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是孔圣人說的。自從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音樂也就伴隨著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在中國提起西洋樂,這已經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的事了,長期的閉關鎖國結束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同時也將西洋音樂帶到了中國。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這就是赫德。稍微有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可了不起。赫德曾司掌大清帝國海關48年之久,使這個新機構始終維持廉潔高效的運轉,并把郵政、燈塔和海底電纜引入中國;赫德還是自強運動的推動者,以《局外旁觀論》等見解影響和誘導了清政府在軍事、外交領域的變革,于“同光中興”不無貢獻。他還成立了中國第一支管弦樂隊“赫德管樂隊”!
追尋歷史,我國出現最早的西洋管樂隊是在1881年上海英美租界創辦的“上海公共管樂隊”,首位指揮是雷米賽,到1983年有費拉拉接替指揮,同時改名為“管弦樂隊”。它雖然聲名顯赫,但建團前一直是由外籍人員指揮演奏的。
真正意義上有中國人自己演奏的樂隊是在1885年有赫德出資組織的的,它正是成立于1888年,有比格爾親自指導和教學。這支樂隊有14人,年齡在16—19歲,樂器有短笛、短號、次中音號、長號。低音號、尤付寧號、大鼓、鈸、小鼓。
1900年該樂隊因為義和團反帝斗爭而解散。1905年在北京重組樂隊,并擴充至20人。這支樂隊在京城禮儀中扮演重要角色,數次進宮表演。1903年赫德樂隊由恩格那卡帶領,進宮與袁世凱新軍軍樂隊聯袂為慈禧太后獻藝。1904年光緒皇帝接見德國王子時在席間奏樂的就是赫德樂隊。這批樂手中的許多人后來被袁世凱軍樂隊、北大音樂傳習所管弦樂隊等所吸納,成為西樂中播的使者。
1908年赫德離職回國,在北京火車站上,他的這支樂隊奏起《珍重再見》(《Auld Lang Syue》),最后又與兩個中國的軍樂隊合奏《可愛的家園》(《Home, Sweet Home》)為赫德送行,場面動人至極。赫德走后,他的樂隊的歷史也便結束了。1914年,又有京漢鐵路局法國人何圖召集赫德樂隊舊部,并添招新樂手,組成北京外洋音樂會(Union I'hilharmonique de Pekin),該樂隊至1919年因經費缺乏而告解散。
赫德走了,但他留下的音樂財富依舊還在。京師譯學館成立的音樂會就與當時的西洋音樂傳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1907年京師譯學館音樂會成立,有學生377人教員40人,其中外教6人。
這是一張反映中國西洋銅管樂隊活動的照片,畫面有42人組成,后排及兩側有全部穿戴軍樂服飾的樂隊成員23名,包括手持指揮棒和軍刀的樂隊指揮各一名,另有十九名著便裝者或社會名流,包括一名外教,畫面最前方擺著部分大號和軍鼓。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171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