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會有這樣的視頻段子,上面的配音都是沒有撤退可言,然后就是一往無前的沖上去,最終卻取得了成功。李云龍打仗也信奉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也是一樣的沒有撤退可言,即使前面是不可戰勝的敵人也不能后退。韓信的背水一戰也是這樣的道理,沒有撤退的路,你的眼中只有把敵人打敗,然后活著走出去。相信在大家的印象中只要是撤退就代表著打不過輸了。但其實撤退不代表失敗,不是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今天就要說說歷史上的兩次偉大的撤退,其中一次救了全世界,一次就了我們。
說到大撤退,大家應該就能想到長征,這是我們近代最大的一次軍事轉移。為了保存實力,紅軍決定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我們高中學過的律詩《長征》只有短短的56個字,但卻把紅軍長征途中經歷的艱險都給描述出來了。可想而知戰爭最后取得勝利是多么的困難。好在紅軍戰士一個個都是好樣的,堅持了下來。紅軍的長征拯救了中國,讓我們過上了如今幸福安穩的日子。
還有一次撤退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英法聯軍最大的軍事撤退活動。二戰時期,德國準備充分直接發動了閃電戰,戰到白熱化階段時只有英國軍隊在堅持了,而他們抵抗的也很狼狽,甚至被逼至敦刻爾克大峽谷。最終為了保存實力,只能丟棄大量的武器,快速的撤退。也就是這次撤退保留了英國軍隊的有生力量,才有了二戰戰場的勝利,從而拯救了全世界,二戰后,世界得到了久違的和平。
雖然聽到撤退會有些打擊士氣,但有時候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站略,是一種戰略轉移,所以撤退不代表失敗,更不代表逃跑。任何事情不管到多么艱難的地步,只要不要放棄,陽光總是灑下來的,哪怕是有狂風暴雨。
二戰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占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后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采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國和法國宣戰,戰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德軍發起總攻,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于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 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執行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9月30日,德軍進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衛戰。德軍莫斯科戰役的失敗,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次日下午,美國對日宣戰,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同時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2年1月1日,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的有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中華民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達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希臘、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新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成為二戰轉折點。