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在我國很早之前就有的節日,中元節,也被稱之為,傳聞在這一天是鬼門關大開百鬼夜行的日子,這也是小時候長輩們經常教導這天晚上不能出去的原因。那么你知道中元節為什么被稱為鬼節嗎?一起來欄目看看吧。
中元節為什么叫做鬼節
關于中元節的起源,最早是源于道教一種文化。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道教認為中元節為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叫鬼節。道教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后來演變成為滿足人們心靈上種種需要的庇護。
后又隨著佛教傳入中土,中元節又與佛教盂蘭盆節有著淵源,傳說源于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僧者救母的故事。說目蓮僧者法力宏大,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飯到嘴邊即刻化為紙灰,被餓鬼搶走,眼看母親受著巨大的苦痛,目蓮卻無法解救母親。只好向佛祖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為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
就是關于“中元節”在道教和佛教不同的兩種起源說法。但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或者還有其它起源的說法,它們所表達的宗旨都殊途同歸,都是引領人們用祭祀上墳、焚香燒紙錢、放河燈、供五谷食糧等等一系列活動來紀念先祖,表達對先人的孝義和懷念,啟發我們做人做事要多行善舉、多做善事,為自己、為家族積累福報,不然即使做鬼也會受到懲罰。
以上便是中元節為什么被稱為鬼節的詳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七月十五中元節,人稱鬼節。
其實,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一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
中元節,是華人很重視的一個日子,每一年的中元節都會有許許多多普渡祭拜的盛會舉行。
這個鬼節也是眾多的華人節日中規模最大,花錢最多的一個節日。
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節”。有關盂蘭節民間一直是流傳著目蓮救母的故事。話說,目蓮的母親劉青捷被打入地獄。
目蓮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親墮入惡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嚨很小,不能進食,餓得很辛苦。他見狀,拿了飯要喂母親,可是飯一進口,就燒成灰炭。
目蓮感到悲痛極了,要求釋迦解救。釋迦告訴他說: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羅列百味,供奉眾僧,才能解他母親倒懸之苦。
終于,他幫助了他的母親脫離倒懸之苦。后人因此應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華人社會在這一個月會開始供拜,有些地方則會舉行普渡大拜拜。盂蘭盛會是華人除了農歷新年,第二大的節日。
七月鬼節,你不難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廟宇看到設壇祭拜。一些較大的祭拜,會供拜鬼王。鬼王也稱普渡王,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個人家里祭拜。街普是個別擇日祭拜。市普則是以市場為主體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門關,一個月的中元就這樣結束。
中國漢族民間傳統宗教節日,在農歷七月十五日,或七月十四日。又稱“盂蘭盆節”,俗稱又為“鬼節”。
關于中元節的來歷,據考證,本來源于道教信仰。道教傳說中,掌管人間命運的神祉有三:天官司賜福,地官司赦罪,水官司解危。三官下降人間的日子,正月十五日是天官,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是水官,為下元節。由于中元節地官降凡,裁定人間善惡,所以道士為解除犯有罪衍之鬼的災厄,便于此日大做道場,普施善行。
漢代以后,佛教傳入中國。佛門弟子為宣傳六世輪回的教義,遂創造出一個目連救母的神化故事。據《盂蘭盆經》所云:佛祖釋迦牟尼有一弟子目連,他游于陰間,見到其母囚陽世的罪業而遭受百般折磨。目連痛苦萬分,向佛祖請求救度方法。釋迦牟尼告訴他于農歷七月十五日備辦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這樣即可解脫其母的苦難。此種佛事即稱為“盂蘭盆齋”或“盂蘭盆供”。“盂蘭盆”乃梵文的音譯,其意即為“救倒懸”。此后,中元節便又融入佛教觀念,成為僧道合流的民間宗教節日。
節日活動中心內容是悼念祖先,祭祀亡靈。屆時,各地道觀日夜誦經,齋醮作法;所有僧寺則大放“焰口”,建盂蘭盆會,夜間于水流中放蓮花燈。普通百姓人家用新米、新醬、冥衣、時鮮瓜果為供品,祭祀祖先,上墳燒紙。
