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7452熟茶,一直是茶友們心中的經典。這款茶的口感非常醇厚,湯色金黃透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甘甜順滑,回甘生津快,喝起來很舒服。但是價格點小貴,所以很多人不舍得買。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沖泡方法,普洱熟茶也能泡出好喝的味道。今天就教大家一招,輕松搞定普洱熟茶的泡茶技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沖泡普洱熟茶,用什么水好?“這3點很重要,別忽視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文|小小發酵師 圖片來源于網絡
▼
大益現在毫無疑問是熟茶霸主,不過這一優勢的真正奠定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它發軔于1973,成型于2004年以后,登頂于2016年12月,即黑馬第三代臥式發酵技術申請專利成功 ,歷經43年,終鑄一劍。
不過當我們探知歷史的細節時,真相和現實總是那么無情,大益早期的熟茶也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時光。
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以產品為主線,梳理一下大益熟茶進化史。
請記住這幾個名稱:云南青、7452、7572、8592、7262、老茶頭、丹青。
熟茶的開端一般都定于1973年,雖然飽受質疑,很多人跳出來認為自己是熟茶鼻祖,有些也被無辜躺槍。盧鑄勛認為1960年以后他最先搞出來紅湯紅水,后來交給了廣東中茶的曾啟,曾啟也認為自己才是熟茶的創始者,皺炳良、吳啟英被成為熟茶之父、之母什么的,現在看來全無根據,這更多的是群體性的智慧,更何況當時的皺、吳二人是小字輩,論資排輩都他們達不著邊,此事按下不表。
1973年云南以廣州的潑水發酵為藍本,以小堆子實驗渥堆發酵,而潑水發酵是為了加速青餅的陳化,所以注定這種形式發的不會太熟,熟了賣相不佳,損耗太大,所以渥堆發酵的原型就是輕發酵,1975年應用以后,由小堆子改成了大堆子,但是輕發酵繼承了下來。
大益的前身勐海茶廠就被輕發酵坑過!
1974年,勐海茶廠開始發酵熟茶出口,年產量6擔,600斤,少的實在可憐,取名“云南青”,發的很青,不受市場待見,連普洱茶都不敢叫,而昆明茶廠的卻可以叫普洱茶,勐海茶廠的初始嘗試鎩羽而歸!
1976年,為了撈回面子,臉上爭光,推出了7452(不是7542,請注意)、7572,一高一低,這一年是中茶系統開始使用嘜號的開始,7452是被寄予厚望的,可惜發酵偏輕,等級高,出酸澀苦,7452生產了極少量以后就不了了之,7572反倒成功上位,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成為了大益歷史上生產量最大的熟餅,并被稱為熟茶標桿。
這引出了早期熟茶的一個奇特方面:當時的散茶,五個嘜號的,比如79072、79082、79092、79102等等,用料等級不低,有些嫩度很高,但是選擇的是全熟發酵,成熟度很高,而緊壓茶的成熟度卻偏輕,緊壓茶的用料普遍很低,這與今天的情況完全相反。現在的發酵高檔料輕發,低檔料重發,但是輕發的高檔料很容易出酸澀苦味,重發的低檔料碳化焦黑很明顯,而以前的熟茶卻不存在這一情況,或許以前的工藝值得我們借鑒。
8592,是粗枝大葉出好熟茶的代表,由香港南天公司定制,加蓋印章紫色天字,稱“紫天‘’,20世紀90年代初又由香港林奇苑定制,加蓋紅色“天”字,又稱“紅天”,8592的意義在于勐海茶廠在低擋產品里摸到了門路,后來的7592、一公斤熟磚受此
影響不小。
而7262的出現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大益在中高檔料方面實現了突破,值得稱道的是7262絕佳的拼配,雖然用料等級高了,但是他既有高檔料的濃厚,也有低檔茶的香甜,經由此,大益在高中低三線全面開花,初具優勢。
2006年的老茶頭,是大益獨家創制和研發的產品,之后引發了市場的跟風和效仿,大益具有了制定了行業游戲規則的能力,領頭羊的趨勢顯現,金針白蓮與此類似,大益至此牢牢掌握了市場話語權。
2013的丹青,輕發酵的精品,大益黑馬技術的應用,開啟了第三代發酵技術的先河,雖然在后期的輕發酵產品有所缺陷,但是仍舊可圈可點,畢竟新技術不太成熟,穩定性不佳,需要改進。
2015-2016年大益不斷修正輕發酵遺留的缺陷,熟茶品質不斷回升,大家有目共睹,玫瑰大益使用大樹料發酵,再開先例,而使用多年的黑馬技術,也終于申請專利成功,實現了第三代發酵技術的全面應用,這對于業界是一大利好,通觀茶葉界,熟茶達到的技術新高度已經足已讓其他茶類驚嘆了!