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德國全面潰敗。 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進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戰爭。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24.5萬人口中死亡和失蹤人數達71379人,受傷人數近10萬。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23萬人口中的約14萬8千人傷亡和失蹤。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盱眙之戰:三千對五十萬,拓跋燾不得不忍痛撤退,盱眙一戰成名! 作者:九魚亭;書房記團隊作者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可謂少有的戰地皇帝,率領虎狼之師統一北方各部。總體來說,拓跋燾比南方的皇帝都強太多,所以北方一直占據優勢,南朝則越來越悲催。 從劉裕稱帝之后,就開始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在劉裕手下北魏是占不到便宜的。但到了劉裕兒孫之后,南朝逐漸式微。對于宋文帝劉義隆來說,統一北方是他一生的理想,只不過理想很豐富,現實很骨感,幾次北伐都相繼以失敗告終。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畢竟元嘉年間劉宋帝國的國力還是很強的,在盱眙一戰中,太武帝就吃了大虧,損兵折將狼狽不堪。有時候螞蟻是可以戰勝大象的,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膽量。 元嘉北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就是對劉義隆北伐的概括。北伐方針是正確的,而盲目發動戰爭則讓國力衰退,百姓流離失所,這個責任劉義隆肯定是要背的。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劉義隆發動二次北伐,史料記載「 ”秋七月庚午,遣寧朔將軍王玄謨北伐。太尉江夏王義恭出次彭城,總統諸軍。”北伐分四路,王玄謨負責東路軍,江夏王劉義恭作為總指揮。 此時天氣還比較熱,太武帝拓跋燾再次使用欲擒故縱的招數。起初宋軍進攻很順利,東路軍甚至收復了潼關等地。隨著溫度降低,冬天的來臨,宋軍到了滑臺這個地方,碰到了敵軍主力。 王玄謨是個軟骨頭,碰到魏軍一觸即潰,東路軍全線潰敗。這回拓跋燾揚眉吐氣了,率領幾十萬大軍追著 *** 一路打。我們清楚北魏是鮮卑族,他們上戰場是不帶糧草的,全靠一路打劫供需給養。史料記載「 ”冬閏月癸亥,玄謨攻滑臺,不克,為虜所敗,退還確磝。” 這就苦了戰亂地區的百姓了,魏軍是一路殺一路搶,甚至都到了長江岸邊。拓跋燾帶的軍隊雖多,但長途奔襲,孤軍深入對他來說并不是上策,且按照北魏當時的實力,是不可能滅亡南朝宋國的,于是拓跋燾令軍隊回撤。 在回去的路上,魏軍碰到了一幫不要命的宋國兵,這就是江蘇盱(xū)眙(yí)的守軍。 盱眙守備 盱眙位于長江以北,且位置險要,城高坡陡,易守而難攻。這座城池的守將名叫沈璞,在戰爭之初,此地根本就不屬于主要戰區,安全系數很高。沈璞則沒有這么認為,為了以防萬一,沈璞修整城池,在城外挖了很多戰壕,積極準備糧草兵器。 正是沈璞的先見之明救了城中的軍兵和百姓,城中守衛的士兵大致有2000人。在此之后還有700余人加入了這場戰役,那就是隨軍潰敗臧質的士兵。臧質也是北伐的主要將領之一,只因全線大潰敗,落得個狼狽逃竄。 臧質到了盱眙這個城池,看到城高池險,便想著進城據險而守。