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 >> 符咒法術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奇門遁(dun)甲 2023-11-19 20:26:45
凈空法師講解

現在正是農歷七月,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鬼月,陰間地府里許多鬼怪,都到人間來度假」,所以這個月禁忌特別多。而超度的佛事,也非常繁忙。

「超度到底有沒有效?是不是超度一定要出家人來做?」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必須要解答清楚的,才不會導致大眾迷信。

佛門有超度的理論與方法,非常合情、合理、合法。但是做大規模超度,在原始佛教是不常見的。經典記載這樁事情,最詳實的是《地藏菩薩本愿經》,這部經將超度的理論、方法,講得很清楚。

我們一定要清楚明了,六道、十法界的狀況,以及這些現象是怎么發生的。明了就是佛家講的「看破」,就是把事實真相徹底看清楚。

佛說:「十法界是由眾生妄想、分別變現出來的虛幻境界」,如同作夢一般,夢中的境界雖不是真有,但也不能說它沒有,六道的狀況亦復如是。

六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現象;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也沒有。所以,佛將這些現象,比喻作「夢幻泡影」。而這些虛幻境界存在的時間長短,佛比喻「如露亦如電」,「露」是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說明它的時間不長;「電」是閃電,存在的時間更短。

這是佛在《般若經》上,一語道破事實真相。超度的理論、方法,都不離這些原理、原則。

三惡道的境界雖是幻妄不實,但是感受的那些痛苦,好像是真的。譬如在夢中,遇到一只老虎要吃你,你會嚇得一身冷汗;夢醒了,還是心有余悸。經典記載,阿羅漢能記憶過去生中五百世的所作所為,以及所受的這些苦樂,一想到地獄的狀況,還心有余悸,甚至身上流血汗。這是佛在經上說的,絕非假話。

由此可知,三惡道的確很恐怖、很凄慘。而造作惡業,就會感三惡道的境界——三惡道不是閻羅王把你送去的,也不是佛菩薩懲罰你,這是「自作自受」,造這種業自然感這種果報。

業因果報非常復雜,佛采取精簡的方法,把十法界每一界的業因,歸納出最重要的因素。

地獄的業因是嗔恚,嗔恚心重的人,自然就變現地獄境界。嗔恚一定會有嚴重的嫉妒,手段就非常殘忍,所以造作極重的罪業,感得地獄果報。

餓鬼道的業因是慳貪,貪而無厭,對于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占有,不擇手段;對于自己有的很吝嗇,不肯施舍于人。

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癡,愚癡就是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往往把邪惡的以為是好事,將正法看作邪法,這就是愚癡。

所以,三惡道是自己行業之所感,不是有個力量在支配。

人道的業因是「倫常」,即佛法講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人在一生當中,生活、言行都能遵守這些原則,在六道里可以得人身。

天道的業因是十善,思想、行持與十善相應。十善:身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言語粗暴)、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有意、無意都是傷害社會);意不貪、不嗔、不癡。所有的善法都是從這十條而生,所以能修十善業道,能存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這是生天的條件。

阿修羅道的業因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沒有四無量心。他有五戒十善,福報很大,由于沒有四無量心,享福就迷惑顛倒。修羅沒有斷貪嗔癡,以貪嗔癡的心修五戒十善業,雖有人天的大福報,沒有人天之德。

因此,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性格兇殘、好勝、嫉妒。譬如在法會中燒香,一定要燒第一炷香,不愿落人后,事事都搶在別人前面,以這種好勝、好強的心態修積功德,果報往往就落在修羅道。

佛教我們修清凈心,菩薩道修謙下心——謙虛、卑下。

《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是謙虛、卑下,尊重別人,沒有一點好勝、傲慢的念頭,這是佛道。

以上是六道的業因。再往上去——聲聞,修苦、集、滅、道四諦法;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佛,修清凈、平等。

