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茶農金林生:讓婺源綠茶品牌走向世界

品茶 2023-11-14 14:02:21

茶(cha)農金林生:讓婺源綠茶(cha)品牌走向世界

5月的婺源大地,層巒滴翠,溪流吐玉。在賦春鎮辛田村的金山標準化有機園里,金林生正在和其他茶農們一起查看雨后茶葉長勢。蒙蒙的細雨,把幾千畝茶葉觀光園澆灌得格外碧綠,也讓茶園增添了幾分馨香。不遠處的茶園里,三三兩兩的茶姑正在林中采制雨水澆潤過的綠茶……茶園主人金林生告訴筆者,他的夢想是要讓婺源綠茶品牌打響(xiang)全國,走向(xiang)世界。

今年50多歲的金林生是婺源賦春鎮辛田村人,出生貧寒的他13歲輟學,16歲跟師學打鐵,出師后靠打鐵維生。但是在當鐵匠期間,他始終有一個“綠茶夢”——把婺源的綠茶品牌做響做亮,讓婺源茶葉品牌走向全世界。

金(jin)(jin)林(lin)生(sheng)(sheng)(sheng)祖祖輩輩種茶(cha)(cha),他(ta)不甘(gan)放(fang)棄(qi)種茶(cha)(cha)這(zhe)個行(xing)業。1982年(nian),25歲(sui)的(de)(de)(de)金(jin)(jin)林(lin)生(sheng)(sheng)(sheng)放(fang)棄(qi)了(le)打(da)鐵,拿出東(dong)拼西(xi)湊的(de)(de)(de)1000元錢(qian)承包(bao)了(le)村里的(de)(de)(de)62畝茶(cha)(cha)園(yuan)(yuan)(yuan)。由于(yu)開始不懂行(xing)情,他(ta)的(de)(de)(de)茶(cha)(cha)園(yuan)(yuan)(yuan)頭(tou)一(yi)(yi)年(nian)就把本錢(qian)全(quan)部(bu)虧掉,家人(ren)曾勸他(ta)放(fang)棄(qi)茶(cha)(cha)園(yuan)(yuan)(yuan),同村人(ren)也在(zai)背地里嘲(chao)笑(xiao)他(ta)。天性倔強的(de)(de)(de)金(jin)(jin)林(lin)生(sheng)(sheng)(sheng)沒有放(fang)棄(qi),為(wei)了(le)學好制茶(cha)(cha),他(ta)連續四天四夜(ye)沒有合眼,第五天打(da)個盹(dun)后又接著干。在(zai)他(ta)的(de)(de)(de)執著下(xia),第三年(nian)他(ta)承包(bao)的(de)(de)(de)茶(cha)(cha)園(yuan)(yuan)(yuan)扭虧為(wei)盈,他(ta)本人(ren)也成(cheng)為(wei)村里的(de)(de)(de)第一(yi)(yi)個“萬元戶”。在(zai)金(jin)(jin)林(lin)生(sheng)(sheng)(sheng)的(de)(de)(de)悉心經營下(xia),金(jin)(jin)山(shan)茶(cha)(cha)園(yuan)(yuan)(yuan)的(de)(de)(de)面積不斷擴大(da),1995年(nian),金(jin)(jin)林(lin)生(sheng)(sheng)(sheng)的(de)(de)(de)茶(cha)(cha)葉基地面積擴大(da)到2000畝,2012年(nian)他(ta)的(de)(de)(de)茶(cha)(cha)葉面積再次擴大(da)到6000多畝。

金林(lin)(lin)(lin)生(sheng)知道,要(yao)想讓茶(cha)(cha)(cha)(cha)(cha)(cha)葉打出品(pin)(pin)牌(pai)必須從提(ti)升(sheng)茶(cha)(cha)(cha)(cha)(cha)(cha)葉品(pin)(pin)質入手(shou),為(wei)此(ci)金林(lin)(lin)(lin)生(sheng)堅持走有機綠茶(cha)(cha)(cha)(cha)(cha)(cha)發展(zhan)道路。茶(cha)(cha)(cha)(cha)(cha)(cha)園不施化肥,全(quan)部用農家有機肥;茶(cha)(cha)(cha)(cha)(cha)(cha)葉不噴灑農藥(yao),而用太(tai)陽能燈捕蟲(chong)(chong)。金林(lin)(lin)(lin)生(sheng)還創造性地開辟(pi)了一(yi)條(tiao)“茶(cha)(cha)(cha)(cha)(cha)(cha)園雞”模(mo)式,把雞養在茶(cha)(cha)(cha)(cha)(cha)(cha)園里。這樣既能滅掉茶(cha)(cha)(cha)(cha)(cha)(cha)葉蟲(chong)(chong)子,雞糞又能為(wei)茶(cha)(cha)(cha)(cha)(cha)(cha)樹提(ti)供好的(de)肥料。茶(cha)(cha)(cha)(cha)(cha)(cha)葉對生(sheng)長(chang)環境(jing)的(de)要(yao)求極高,為(wei)此(ci)金林(lin)(lin)(lin)生(sheng)花大價格(ge)從外地購(gou)進桂花等名貴樹苗,按照每5、6米(mi)的(de)標準(zhun)逐一(yi)栽種(zhong),提(ti)高茶(cha)(cha)(cha)(cha)(cha)(cha)葉的(de)香度。他還花費數萬元(yuan)把茶(cha)(cha)(cha)(cha)(cha)(cha)園中的(de)一(yi)條(tiao)小(xiao)河修壩(ba)筑堤,增加蓄水量(liang),以提(ti)升(sheng)茶(cha)(cha)(cha)(cha)(cha)(cha)園霧(wu)氣濃度。

