄉親們(men)外出躲避,但(dan)人們(men)半信半疑沒(mei)有(you)接受。
荀彧
荀(xun)彧只好帶家人宗族告(gao)別(bie)故鄉,前往冀州。荀(xun)彧走后不久(jiu),董卓果然出兵關(guan)東,所過之處,燒(shao)殺(sha)劫掠(lve)。荀(xun)彧因精明的預見,逃脫了這場厄難。
荀彧到冀州后,袁紹聽說荀彧的大名,待為上賓,但荀彧卻看出他徒有虛名。這時,曹操進入他的視野,荀彧認為曹操雄才大略,能成大事,于是在191年,29歲的荀彧毅然投奔曹操。
曹操(cao)大喜(xi),立即委任(ren)他為司馬。
荀彧選擇(ze)當(dang)時羽翼單薄的(de)曹(cao)操(cao)出于(yu)兩(liang)方面原因,一方面,那時曹(cao)操(cao)與荀彧志同道合(he),都有扶正漢室的(de)政治抱負。另一方面是由于(yu)荀彧敏銳地洞察到(dao)曹(cao)操(cao)的(de)雄(xiong)才大略(lve)和知(zhi)人(ren)善任,而這些秉性都是成就一番偉業(ye)所必備的(de)。這個(ge)在當(dang)時看(kan)起來(lai)匪夷(yi)所思(si)的(de)選擇(ze),也足見荀彧的(de)遠(yuan)見卓識。
從那(nei)以后(hou),荀(xun)彧便一(yi)心追隨曹操(cao)。在此后(hou)的(de)二十(shi)多年時間里(li),他(ta)作為曹操(cao)幕中(zhong)的(de)主(zhu)要文臣,在許多關(guan)鍵節點淋漓盡(jin)致地展現了他(ta)對(dui)世事的(de)洞(dong)察(cha)和技高(gao)一(yi)籌的(de)謀略。
荀彧
二(er)、運籌(chou)帷幄,統一北(bei)方192年,曹操(cao)為鎮東將(jiang)軍,荀彧以司馬(ma)之(zhi)職跟(gen)隨(sui),為之(zhi)出謀劃策。
比(bi)起優于(yu)常人的(de)遠見(jian),荀彧(yu)的(de)膽識和魄力也毫不遜(xun)色。
公元194年,曹(cao)操(cao)集(ji)團遇(yu)上(shang)一(yi)個大(da)麻煩(fan)。當(dang)時,曹(cao)操(cao)為(wei)報殺父之仇和(he)擴展地盤(pan),率主力(li)南(nan)下征討徐(xu)州牧陶謙(qian),荀彧則留守大(da)本(ben)營鄄城為(wei)曹(cao)操(cao)看守后(hou)方(fang)。
誰(shui)知禍起蕭墻,陳宮、張邈與呂布勾(gou)結(jie),叛曹自立。由于主力不在,后方空虛,除鄄城外,兗州所(suo)屬郡縣一夜(ye)之間幾乎全部依附(fu)叛軍。
此(ci)時,兵微將(jiang)寡的荀彧面(mian)對數倍于己(ji)的強(qiang)敵,處變不(bu)驚、指揮若定。他(ta)整肅軍隊、設(she)置防務,并迅速召來東郡(jun)太(tai)守(shou)夏侯諄率兵回援。由于措施得力,軍心穩(wen)定下來。
但正好(hao)在這(zhe)個時候,豫州刺吏郭貢(gong)率數萬兵馬(ma)前來求見(jian)荀(xun)彧(yu),因為郭貢(gong)態度尚不明朗,有很多(duo)人認為他(ta)可能(neng)傾向叛軍,夏侯諄等人堅決反對(dui)荀(xun)彧(yu)冒險(xian)前去(qu)會見(jian)郭貢(gong)。
曹操
但荀彧認為郭貢(gong)與叛軍關系(xi)不深(shen),不見得(de)會貿然參與反(fan)叛,如果處(chu)理(li)適(shi)宜,可(ke)保中立。
于是(shi)他出城(cheng)會(hui)見(jian)郭貢,郭貢見(jian)荀彧侃(kan)侃(kan)而(er)談、魄力(li)十足,似乎毫無(wu)懼意,認為鄄城(cheng)不(bu)易攻下,因此領兵離(li)去(qu),鄄城(cheng)之圍(wei)得(de)以緩解。
這種冷靜的分析、卓越的膽識也一路伴隨著荀彧,使他在許多關鍵時刻成為曹操不可或缺的智囊團和強心劑。
196年(nian),曹操把(ba)漢獻帝(di)從破落的洛陽奉迎(ying)至自己(ji)的根(gen)據地許昌,在這件(jian)事上(shang),荀(xun)彧(yu)起了關鍵作用。
當(dang)時(shi)曹軍內部多數人是不(bu)同意迎接獻帝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來(lai)曹操集團在北方(fang)既不(bu)是唯一的勢力(li),也不(bu)是最大的勢力(li),貿然奉迎天(tian)子(zi)似乎(hu)不(bu)妥;二來(lai)當(dang)時(shi)獻帝身(shen)邊(bian)還有相(xiang)當(dang)的實(shi)力(li),把他留在身(shen)邊(bian)恐怕不(bu)易駕馭。