這是佛將十法界復雜的業因,歸納出最重要的一點來教導我們,使我們明了果報的因由。于是,我們就曉得,起心動念與哪一道相應,將來得什么果。

現代社會,孝順父母的人不多。《地藏經》上,光目女、婆羅門女是真正的孝女,看到母親造作罪業,墮落在惡道,全心全力想方法救拔。

所謂「誠則靈」,她有真誠心,就感動佛菩薩來幫助。佛菩薩幫助也只是告訴你,救度的理論與方法,能否達到目的,要靠自己的實際行動。救度眾生的方法無量無邊,最有效的是念佛,所以佛教婆羅門女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婆羅門女知道母親生前造作惡業,才遭地獄果報,她為了救苦難中的母親,非常懇切認真的念佛。念了一日一夜,她入定了,得「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是事一心不亂,雖不是很高的功夫,但是確實有功夫。

《地藏經》是大乘經,她學的法門是大乘法門;換言之,她斷證的功夫相當于阿羅漢,而修積的功德——超乎阿羅漢之上,她是菩薩。

在定中地獄境界現前,看到鬼王,鬼王問她:「你到這兒來有什么事?」她說:「我的母親在世時,造作種種罪業,現在墮落地獄,請問她現在在什么地方?」鬼王合掌說:「確實你的母親在地獄,但是因為你發愿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

她并沒有請法師誦經、拜懺,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以此功德回向,母親就離開地獄,生忉利天。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個人修行證果不容易!她一日一夜能念到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功勞,她母親要是不墮地獄受苦難,她也不會這么懇切念佛。所以,她能念到一心不亂,母親是「增上緣」。她作了菩薩,鬼神對菩薩的母親就格外看待,所以母親就生天享福了。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親眷屬,自己一定要認真修行,積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度。

譬如在世間,你想讓你的父母、家親眷屬,在社會上得到一切大眾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學問、德行。一般人聽到「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屬」,大家對他就特別尊重、特別照顧,這就是加持,這就是自然的感應。

明白這個道理,就懂得《地藏經》講的原理、原則,超度的確是有功德的,能幫助造作罪業的亡者。

《地藏經》記載,光目女的修行功夫,沒有婆羅門女殊勝,她只達到「功夫成片」。因為婆羅門女是定中見境界,光目女是夢中見境界,定中境界比夢中境界殊勝,但也算是有成就。

近代倓虛老法師在《影塵回憶錄》里,講了一段超度的故事。當時他還沒有出家,住在天津,與幾個同參道友一起研究《楞嚴經》,「八載寒窗讀楞嚴」。

他和朋友合伙開了一間中藥鋪,一天中午,一位劉居士看店時,在柜臺上打瞌睡,作了一個夢。夢中見到兩個人,是他的冤家債主,這兩個人欠他的錢,無法還債,上吊自殺。看到這兩個人來很害怕,就問他們:「你們來干什么?」這兩個人說:「我們來求超度。」他聽說是求超度,心就安了,不是來報復的。于是他就問:「要怎么超度?」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他說:「好!我答應你。」結果看到這兩個鬼,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這兩個走了以后,又來了兩個,是他死去的太太跟小孩,跪在他的面前求超度。他問:「怎么超度你們?」「你答應就行了。」就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升天了。

這就說明,超度必須自己有修學的功夫。

對于現代佛門里,大規模的超度佛事,我曾請教過道安法師:「超度是怎么來的?」他說大概起源于唐明皇。那時是安史之亂,郭子儀平定了動亂。朝廷在每個大戰場,建立一個寺廟,都稱作「開元寺」,目的就是追悼死難的軍民。那個超度法會等于現在的追悼會,請高僧大德誦經、拜懺、回向、追悼,是紀念的意思,由國家來提倡。以后民間慢慢也就有這種做法,也是請法師大德誦經、拜懺、超度祖先,可能是這么演變的。

但發展到現在,完全變質了。以前超度是寺院附帶做的事情,一年也不過一、二次,寺廟主要是講經說法、領眾修行,這稱之為「道場」。

現在一般寺院道場,很少講經,解門、行門都沒有了,最多每年打個佛七、禪七,平時以超度死人為主,這與佛教本質不相符,寺院是度活人的,現在佛教是度死人的,因此將佛教從教育變成了宗教。