節日中,漢族民間俗信行為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迷信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是給亡故的先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還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搶劫送給先祖的錢了。至于為何燒紙當錢,漢族民間也有一個滑稽的傳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其兄蔡莫,受嫂子慧娘的鼓動,找兄弟學習造紙。可是,蔡莫賺錢心切,技術沒學到家便匆匆趕回家開張營業。結果,他造的紙質量太次,無人問津。慧娘苦四良久,心生一計。一日深夜,蔡莫放聲大哭,驚動鄰居。他說,慧娘因造紙,夫妻口角后,上吊身亡。第二天,即七月十五日,蔡莫假裝悲傷痛悔,邊號啕哭泣,邊將紙點火焚燒。眾人正在勸慰,忽見慧娘蘇醒。她告訴眾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為閻王接受了蔡莫送去的錢,才將其放回人世的。陽間拿銅當錢,陰間則拿紙當錢。大家信以為真,皆紛紛掏錢,將蔡莫的紙搶購一空,好給祖先燒紙送錢用。中元節燒紙就由此而生。
農歷七月十五日,福州又稱為“七月半”,有人稱之為“鬼節”。“七月半”,在民間有“燒紙衣”、“燒冥衣”等不可缺少的內容。
關于“燒紙衣”,傳說是目連后來當了和尚,母親死后,他到地府去尋找,發現母親竟成了一個餓鬼。目連找閻王探問原因,閻王說:“你母親罪孽深重,須請十方僧眾,為你母親超生普渡。”目連照辦,在七月十五這天做盂蘭會,請了各方僧眾誦經念咒,超渡亡靈,并設齋供施冥途游魂。
關于“燒冥衣”,是對有主魂家祭的活動。人們以紙代布,印制冥衣,晚上在門口焚香點燭燒化。謝肇制在《五雜俎》中描述:“家家設楮陌冥衣,紙錢延巫五色迷。”
當(dang)今,隨(sui)著(zhu)老百(bai)姓(xing)文(wen)化程(cheng)度(du)的(de)不(bu)斷提(ti)高,精(jing)神文(wen)明意識的(de)不(bu)斷加強(qiang),這(zhe)些迷(mi)信活(huo)動大多已經廢(fei)除。但(dan)是(shi)(shi)“七(qi)月(yue)半(ban)(ban)”正(zheng)值農村早稻(dao)收割后不(bu)久,人們利用農閑時(shi)間(jian)祭田地、慶(qing)豐(feng)收。因此,福州(zhou)郊縣仍然(ran)保留著(zhu)“七(qi)月(yue)半(ban)(ban)”做“半(ban)(ban)段(duan)”的(de)習(xi)俗(意謂一(yi)年(nian)已過半(ban)(ban)),但(dan)在時(shi)間(jian)上各村不(bu)一(yi),往往是(shi)(shi)這(zhe)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輪流(liu)著(zhu)進行。做“半(ban)(ban)段(duan)”時(shi)家(jia)家(jia)都要宴(yan)請(qing)許(xu)多親(qin)朋好友。據(ju)說,誰(shui)家(jia)來的(de)親(qin)朋好友最多,誰(shui)家(jia)就最“風(feng)光”。半(ban)(ban)年(nian)過后慶(qing)豐(feng)收,請(qing)請(qing)客,這(zhe)本來也無可非議(yi),但(dan)目下逾演逾烈之勢(shi)。有(you)的(de)地方(fang)互(hu)相攀比(bi),比(bi)排場(chang),比(bi)闊氣,賓(bin)客從(cong)城市驅車赴宴(yan),賓(bin)主雙方(fang)浪費時(shi)間(jian)和金錢,更有(you)甚者利用“半(ban)(ban)段(duan)”大擺賭場(chang),污染(ran)社會風(feng)氣,實是(shi)(shi)到了非改不(bu)可的(de)地步(bu)了。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fengshui/78624.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zhi)力(li)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fen)(fen)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yu)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yi)的,請(qing)聯系管理(li)員,我(wo)(wo)們(men)會立(li)即處理(li),本站部分(fen)(fen)文(wen)字與(yu)圖(tu)片(pian)資源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zai)是出于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合法權益(yi),請(qing)立(li)即通(tong)知我(wo)(wo)們(men)(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shu)實,我(wo)(wo)們(men)會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shi)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