但荀彧力排眾議,堅決主張將困頓中的天子迎至曹操自己的根據地許昌。
他認為,雖然此時(shi)的(de)(de)(de)漢獻帝本身無一(yi)兵一(yi)卒(zu),也時(shi)時(shi)仰(yang)仗著實力派軍閥的(de)(de)(de)鼻(bi)息過(guo)日子。但是(shi),他畢竟是(shi)劉氏皇統(tong)的(de)(de)(de)標(biao)志。在(zai)一(yi)定程度上(shang),他代表著統(tong)一(yi)與秩(zhi)序。雖然各(ge)實力派軍閥事(shi)實上(shang)已成為獨(du)立的(de)(de)(de)政治軍事(shi)集(ji)團,對天(tian)子的(de)(de)(de)召令不屑一(yi)顧,但是(shi),他們(men)一(yi)時(shi)還沒有(you)自立皇統(tong)的(de)(de)(de)能力和打算。
也(ye)正因如此,作為(wei)皇統象征的漢獻帝本(ben)身就是一(yi)筆巨(ju)大的財富。而在此時奉(feng)迎獻帝、擁戴天子,既可(ke)以順從民心,也(ye)可(ke)以使天下(xia)豪杰歸附,是必須要走也(ye)應該要走的一(yi)步棋(qi)。
漢獻帝
曹操聽取荀彧的建議,把漢獻帝奉迎至許昌供奉起來。這關鍵的一步對曹操一生的政治命運產生重大影響,“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曹操屢試不爽的殺手锏。
在奠定曹(cao)(cao)操霸主地位的(de)官渡之(zhi)戰中,荀彧在整個過程中都扮(ban)演著(zhu)十(shi)分(fen)重要的(de)角色。袁紹一直(zhi)是曹(cao)(cao)操在北方最(zui)大的(de)敵(di)人(ren),無奈其雄厚的(de)實力一時難以撼動。
而(er)自從(cong)曹(cao)(cao)操(cao)(cao)奉(feng)迎天子至許昌后,袁紹就對曹(cao)(cao)操(cao)(cao)更加不滿,他時不時的“挑釁”讓曹(cao)(cao)操(cao)(cao)忍無可忍,戰爭(zheng)一觸即發。但(dan)敵強我(wo)弱,敵眾我(wo)寡,曹(cao)(cao)操(cao)(cao)實在(zai)不敢貿然行動。
關鍵時刻(ke),荀(xun)彧從氣度、謀略、軍紀及德行四(si)個方面,全面透徹地(di)分析曹操(cao)的優勢(shi)和袁(yuan)(yuan)紹(shao)的缺(que)陷,并(bing)用(yong)劉邦、項羽(yu)的例子鼓勵曹操(cao),告(gao)訴(su)他真正有(you)才能的人(ren)最后一(yi)定會(hui)戰勝(sheng)“庸人(ren)”。曹操(cao)聽后十分高興,堅(jian)定了對(dui)袁(yuan)(yuan)紹(shao)作戰的決心。
此后,在與袁(yuan)紹的連續交戰中,荀彧又(you)一次次地給予曹操勇氣和充(chong)滿(man)魄力的建議。
公元200年,當曹操被袁紹包圍,處境艱難時,荀彧鼓勵曹操堅持就會取得勝利,于是曹操繼續堅守待機。不出荀彧所料,敵軍后來節節退敗,曹操最終消滅了袁紹集團,隨后逐步統一中國的北方。
官渡之戰
三、進退(tui)兩難,悲劇(ju)收場當曹操(cao)穩定在北中(zhong)國(guo)的(de)統治,眼看好日(ri)子(zi)就要到來的(de)時候,荀(xun)彧卻(que)因自(zi)己“扶正漢室”的(de)政(zheng)治抱負而不(bu)得不(bu)赴死。
當時實力膨脹的曹操目的是創建曹魏基業,而荀彧的目的是重整漢家天下,兩人矛盾無法調和。
公元212年,曹操欲晉爵(jue)國(guo)公、加封(feng)九錫。九錫是(shi)九種(zhong)禮器,通常(chang)只有天子才能使用(yong),這時(shi)曹操已經初步露出野心(xin)。而此時(shi),荀彧毅然投出反對票。曹操因(yin)此勃然大怒,史載其“心(xin)難平”,兩人(ren)的梁(liang)子就此結下。
不久,曹操出兵征討孫權,他上表請派荀彧到譙縣慰勞軍隊,并乘機把荀彧留在軍中,雖然荀彧托病未跟隨大軍出征,但卻困在壽春,最終憂郁而死,享年五十歲,歷史上也有他被迫服毒自盡的說法。無論如何荀彧的死都與他不同意曹操代漢自立有關系。
荀彧之死
其實,曹操心里對荀彧還是十分感激的,也待他不薄。他贊揚荀彧是“忠正密謀,撫寧內外”的能臣,甚至把女兒嫁給荀彧兒子,雙方結為兒女親家。然而,即使是這樣,荀彧還是無法摒棄自己對漢王朝矢志不渝的忠誠。
