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產品質地純黑,大小均稱,光澤適宜;且附有較完整的正方形體,閃光性能強;釉色美麗,近于烏金;從原料選用、坯料配方、坯式釉式選擇、溫度控制到工藝規律的掌握都基本成功。其特點為:“釉色黑如漆,銀斑瑩如星,瓷器重如鐵,擊聲響如磐。斑點光耀奪目,注入清水,銀光爭瑩;注入濃茶,金光閃耀,精美脫俗。”其造型、釉彩等傳統風格和物質顯微結構,均與宋代真品達到“形似、神似、質似”。
鷓鴣斑盞是釉裝飾的工藝燒制而成。因燒制條件要求非常高。點彩釉窯變鷓鴣斑。成為極為稀少的名貴品種。
鷓鴣鳥的羽毛為紫赤相間的條紋,外觀同鵪鶉、沙雞相像,胸羽白點正圓如珠,為其他鳥類所沒有,“鷓鴣斑”就是鷓鴣鳥其胸部遍布白點正圓如珠的羽毛,因為這種胸部散綴圓珠白點的羽毛,正是鷓鴣所獨具的風韻。“鷓鴣斑”的燒成比“兔毫”難,因此比“兔毫”更名貴,這點從古窯址的發掘就可以看出。在建陽永吉鎮古窯址“兔毫”瓷片到處都是,而“鷓鴣斑”的瓷片幾乎見不到。
建盞在宋代成為皇家貴族不惜重金追求的寶物,也是文人爭相題詠的珍品。北宋皇帝徽宗在《大觀茶論》、書法家蔡襄在《茶錄》里面均明確指出,建盞是最適合點茶和斗茶的茶器。
那么除了我們常知的“茶色白,宜黑盞”、“坯微厚,熁[xié]之久熱難冷”,以及特有的兔毫、鷓鴣斑、曜變等釉色斑紋外,在器型上,建盞又有什么獨特之處,使得宋代斗茶家的獨愛之呢?
1、盞心
盞心的圓是茶粉的量器,宋朝點茶用約一錢七的茶粉(約5-6公克),剛好填滿盞心。
2、止釉線(施釉線)
第一次注水到第一道折沿(止釉線),狹窄的盞心方便調膏,調膏的水量剛好使這止釉線位于這個位置,而這止釉線也是燒制時必須的,否則易流動的釉若沒這道折沿,會流至匣缽造成沾黏變成廢品。
3、盞壁角度
點茶前后需要六次注水,由于接近45度角敞開的盞壁,使漸漸升高的水面形成開闊的空間,點茶時易于擊拂。
4、指溝
近口緣處盞壁內折,此處盞內有一條“指溝”,溝上還有一條凸出的折沿。這恰到好處的設計,剛好吸收掉擊拂時波濤洶涌的茶湯能量,使茶湯不致溢出。而且快速充點時,即便偶爾的失控,折沿能夠將失控的茶湯阻擋、回流到茶碗內,不至于溢出。
5、口緣
盞的口緣微撇,品飲時非常適口,以時下的說法,便是“符合人體工程學”。
6、胎體
上薄下厚的胎體造成重心下壓,茶盞不容易翻倒。因而,建盞有一種金雞獨立般的挺拔沉穩感覺。而建盞的黑釉襯托著如粥面的茶湯形成強烈對比,陰陽調和,也方便檢視斗茶時湯花退去所露出的水痕,建盞因而成為斗茶的利器。
這些實用性使得建盞最適用于宋代的點茶方式與手法,也呈現出其獨特的美。建盞的美是深層的美,美在他簡單俐落的線條,美在他未經釜鑿的色彩變化,這是一種氣質與意境之美,而非膚淺的形色之美~
建盞因燒制窯口——建窯地處宋代建州府轄地,位于今天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后井村、池中村一帶而得名。建窯創燒于晚唐、五代;盛于宋;敗于元、明,以燒造黑釉瓷器為主,其中位于今天水吉鎮后井村窯址,窯長135.6米是國內考古挖掘發現最長的古龍窯。宋人追求極簡、留余的人文思想和藝術品位,造就了建盞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中的特殊意義和崇高地位,作為黑釉之典范將黑釉瓷器推上中國陶瓷歷史的最頂峰。建盞作為宋代社會特殊的文化載體,伴隨著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對于整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陶瓷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盞因茶而興,茶因盞而妙”,談及建盞就避不開茶。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 茶文化 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國 茶文化 與茶具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唐代以前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那一時期的茶具、酒具混用;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愛典雅精致的“點茶”藝術,斗茶之風盛行,建盞等黑釉瓷茶具發展達到鼎峰;元未、明初沸水沖泡清飲這種更簡便、純粹的“沏茶、泡茶”文化興起,黑釉瓷茶具逐漸被青、白釉瓷茶具取帶沿用至今。
“宋人茶事,由盞開始”,宋代之所以是建盞的鼎盛期,與斗茶之風盛行密不可分。宋代文人雅士皆醉心于藝術雅玩,盛行評比調茶技術與茶質優劣的"斗茶"、"茗戰",所用茶具以黑釉瓷茶具為貴,其中又以建盞最為著名。宋代名士不論是山居品茶要的那點淡然清遠,還是交友唱和時的暢快交談,皆有以盞入詩的雅趣,這無疑體現了宋人對建盞的珍愛與推崇。如: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書法家黃庭堅的“纖纖捧,冰瓷瑩玉,金縷鷓鴣斑”;“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雪落紅絲硙,香動銀毫甌”;楊萬里的 “恰有乘風客,來分半日閑。自煎蝦蟹眼,同淪鷓鴣斑”等等。【池盞堂】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276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堡茶的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