至此,大益無可動搖的熟茶霸主地位真正穩定了下來,今后再挑戰大益就需要另尋別路了,小而美、小而精將是其他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后的渥堆發酵將會多姿多彩,熟茶盛世或許到來了!
作者簡介:小小發酵師,中立客觀的普洱茶界觀察人,資深評論員;大益行情網特約市場行情分析師,擅長發酵工藝和技術的研究與改進外,更專注于普洱茶產業、市場的動向和發展!
究竟何時開始有了普洱熟茶?
很多人一定會說——1973年。因為在因為市面上有一款很流行的茶叫“73厚磚”, 被譽為第一批人工后發酵普洱熟茶茶磚。
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普洱熟茶直到1973年才橫空出世嗎?熟茶自己的演變歷程又是什么呢?
我們分5個步驟為大家詳解:前身、記載、工藝、誕生、今世。
普洱熟茶的前身
——紅湯生普
讓我們沿著歷史往前追溯,在龍馬同慶號的內票上有一段話:
“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
“水味紅濃”這個詞,明顯不是用來形容生茶的。但是如果它是熟茶,那么“湯色紅濃”就說得清了。
而龍馬同慶號始創于雍正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35)年。
但這個內票也被許多人質疑:
“萬一這餅茶是存了10年以上的普洱老茶(生茶)呢?湯色紅濃的普洱不一定只有熟茶啊。”
好的,那我們接著往下看。
我們回到1948年,昆明市茶商業同業的一個文件,可以作為它的佐證資料——
文件中寫道七子圓茶(即七子餅茶)的湯色標準為紅湯。它對應的是哪種茶我們如今很難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紅湯的七子餅茶有著一定的發酵度。
如果你覺得,光看湯色標準不夠嚴謹的話,那我們來看看它在制茶工藝方面的紀錄。
熟茶的工藝記載 ——渥堆發酵 了解普洱生茶、熟茶的茶友應該都知道,熟茶比生茶多了一個渥堆發酵的工藝,所以才能一次定性,發酵出“紅濃”的茶湯。
而生茶的制作技藝中,是沒有“渥堆發酵”的步驟的。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但我們翻遍了很多關于云南普洱的紀錄,卻發現,在1939年,就有記載著“渥堆發酵”。
1939年,范和鈞先生來到佛海(今勐海),考察西雙版納茶廠實力。在他的調查結果《佛海茶業》文中清楚的記載了當時的制茶工藝,有渥堆發酵的步驟。
“丙、潮茶一盤灶須高品、梭邊各百五十斤,概須潮水,使其發酵,生香,且柔軟便于揉制。潮時將揀好茶三四藍(約百五十斤)鋪地板上,厚以十寸為度,成團著則搓散之。取水三噴壺勻灑葉上…..潮畢則堆積一隅,使其發酵,熱度高時中心達106度,近邊約92度”。
——范和鈞《佛海茶業》
同樣譚方之(1944)也有很詳細地記載:
“茶葉揉制前,雇漢夷婦女,將茶中枝梗老葉用手工揀出。粗老茶片經剁碎后,用作底茶,撿好之“高品”、“梭邊”,需分別濕以百分之三十水,堆于屋隅,使其發酵。底茶不能潮水,否則揉成曬干后,內部發黑,不堪食用。”
——譚方之
范和鈞和佛海茶廠創始團隊
而1957年,西雙版納茶廠(勐海茶廠)的負責人唐慶陽先生也說過:
“解放以來,西雙版納茶廠打破過去雨季中不能加工的做法,提前在三季度雨季中生產僑(銷)圓茶。經過一定溫濕度人為技術管理,不但控制霉菌生長,而且依然能保存圓茶后發酵滋味醇厚的特點。”
可見,當時的圓茶是做成成品后進行“一定溫濕度人為技術管理”的,也意味著它有一個輕度的后發酵。
而且口感是“后發酵、滋味醇厚”,從各種特征上來說,都和現在的熟茶非常接近。
熟茶的工藝嘗試 ——接近熟茶 1958年,下關茶廠試驗成功緊茶蒸汽高溫快速發酵,全程翻堆兩次,最多15天。
雖然這種發酵的緊茶缺陷較大味道比較奇怪,但仍然為1975年后下關茶廠研制自己的渥堆發酵打下了基礎。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廣州成為重要通商口岸。云南的普洱茶需要調動到廣州才能出口。
同時,由于運輸條件比以往更加便利,發到廣州,香港的云南青茶老味不夠,于是當時以盧鑄勛為代表的香港茶商就想辦法用云南普洱茶進行潑水發酵,他的做法是:
“每百斤茶加水20斤,用麻袋覆蓋使其發熱到75度,翻堆數次,茶約七成干時,裝入面粉包,吊在倉庫里。如果茶包太熱,倒出來抖一下,再放入包中。”
這時候盧鑄勛的茶無論是發酵時間、還是發酵溫度都已經很接近熟茶的要求。但他發酵的目的只是為了追求老茶口感,所以發酵度不夠深。
