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林隱白茶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茶葉市場的供需關系。據了解,目前林隱白茶的批發價為每公斤200元左右,零售價為每公斤300元左右。與此同時,由由于今年春茶上市時間較晚,加上受疫情影響,林隱白茶的采摘、加工、包裝等環節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此,該公司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極調整銷售策略,通過線上線下同步推廣,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目前,林隱白茶已成為當地茶葉行業的一張名片。
進入伏天,氣溫攀升,官塘橋街道官塘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榮平和護河隊員們像往常一樣,沿著四明河開展巡河檢查。
朱榮平說,官塘橋村河長是他的另一個身份,每周,他都會和隊員們從顯陽組到走到孟家塘,認真查看河面上有無垃圾漂浮物,河邊有沒有違法釣魚等。“前幾天,我們還清運好幾車垃圾,保護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像這樣管理和保護河道環境,只是朱榮平工作日程表中一項,而他做的更多的,是如何服務好全村的村民。
“
我們村整建制拆遷,土地變少、農民變市民,如何讓大伙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這是村兩委班子的‘頭等大事’。
”
記者了解到,2010年開始,官塘新城建設啟動,作為核心區域,官塘橋村9個村民小組、783戶村民先后拆遷安置。
告別農耕、搬出舊宅,放下鋤頭、換下行頭,幾年來,在“朱榮平們”的努力下,村民們在城里找到實實在在的歸屬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幸福指數攀升。
1
“資金變資產” 村民當白領
隨著征地拆遷,官塘橋村原有的集體資產相繼被拆遷,資產變成現金。朱榮平坦言:“資產全部變現,一度使得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乏力。我們意識到,要實現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必須走‘資產—資金—資產’的轉型之路。”
為此,村委會通過購買、新建、置換商鋪、寫字樓,打造產業樓,發展樓宇經濟,經過這幾年運營,目前,村固定資產約1.5萬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官塘新城,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資產。
官塘橋村的產業樓
“筑好巢,接下來要招引‘金鳳凰’,讓這些資產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朱榮平介紹,今年初,他們采用多種方式,開展大規模招商。目前,已有遠洋地產、江蘇正泰國際貿易、知了教育、江蘇邦華建設有限公司、江蘇福茂建設有限公司等10家中小型企業進駐產業樓,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近200萬元。
企業進來了,村委會還要主動對接,在用工單位和村民之間架起“連心橋”,既幫助企業在當地招納員工,減少用工成本,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加家庭收入。失地村民袁菱,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一家企業找到一份會計的工作,圓了自己的白領夢。“村里想的周到,讓我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工資和福利待遇都不錯。”截至目前,官塘橋村級產業樓招商入駐率完成67%,帶動當地20余名村民實現就業。
2
破解“拆遷綜合征” 發展特色產業
2016年6月,官塘橋村顯陽組的村民住房全部被拆遷,但土地還沒有被征用。“拆遷綜合征”出現,村民搬離原來生活的村莊,進入秀山美苑、南山一品等多個集中安置小區,而新小區離村民自留地有5公里遠,耕種不方便、管理更不易,村民在地里種的蔬菜,經常被偷,村委會接到投訴不斷。
“村集體要發展,群眾要致富,必須找準路徑,利用好本土資源、發揮好本村特色。”村委會召集村民代表,大家一合計,“閑散的土地不就是我們的特色嗎?”考慮再三,最終,大家決定“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源”。
2016年下半年,村委會與128戶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流轉土地378畝,發展苗木經濟,并與村民達成協議,在給付流轉租金的基礎上,收益部分每年再進行分紅。村民朱榮成的4.71畝菜地就在其中,他高興地算了一筆賬:這幾年,僅土地租金、分紅收入每年近10000元,等過幾年滿60周歲,每月還能領取1000元左右的失地保障金。“我現在是住上了高樓,還能坐在家里拿錢!”
“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源”
對于土地流轉,朱榮平則看得更遠,他說,“這部分未征用的土地閑散在拆遷戶手中,在以后征收時難免會有矛盾出現。如今土地流轉為村集體所有,既解決耕種不便的問題,又能讓村民提前得益,更可以避免可能出現的矛盾,一舉多得。”
同時,村委會還與鄰近的茶林研究所、林隱茶博園對接,積極探索茶文化與體驗式鄉村旅游的發展之路,大力扶持本地茶葉品牌化、高端化升級改造,逐漸打造出南山滴翠、林隱白茶等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茶葉品牌,在帶動本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同時,還解決一部分村的就業問題。如今,林隱茶博園還入選鎮江市美麗鄉村游特色旅游路線,每年吸引大批外來游客,感受鄉村風情。
3
“六大紅包” 解決村民后顧之憂
1997年,土生土長的朱榮平來到官塘橋村工作,22年里,他不斷思考、不斷摸索,他深知,只有富民惠民、精準扶貧,建立長效機制,才能源源不斷地輻射所有村民,才能使困難群眾有盼頭、有希望。
近年來,村里的惠民紅包不斷升級,目前包括敬老、助學、助醫、減費、就業、退伍軍人榮譽機制六大類,幾乎覆蓋所有村民,成為村民的“隱性財富”。“村集體發展了,村民可以充分享受發展帶來的實惠。”朱榮平說。
以敬老紅包為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人每月200-400元補貼,現已惠及村民376人、每年發放補貼超過110萬元。助學紅包也是如此,每年考取大學的村民,都可領取2000—3000元不等的助學補貼。新增的就業紅包,則針對失地農民,為他們提供保潔、園藝、保安等公益性崗位,并且在產業樓招商時,開出“村民優先就業”的條件,保證農民失地不失業。
50多歲的孫蓮,在旁人看來也許苦命,常年飽受腎衰竭帶來的痛苦,本不寬裕的家庭每年看病花費10多萬元,幾乎花光全部積蓄。可是,孫蓮卻不這么認為,她享受村里的“助醫紅包”,幾次幫她渡過難關。
朱榮平說,“對個人自費超過1萬元以上的部分按10%的比例給予救助,特殊困難家庭達到20%。”他介紹,在定期走訪中,他們發現孫蓮的病情加重,醫藥費存在缺口,立即由村委會牽頭,為她升級“助醫紅包”的同時,發動愛心募捐,籌集善款一萬多元。
“
我們每年派發的紅包都不少于150萬元,通過派發紅包方式,對村民進行兜底。村民日子過好了,關系也更加融洽,我們村也先后獲得‘全國綜合防災減災示范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項榮譽,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幸福村、文明村。
”
幾年來,他們圍繞“服務村民”這幾個關鍵詞,通過轉變思想、學習借鑒,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 有時候盡管忙碌,但看到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他的心里也樂呵呵地。他總說,“村民們過得好,讓村民們的日子過好了,家家戶戶安居樂業,我就心滿意足,我就高興!”
來源 | 區委組織部
編輯 | 徐晨晨
審核 | 任潔 湯力克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602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