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機構:浙江大學茶學系,浙江杭州310029
養生方法千千萬,有通過飲食養生的,有通過艾灸養生的,還有通過穴位按摩延壽的……各種養生方法層出不窮,那么,平時喝茶有沒有養生功效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現代,很多人都不愛喝白開水,飲料、奶茶喝多又對身體有害,于是紛紛加入喝茶的行列中:“保溫杯里泡枸杞,人到終年不得以”“紅棗配枸杞,喝出好氣色”“飯后一杯茶,減脂輕身兩不誤”,這些言論表明了喝茶益處多多。
消食解膩
飯后或飯前喝些茶,能幫助消化,溶解脂肪,去油膩,潤腸通便。茶還能消除口中異味,如吃了大蒜、大蔥等,只要喝些濃茶,便能祛除口中異味。
利尿解酒
多項研究表明,茶葉有解酒、解煙毒的功效。茶單寧和生物堿結合生成白色的晶體沉淀,通過化學反應可以解煙毒;茶素能刺激腎臟血管,使之膨脹,加快尿的排泄,又可以起到解酒毒的作用。
緩解體力疲勞
很多人都會在夜晚工作的時候,選擇喝茶來提神醒腦,這是因為茶中的茶素可以使我們的神經系統保持興奮,加快血液循環,驅除睡意,消除疲勞感,從而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延緩衰老
茶中的茶多酚有增強人體毛細血管的韌性,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還能保持機體組織的彈性、延緩細胞老化、保護肌膚表皮的細膩柔韌。據日本學者研究,茶多酚抗老化作用,超過維生素E十八倍。
茶文化有著多彩的表現方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茶文化中的養生之道,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國人的青睞。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中的養生之道,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中的養生之道 茶,作為飲料,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也是人們日常起居的必需品,是?開門七件事?之一。許多人對飲茶情有獨鐘。在飲茶品茗這點上,不分男女,沒有貴賤,有身居山村的鄉人,也有寓居都市的富人;既有隨世俗沉浮的士子,也有看破紅塵的僧侶。如有?現代太極拳泰斗?之稱的吳圖南平生就喜歡喝茶,一杯在手,日夜不斷。唐代120歲的高僧從諗,人稱?趙州禪師?,在佛壇創?趙州門風?,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禪法,以詮釋?平常心是道?。清代有位百歲壽星李慶遠,他生前十分欣賞清代學者陸隴其的這段話:?足柴 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驚不辱,不欠人債而起利,不入典當之門庭,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李慶遠說:?此真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長生,不必采靈藥,煉金丹也。?
根據不同的季節喝不同的茶葉,使其?各盡其能?地在體內發揮作用,是壽星們以喝茶達到養生目的的喝茶方式之一。春天飲花茶可以散發冬天積存在體內的寒氣,促進人體陽氣的產生;綠茶性味苦寒,夏天飲之可以消暑去熱,解毒止渴;青茶不冷不熱,秋季飲之能消除體內余熱,恢復津液;而紅茶味甘性濕,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冬季飲之能助消化,補身體,使身體強壯。
作為茶葉的發源國,我國有著名目繁多的各類茶葉,六安瓜片就是其中的一種。生長在風光秀美的大別山區的六安瓜片,是綠茶中唯一一種無梗無芽的片茶,其獨特性還在于在著名的史學巨著《紅樓夢》中,她多次被提及。她是當時達官貴人的必需品,可見其對當時生活與養生的重要性。
喝茶有益,但凡事不可過度,喝茶也是如此,喝茶過多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甚至導致心肺功能異常。因此民間有不飲過濃茶、不空腹飲茶、不飲隔夜茶等說法。。
那么,飲茶為何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呢?祖國醫學認為,茶能清心神,醒睡除煩;涼肝膽,滌熱清痰;益肺胃,明目解溫。李時珍《本草綱目》云:?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現代醫學則指出:人的衰老與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過度氧化作用有關,而這種氧化又和一種叫自由基的物質有關。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和咖啡堿及維生素C、E等對自由基有著很強的清除效果,這便是茶能養生益壽的奧秘所在。
茶文化與養生的關系 1、茶之為藥用,歷史悠久:
中華醫藥學是一個豐富寶庫。茶之為藥用,歷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記載。如《本草》、《藥書》、《華佗食論》、《茶譜》等都記載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壽延年等20多項功效。唐代大醫藥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稱:?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幾乎神化了茶的藥用價值。
隨著現代茶葉生物化學的深入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分離和鑒定茶葉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種,并經過多種實驗和臨床證明,茶葉的藥理作用還有減肥、降壓、強心、補血、抗動脈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國醫藥界又從綠茶中提取一種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臨床證明有調節血酯、抗凝促纖溶、改善微循環、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是茶藥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飲茶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有人預言,茶葉將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健康飲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學飲茶的適量飲茶,可以說,茶對人體健康長壽有百利而無一害。這正是中華茶文化與養生關系密切的物質基礎。
2、茶文化與養生:
綜上所述,中華茶文化是我國傳統飲茶風習和品茗技藝的結晶,具有東方文化的深厚意蘊。而貫穿中華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傳統哲學思想影響,并與禪之興起關系密切。歷代相襲而不易。而中國的養生學歷來把培養德行作為養生的第一要義。如明代著名養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箋》,曾把茶道與中國養生學精神之吻合。明代顧元慶《茶譜》曾引《夢余錄》記載:?大中三年東京一僧一百三十歲,宣宗問服何藥?云:性唯好茶?,善哉!