嚴格意義上來說,盧鑄勛的茶還不算真正的熟茶。熟茶的真正誕生,還是得說回1973年。
熟茶的正式起源 ——熟茶誕生 到了1973年,省茶司接到了一份來自港商的訂單。
港商想要“紅湯”的發酵普洱茶。并拿出了他們想要的樣品——在廣東發酵過的普洱熟茶。
但省茶司的當時并沒有制作過真正的熟茶。他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想了個法子,派人去樣品生產地學習。
于是,由昆明茶廠吳啟英、勐海茶廠鄒炳良為首的七個技術人員,就來到了廣州學習發酵技術。
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茶廠里的老技術人員陳佩仁因故沒能去成廣州,所以較上勁了,向茶廠申請了1噸的粗老茶葉,要自己搞實驗,做出發酵普洱。
去廣州的學習小組回來后,開始在昆明茶廠大規模實驗,照搬廣州的工藝。失敗了好幾次。
因為廣州發酵時是撒熱水,且廣州空氣本身就更濕潤一些,而昆明的氣候條件和廣州不同。
在廣州小組失敗時,陳培仁已經用傳統的方法發酵成功了一批茶,率先生產出當代最早的渥堆熟茶。
而廣州考察小組也反應了過來,把廣州用的冷水替換成冷水,調整工藝后,很快也獲得了成功。
兩個小組的成品拼配在一起,組成了1973年第一批出口到香港的、正式的普洱熟茶。這也是1973年被認定為普洱熟茶元年的始末。
普洱熟茶的今世 ——批量生產 后來,1974年,勐海茶廠、下關茶廠的技術員回廠后分別試驗,各自改進后,勐海有了勐海自己的工藝,下關則結合了前面所說的緊茶蒸汽熱發酵工藝,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
同年1974年,勐海渥堆熟茶試制后開始出口,由于湯色沒有達到預期要求,被稱為云南青;
1975年,勐海茶廠的普洱熟茶基本定型,普洱熟茶園茶7452,7572開始批量生產;下關茶廠則推出出由渥堆熟茶制作的7663。
該茶在1976年后大量出口法國,這就是后面的銷法沱。而昆明茶廠推出7581熟茶磚。
也就是說盡管普洱熟茶1973年是指制作成功,而產品大規模上市是從1975年開始。1973年是以散茶的形式出口的,直到1975年才有第一款壓制成磚的嘜頭茶7581。
所以,普洱茶熟茶的產生經歷了潮茶工藝,緊茶的潑水工藝,再到香港泰國的仿制老茶工藝,最終才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普洱茶熟茶工藝。
經過幾十年的完善,這才誕生了我們現有的普洱熟茶的渥堆技術。形成了各式各樣、?優良品質、口感豐富、溫和順滑的普洱熟茶。
總結: ——普洱生熟區別 劃重點,熟茶誕生的年份—1973年,誕生地—昆明茶廠;熟茶也不是煮熟、炒熟、燒熟,而是人工渥堆發酵,堆熟的。
為避免上當受騙,請牢記,在1973年之前沒有真正的人工渥堆熟茶。(之前的普洱茶,于今天的標準來看,都是普洱生茶。)
也就是說,普洱熟茶從誕生到現在只有48的時間,如果你聽到茶店老板賣著上百年的普洱熟茶,你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區別,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來談論,但簡單來說,可以記住3點:
# 普洱生熟區別 #
1、工藝不同。
生茶的主要步驟是“殺青-揉捻-干燥”。而熟茶的工藝主要步驟是“殺青-揉捻-渥堆-干燥”,多了一個渥堆工藝,發酵度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湯色、口感不同。
生茶茶湯黃亮透明,而熟茶的湯色則是紅濃明亮。生茶清香,熟茶醇厚。
3、性質不同。
生茶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陳化(后發酵),而熟茶是在渥堆的時候已經初步定性。雖然也會“越陳越香”,但變化遠沒有生茶明顯。
還想知道更多的普洱熟茶知識,請關注我們“學茶研習社”。
普洱茶榮譽金獎與金獎的區別是什么?
答:普洱茶榮譽金獎與金獎的區別是:茶的品質、口感、香味不相同。因為普洱茶榮譽金獎比金獎的品質更好,在口感方面具有香、甜、醇、厚、的口感。普洱茶金獎口感方面比普洱榮譽金獎差一些。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66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普洱茶多少年最好喝
下一篇: 普洱作家黃雁簡介普洱市黃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