作為受儒家道德(de)熏(xun)陶的(de)知識分子,荀彧的(de)人生定位一(yi)開始就(jiu)是盡自己的(de)最大努(nu)力維護和延續(xu)東漢(han)(han)國祚。然而,面對當時動(dong)蕩的(de)中(zhong)原,他知道依(yi)靠(kao)漢(han)(han)皇(huang)室的(de)力量根本無法(fa)恢復國家的(de)統一(yi)與(yu)秩序,而當時最好的(de)辦法(fa),就(jiu)是依(yi)靠(kao)一(yi)個(ge)忠于(yu)漢(han)(han)室、擁有(you)雄才(cai)大略的(de)權臣,并輔佐他完成統一(yi),興(xing)復漢(han)(han)室。
他環(huan)顧(gu)宇內(nei),只有曹操(cao)(cao)是(shi)他理想中的(de)那個人(ren)。于是(shi),他毫不猶豫地投到(dao)曹操(cao)(cao)軍中,竭心(xin)盡力地為之出謀劃策。而這一切的(de)前提均建(jian)立在維護東漢國祚的(de)基礎上,一旦(dan)越線(xian),荀彧寧(ning)可做忠臣(chen)慘死(si),也(ye)不做叛(pan)臣(chen)茍(gou)活。
但隨著曹操實力的與日俱增、權柄加重,其野心也日益膨脹。最終,他也不可遏制地走上篡政的道路。如此一來,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也就打破,他們之間最基本的契合點不復存在。
對曹(cao)操來說(shuo),此時的荀彧已變(bian)成絆腳石,而始終堅持(chi)“扶漢”政(zheng)治(zhi)信仰的荀彧也必(bi)然不肯(ken)同(tong)流(liu)合污。那(nei)么,兩人只能分道揚鑣(biao)。
荀彧雕像
四、小結(jie)荀彧的悲壯和痛苦在于,他這一生(sheng)都(dou)在為(wei)延(yan)續東(dong)漢(han)皇朝的國祚(zuo)而努力。也正(zheng)因如此,他的“真心(xin)(xin)”不屬于曹操,但他的“真心(xin)(xin)”又必須通過曹操才(cai)有(you)可(ke)能達到。
曹(cao)操勢力的日益強大(da)卻又不可避免(mian)地會威脅(xie)到(dao)東(dong)漢(han)皇(huang)朝的存(cun)在(zai),并最終導致國祚轉移。
荀彧一生最光(guang)輝的歲月和經(jing)歷都與(yu)曹操有關,但是他對維護(hu)漢(han)室正統根(gen)深蒂固的信仰,又使他最終(zhong)難免(mian)以(yi)悲劇收(shou)場。
夾在衰落的漢室和崛起的曹魏之間,心中以漢室國祚為最高,卻又與曹操相伴半生的荀彧真的是進退兩難,唯有一死了之。
文(wen)章來源(yuan)于網(wang)絡,所(suo)有(you)權歸原(yuan)作者(zhe)所(suo)有(you),大(da)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you)侵(qin)權請(qing)聯系我們進行(xing)刪除(chu)。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guoxue/122658.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保護作(zuo)(zuo)者版權,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章(zhang)因(yin)無法核實真實出(chu)處,未能及時(shi)與(yu)作(zuo)(zuo)者取得聯系,或有(you)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yuan),我(wo)們(men)會立即(ji)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chu)于傳遞(di)更多信息之(zhi)目的,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fan)了您的合(he)法權益,請立即(ji)通(tong)知(zhi)我(wo)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屬蛇最苦的年(nian)齡是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