據史書記載,公元九世紀中國茶傳入日本。日本建仁寺開祖,入唐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榮西著有《契茶養生記》一書。稱?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同樣深刻闡明茶與養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華茶文化(中華茶道)與日本茶道有著本質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國唐代的徑山文化,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到明代中期,經紹鷗、利休等人總結和倡導,逐漸演變成為既具宗教哲理(所謂?和、敬、清、寂),又有著嚴格繁瑣的程序的文化體系,被譽為?宗教的美學?。
而中華茶道則因時代不同,茶類不同而形成不同類型的茶道和儀式,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縟節,而是著意于品嘗和發揮各種茶類的色香韻味,追求一種融洽寬松的氣氛,達到?釋躁平矜,怡情悅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儀式與科學飲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價值、養生價值和欣賞價值三者有機結合了起來,實在是一種精神和物質和諧結合的活動。這正是中華茶道兼有健身與養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華茶道能夠從古到今,從宮廷到民間,從文人到僧侶,從中原到邊疆流傳不息,并達到空前繁榮的原因。
?
茶葉在我國最早是作為藥物使用,以前把茶葉叫茶藥。最早的藥理功效的記載是在《神農本草》里面說神農“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他寫了《傷寒論》,對茶這樣評論說:“茶治膿血甚效”,就是鬧肚子、拉膿、拉血喝茶就有用。名醫華佗也講了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意思是喝茶能夠振奮精神,加強你的思維。陸羽在《茶經》里也記載了很多茶的功效。唐代大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書中說:“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
現代,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已證明茶葉的功效成分很多,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對人體的身體功能有很多的好處。有人甚至把茶多酚叫做“第七營養素”。我們知道食品有六大營養元素,現在有人把茶多酚提高到這個高度,表示茶的功效成分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非常大。現代醫學有一個學說叫做“自由基病因學”,它還全面解釋了“茶為萬病之藥”的說法。
什么是自由基?
我們以前學化學的時候,知道一般的化學反應就是共價鍵的斷裂。它是異裂的,使電子跑到某種質子上,而另一種質子就缺失了電子,形成離子。我們家里的鹽就是氯化鈉,鈉陽離子和氯陰離子在這個水里共存,所以它是很穩定的。
自由基是共價鍵斷裂時電子均分,大家一人一半,均裂是每個質子帶一個電子,就成了一個不成對的電子。不成對的電子很不穩定,它很活躍,為了讓自己穩定下來,必須要去找一個配對,所以自由基會去攻擊人體細胞,以讓自己穩定下來。
自由基對我們身體有很多的危害。尤其過量自由基,它會引起人體很多問題,包括腫瘤、心血管病、炎癥、色斑、皺紋、白內障甚至衰老。
我們身體里面的細胞功能衰退了,或者組織已經壞死了,是因為我們身體里面的細胞的核酸包括遺傳物質DNA、RNA、蛋白質和脂質受到自由基攻擊發生了異常,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膜的氧化還原性都發生了變化。
過多的自由基引起我們身體里面的細胞的核酸包括遺傳物質DNA、RNA、蛋白質和脂質損傷后,造成很多生理異常,這個叫做自由基病因學。
據統計上萬種的慢性疾病、老年病包括衰老,都是自由基引起的,這是致病的禍首。這個自由基學說,現在也是醫學界公認的一種學說,它能夠解釋很多問題,現在還是深入人心的。
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東西能清除自由基,它就可以預防上萬種的疾病。
目前能夠找得到比較好的自由基清除劑有幾種。維生素C和維生素E是全世界發現得比較早的、大家公認的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物質。后來我們發現茶葉里面的茶多酚,尤其是它里面的兒茶素能夠清除自由基的基團,茶多酚中的羥基比維生素類更多,是否意味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維生素類更強呢?大量實驗證實了茶多酚、兒茶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維生素類要強很多倍。
茶葉如何清除自由基?
我們已經證實了茶通過抑制氧化酶與誘導氧化的過渡金屬離子絡合或者直接清除自由基等途徑來清除自由基。正是因為茶葉本身既含有維生素,還含有清除自由基能力更強的茶多酚類物質,能夠預防疾病,所以“茶為萬病之藥”。
非常有意思,國外研究做了一項實驗,不同抗氧化活性的食物應該吃多少才能起到保健作用呢?研究發現,你可以每天吃5個洋蔥,你可以每天吃4個蘋果,你也可以每天喝1瓶半紅葡萄酒,或者12瓶啤酒,或者2斤多的橙汁,只有這樣每天才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防止自由基入侵。但是,你也可以選擇每天喝兩杯茶(300毫升),它的抗氧化效果是一樣的。
所以,你愿意每天吃5個洋蔥呢?還是愿意每天喝兩杯茶呢?
從理論上講,每天喝兩杯茶就可以起到日常保健作用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441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閑話茶席設計
下一篇: 鐵觀音的品飲技藝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