這種大規模的超度,有沒有效果?不能說沒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主法的人,如果是有修、有證,那個力量就非常顯著。

從前梁武帝很喜歡的一個妃子造作罪業,墮落在惡道。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請寶志公主持超度法會,以后記錄下來,稱為《梁皇懺》。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將梁武帝的妃子,從惡道超度到忉利天。而現代有修、有證的人沒有了。

我一生不敢做超度的佛事,因為我沒有這個德能。從前臺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每年只有清明、中元、冬至三次祭祖的法會。牌位是百姓祖先的牌位,一律平等,決不收錢。我們本著真誠、清凈的心,誠心誠意超度,誠就能感應。近代因為社會動亂,死難的人太多,所以我們每個月做一次三時系念,誠心誠意超度在這個月中,死難的冤魂。

希望諸位了解超度的理論與事實,做總比不做好,只要盡心盡力、誠誠懇懇,一定會有感應。

問:《地藏經》說,功德無法給人,一定要自己修學,只有福德可以給人。請問「愿以此功德,回向于某人」,那個人能否得此功德利益?

答:如果你修的有功德,他就能得利益。

功德與福德不同,我有財富可以給你共享,我有房子可以供給你住,這是把福德送給別人。我在社會上有地位,也可以讓給你,譬如釋迦牟尼佛舍棄王位;安世高大師是伊朗國王,他做了半年國王,發心出家,把王位讓給他的叔父——這是將福德讓給別人。

功德則不行,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你不持戒,我持戒,我無法把持戒的功德給你;我得定、開智慧了,也無法把定慧的功德給你。

所以,功德無法給人,福德可以與人共享。

「愿以此功德,回向給某人」,這是你特別為他而修的功德,這個功德他能得到。譬如一個朋友過世了,我特別為他念一百部《地藏經》,若不是為他,我就不念了,這個功德他能得到。他得多少?《地藏經》講七分之一,而念經的人得七分之六。雖然你特別為他做,但他所得到的還是福德,不是功德。

《地藏經》說,婆羅門女的母親在世時,造作惡業,女兒懂得佛法,知道母親的果報在地獄,所以母親死后,她非常憂郁。她如何救度母親?她以真誠的孝心,感動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教以念佛法門。她救母心切,一日一夜念到了一心不亂;真誠到極處,才有這個效果。

證得一心不亂,相當于小乘阿羅漢、大乘圓教七信位菩薩。她母親以此功德而離開地獄,上生天界。若不是她母親墮惡道,她用功也許就不會這樣認真懇切,也就不會在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她之所以有如此殊勝的成就,是母親給她做增上緣,所以母親能脫離地獄生天,就得這一分功德。

因此,為家親眷屬誦經,有口無心,得到的非常有限;若能像婆羅門女一樣,以此功德為亡者回向,決定超脫。

所以,自己修行的功夫愈殊勝,他所得的利益愈大;若念佛、誦經、拜佛,心中的雜念絲毫沒斷,所得的利益很有限。這些超度的理論與效果,《地藏經》講得很清楚。

由此可知,自己這一生當中真成就了,真正覺悟了,往生的品位愈高,以此功德回向給家親眷屬、冤親債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他們得的功德就愈大。如果我們修行一無所成,他什么也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認真努力。

本文地址://n85e38t.cn/fzfs/61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ban)權(quan),注重(zhong)分(fen)(fen)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he)實真實出(chu)處,未能(neng)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an)系(xi),或(huo)有版(ban)權(quan)異議的(de),請聯(lian)系(xi)管理員(yuan),我們會(hui)立(li)即處理,本(ben)站部分(fen)(fen)文字與圖(tu)片資源來(lai)自于網絡,轉(zhuan)載是出(chu)于傳遞更多信(xin)息之目(mu)的(de),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nin)(nin)的(de)合法(fa)權(quan)益,請立(li)即通(tong)知我們(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hui)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向您(nin)(nin)表(biao)示(shi)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