所以盱眙城中的士兵增加到3000人。臧質到了城中看到堆滿倉庫的糧食和兵器,大喜過望,和沈璞同心合力共同守衛盱眙。 拓跋燾對盱眙這個小城不太在意,想來大軍一走一過就可以平掉這個地方。只是沈璞的堅壁清野做得太徹底,讓魏軍的糧食出現了危機。借此機會拓跋燾給城中守將寫了封信:「 ”朕遠道而來,甚是疲勞口渴,能否送幾壺水酒來解解渴?” 拓跋燾口渴不一定是真的,而勸降才是其最終目的,想來這位北魏皇帝也看到了盱眙的地形,對于熟讀兵法的他,一定清楚強攻所來帶的后果。我們再看看妙人臧質的答復,臧質深知拓跋燾的詭計。 臧質命士兵在酒壇子里尿了幾壺「 ”酒”,封好了給拓跋燾送了過去。拓跋燾得知消息很是高興,在他剛剛扯掉酒封之后,陣陣惡臭飄揚出來,讓拓跋燾好一陣惡心。史料記載「 ”二十八年正月初,燾自廣陵北返,便悉力攻盱眙,就質求酒,質封溲便與之。” 堂堂北魏皇帝陛下,豈容他人這般羞辱,結果可想而知,北魏大軍開始對盱眙城發起瘋狂沖鋒。 死亡一役 城中僅有3000人守軍,城外則是50萬魏軍,這差距也是大得離譜,明顯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役。士兵分批守衛東南西北各門,面對如狼似虎的魏軍,宋軍選擇以弓箭、石頭迎戰。城下的魏軍成批倒下,下一批如浪潮一般再次襲來,偏偏宋軍不畏懼,源于充足的糧草和堆積如上的武器。 別看攻城的人多,城中士兵眾志成城,有序防守,隨即城下的尸體越來越多,拓跋燾也越來越焦躁。很快計上心頭,拓跋燾命令士兵斷了盱眙城的水源,而這對城中人來說根本不算什么,這里是沿海地區,經常下雨,城中水源不是問題。 無奈之下,拓跋燾再次想發揮他那不甚高明的攻心計,他給臧質寫了一封信:「 ”吾今所遣斗兵,盡非我國人,城東北是丁零與胡,南是三秦氐、羌。設使丁零死者,正可減常山、趙郡賊;胡死,正減并州賊;氐、羌死,正減關中賊。卿若殺丁零、胡,無不利。” 意思是我現在派的軍隊,都不是我們鮮卑的族人,都是其他的種族的,比如羌、氐、丁零、匈奴等等,你把他們都殺了,我也不在乎,而且還能省了我們的麻煩。拓跋燾想瓦解宋軍的抵抗之心,但他小瞧了臧質。 臧質命人把拓跋燾的書信抄了很多份,再寫上書評:「 ”你們看看你們領導怎么對待你們這些外來戶,你們都是炮灰,你們死了他拓跋燾根本不在乎,你們還這么賣力攻城,是不是傻?” 很快,宣傳單傳到了魏軍,異族部隊極為憤惱,對拓跋燾也不再言聽計從。 于是乎魏軍軍心浮動,拓跋燾被氣得火冒三丈,安排人做了個鐵床,上面全是釘子,命令等著抓住臧質,就讓他躺在這床上。臧質打仗有一手,玩離間計更是一頂一的高手,幾個回合下來,拓跋燾竟被忽悠「 ”瘸”了。 魏軍撤兵 惱怒的拓跋燾再次發動了進攻,各種攻城器械一應俱全,沖車、投石機,一起攻城。面對如此局面,盱眙城仍巋然不動,城中守軍秩序井然。 至此,拓跋燾猶豫了,一方面是糧草問題,攻城戰已經打了一個月了,幾十萬人人吃馬喂,糧草早已不夠。另一方面由于溫度回升,軍營中開始傳染病流行,大批士兵死于疾病,在疫苗還沒有發明出來的南北朝,這可是大麻煩。 再加上前鋒的異族士兵,對拓跋燾意見很大,出工不出力,也可以說在磨洋工。這么長久下去,那不得搭上全部軍力。統計下傷亡數字,戰死加上病死的20多萬人,面對盱眙小城,拓跋燾選擇了撤退,灰頭土臉、焦頭爛額。 史料記載「 ”如此三旬,死者過半。燾聞彭城斷其歸路,京邑遣水軍自海入淮,且疾疫死者甚眾。二月二日,乃解圍遁走。” 面對兇惡如拓跋燾的強敵,臧質和沈璞沒有選擇退讓,而是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智慧面對,最終他們贏得了勝利。盱眙守衛戰在南北朝大戰中不算什么,卻消耗了大量魏軍有生力量,使得南北對立從新獲得平衡。可以說,拓跋燾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件事為后來的北魏內亂埋下了伏筆。 盱眙之戰是小城盱眙第一次當網紅,這場戰役讓它在中國戰爭史上結結實實的紅了一把,還讓歷史有了彎曲的走向,甚至還可以說:挽救了南渡的漢室衣冠,讓劉宋得以繼續存活,同時也讓北魏加快了漢化的腳步,漢文明統一的萌芽破土而出,面對朝陽熠熠生輝。 參考資料:《宋書·本紀第五》、《宋書·列傳第三十四》 延伸閱讀 王安石在事業鼎盛之時,為何突然罷相? 現代人以瘦為美,南北朝時期,有一人卻因「 ”胖”而死 權傾天下的嚴嵩父子,給內閣首輔夏言下跪求饒,此人結局慘敗 宋夏戰爭:20萬軍民喪身永樂城,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
失敗叫占領的例子太多了啊美軍被困伊拉克當初的越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占領南越后 美軍在四個月內死傷率上升560% 近一萬人直接導致了約戰最后的失敗
勝利叫撤退也是啊比如延安撤退
戰略撤退讓出延安,運動幾圈消滅胡宗南 解放軍堅壁清野,找不到任何食物,也不能從老鄉嘴里得到關于解放軍的任何情報;民兵太多,部隊經常受到襲擊,分不清哪是###主力;遍地都是地雷,部隊傷亡慘重,人心惶惶,前進時個個膽戰心驚;###擅長夜戰和近戰,部隊重型武器優勢無法發揮;更要命的是解放軍占據有利地形,抵抗異常堅決,他們采用“節節撤退、節節抵抗”的戰術,使部隊前進非常緩慢。
1947年3月起,毛澤東轉戰陜北,指揮全國人民解放戰爭
文/清安依舊
19世紀中期的歐洲海域,海風呼嘯,大霧彌漫,洶涌的海浪拍打著礁石,有如猛獸般,似乎下一秒就要將灘岸吞沒。這段昏暗陰沉的時期里,近40萬英法遠征聯盟軍被德國軍隊困在法國東北部邊境的一個名叫Dunkirk的港口城市。
陰沉的天空下,即將進行二戰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失敗”——敦刻爾克大撤退。
影片以“空、海、陸”三個視角為主線,分別從“1 hour、1 day、1 weekdays”三條時間線上展開。短短107分鐘,卻讓我看清這段震撼十足的真實歷史。不知多少個時刻,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滿絕望與死亡的城市中,靜默地望著灰白色的泡沫沖刷著海灘,四周站立著上萬名身著深色軍裝的英法士兵,這莊嚴、肅靜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一股冰冷的死寂。
這場史上著名的大撤退,從陸地上開始……
電影開頭,從天空中漫地飄落的德軍勸降單中開始,數名英國士兵在敵軍的轟炸中紛紛走散,漫無目的地游走在幾乎空無一人的大街。其中陸地上,一名英軍士兵湯米在敵軍的轟炸中幸存,逃離到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而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正開著游艇離開自己的祖國,打算盡自己之力拯救被困在敦刻爾克上的士兵;轉天空上,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和柯林斯駕駛著噴火戰機努力擊落正轟炸著敦刻爾克的德軍戰機,為大撤退爭取著時間。
地點:陸地時間:一周
陸地上一周的時間都是緊迫的,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陰冷、沉重的壓抑感,更多感受到的是人性的暴露,自私,冷漠,虛偽,卻都只是為了活下來。
在德軍的轟炸下,湯米有幸逃過一劫,躲到了敦刻爾克的沙灘。但敦刻爾克三面全部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下,在幾近絕望的境地下,當時的英國總統丘吉爾下令:從敦刻爾克海灘上近40萬士兵中撤離3萬英軍士兵。然而,許多船港及避難地均被淪為了平地,為了使即將前來營救的搜救船上岸,數萬士兵們一起建起了小型碼頭,在僅僅數千米的橋上,數萬人頭攢動,場面十分震撼人心。當英軍的一艘救援船抵達敦刻爾克后,所有人都想盡辦法蹭上救援船,法國人是,湯米也是,一切只是為了能夠活著回家。
一周的時間,不知道換過多少艘船只;不知道多少次跳海;不知道多少次被敵軍轟炸;不知道多少次為了活下來,只能夠選擇犧牲戰友的生命力;不知道多少次畏懼死亡,在冰冷的海底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不知道救援的船只何時到來,卻無時不刻面臨著生命的威脅……
最終,他們從甲板下走了出來,看到了海的前方數只飄著英國國旗的船艦。這一刻,如釋重負,心里所有的壓力全部如海水般傾瀉而出——他們得救了!
在絕境之下看到了希望,就仿佛在無盡的深淵中抓住一絲微弱的光線。
地點:海上時間:一天
海上一天的事情似乎都十分平淡,但正是因為平淡,才更顯示出了營救時,老船長、他的兒子和他助手的偉大。
民用船主——道森先生,他是整部影片中我最敬佩的一個角色。因為盡管他已經步入中年,已經不再是能夠戰斗的主力,但他依舊毅然決然地選擇去敦刻爾克營救英軍士兵,因為他想把他們帶回祖國。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道森先生堅持去敦刻爾克的信念不動搖,是因為他的大兒子就是一名英國空軍,可是他在戰爭中犧牲了。為了完成他兒子未完成的使命,他,替他繼續前行。
期間,他救起了一名叫英軍士兵,然而得救后的那名英軍士兵并不讓任何人靠近,只是顫抖著鎖在甲板的一個小角落。當他知道道森先生是要開往敦刻爾克后,暴怒般發起狂來,要道森掉頭,說現在去敦刻爾克是去送死,他已經再也不想回去了。然而道森卻分外冷靜地對他說,他必須要去敦刻爾克。于是士兵憤怒了,與前來勸架的喬治產生肢體沖突,不慎把他推倒在了船艙,此時士兵才鎮定下來,但不幸地,小幫工喬治腦袋嚴重受傷,他失明了,他無法堅持很久了。他原本不需要上船的,但他總想幫上一些忙,想著能為那些被困在敦刻爾克的士兵們做些什么。
最終道森和他的兒子彼得,救下了在空中造擊落的飛行員,以及許多落難的英軍士兵。道森實現了他的愿望,他把他們帶回了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祖國。撤退過后,彼得為了完成喬治生前的夙愿,找到報社,將他的照片登上了報紙,讓他的老師看到——他,喬治,是個英雄。
這艘普通民船上發生的故事,凸顯出了這場大撤退的奇跡背后,每一個平凡人作出的努力,甚至是犧牲。
地點:空中時間:一小時
空中的一小時無疑是影片當中最為緊張刺激的一個部分,整個過程當中人物對白少之又少,我們只能從飛行員的眼神中,從背景音樂的緊促聲中去感受故事的發展。
這次戰爭中,德軍的目標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炸毀敦刻爾克的每一個海港和碼頭,最后摧毀所有被困在沙灘上的英法聯軍士兵。而僅有的三架英國空軍,所能做的就只有盡量擊落敵軍戰機,保護海灘上等待救援的40萬士兵。
整部影片里,空軍飛行員的任務是最艱難而殘忍的,因為他們要為整個“大撤退”爭取時間,為了讓更多的英軍士兵活下來,他們一次次加速追擊德軍戰機,一次次朝敵方發射導彈,卻最終燃油耗盡,不得不迫降在已被德軍占領的區域。偉大的皇家空軍飛行員——法瑞爾,被俘。他拯救了世界,卻拯救不了自己。
一切都在最后一架德軍戰機被擊落時戛然而止,海灘上幸存的士兵們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勝利歡呼聲,他們終于都能夠回到祖國了。但對于飛行員來說,拯救世界還是拯救自己,他們果斷地選擇了前者。
影片末尾,在敦刻爾克最后一批英軍士兵撤離海灘時,溫納德上校與波頓指揮官朝他們說:“這個時候就不要在意上下級了!”意思是叫他們趕緊上船。緊接著溫納德上校也走上了船,他若有所思地看著波頓指揮官,波頓卻說:“我要留下來拯救更多的法國人。”在戰爭的殘酷面前,生命不分國籍,這正讓我看出了他的偉大。
終于,1940年5月31日,眾艘英軍戰艦、民用船艇,均載滿了從敦刻爾克撤退的英國士兵抵達英國港。這歷時九天九夜的一場“逃離”,最終成功撤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
后來,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座紀念碑,紀念了在這場史詩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獻身的英法聯軍陣亡士兵。我想,這是后人們對于那些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將士最崇高的敬意!
其實這部片子是具有十分大的爭議性的,最主要的一點就在于這是一場“戰爭的失敗”,還是一場“勝利的撤退”。很多人說,“敦刻爾克”這一次戰爭的大潰敗被生生美化成了勝利的撤退,實數荒謬,但在我看來不是的。
所以無論是歷史還是影片,都沒有把撤退美化成愛的史詩,而是構建起了每一個士兵、營救者內心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求。因為你不會知道下一秒將要發生什么,你所想的,僅僅只有活下來而已。也許對每一個士兵來說,想盡辦法活下來,才是最終的勝利。
在那個充滿戰爭的年代,你永遠都無法預測死亡何時到來,正如在原以為已經安全的甲板下,突然從海底潛伏來一顆魚雷,將船只炸毀,從而不得不跳海求生。該有多少個充滿青春力的生命,要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漸漸枯萎,我們如今生活的土地上,又掩蓋著多少已經干涸的鮮血。
但敦刻爾克,這不是失敗,是一場大撤退。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221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