2006年在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上(shang),金(jin)山(shan)茶(cha)園所產(chan)的(de)林(lin)生茶(cha)第五(wu)次(ci)被評(ping)為金(jin)獎;在2007年(nian)(nian)舉(ju)辦(ban)的(de)江西省茶(cha)葉博覽會上(shang),金(jin)林(lin)生產(chan)的(de)0.5公斤茶(cha)拍出(chu)11.8萬(wan)(wan)元(yuan)(yuan)的(de)天價,他(ta)(ta)本(ben)人(ren)也被評(ping)為“江西綠茶(cha)王”。2012年(nian)(nian)他(ta)(ta)的(de)金(jin)山(shan)有機(ji)茶(cha)園年(nian)(nian)產(chan)優質有機(ji)茶(cha)870噸(dun),年(nian)(nian)收入達6100萬(wan)(wan)元(yuan)(yuan)。

金林(lin)生在(zai)追逐夢想的(de)過程中,時刻不忘帶領群眾(zhong)一起致富,在(zai)1984年茶園扭(niu)虧(kui)為盈的(de)第(di)一年,他(ta)就給(gei)每(mei)個工人(ren)發放了一輛自行車。現在(zai),他(ta)采用公司(si)+基地+農(nong)戶的(de)方式帶動群眾(zhong)種植茶葉(xie),共同(tong)致富。談(tan)起新(xin)的(de)夢想,金林(lin)生告訴(su)筆者,他(ta)要讓婺源綠茶香飄四方,帶領更多(duo)的(de)鄉親致富。

茶 | 婺源綠茶簡史

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會把一切與農業、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于神農氏(shi)。而(er)中國(guo)飲茶起源于(yu)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er)衍生出不(bu)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茶是神(shen)農(nong)在野外以(yi)(yi)釜鍋煮(zhu)水時(shi),剛好(hao)有幾片(pian)葉子飄進鍋中(zhong),煮(zhu)好(hao)的水,其色微黃,喝(he)入口中(zhong)生津止渴、提神(shen)醒腦,以(yi)(yi)神(shen)農(nong)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fa)現 。

 這一說法(fa)認為茶 “ 最(zui)初(chu)是(shi)作為藥(yao)用進入人類社(she)會的(de) ”,是(shi)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zui)普遍的(de)說法(fa)之一?。

有(you) “ 紅綠(lv)黑白黃 ” 五色特產,綠(lv)茶(cha)在其中(zhong)最負盛名。

婺源(yuan)位于中國傳統綠茶產區的金三角中心(xin),境內群山高聳,山澗汩流(liu),氣候(hou)(hou)溫潤,雨量充(chong)沛(pei),一(yi)年四(si)季云霧繚繞,寒暑溫度分明,加之土層較厚(hou)(hou),土壤肥沃,具有茶樹(shu)生(sheng)長得天獨厚(hou)(hou)的氣候(hou)(hou)環境和土壤條件。

 所以 綠茶產(chan)業 一(yi)直以來就是婺源的支柱(zhu)產(chan)業之一(yi)。

唐代? ,“ 茶圣 ” 陸(lu)羽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 —— 《 茶經(jing) 》。

書中所提的 歙(she)州 即(ji)歷史上(shang)的徽州早期,州府在(zai)歙(she)縣(xian)(xian),地域(yu)包括(kuo)現今安徽黃(huang)山市轄地域(yu)、宣城(cheng)市績溪縣(xian)(xian)、旌德縣(xian)(xian)和(he)石臺縣(xian)(xian)南部以及(ji)江西省婺源縣(xian)(xian)。

根據此(ci)記載,婺源茶無疑是(shi)歙(she)州(zhou)茶的代表。

同(tong)時,陸羽在《 茶(cha)經 · 八之出 》中列出了(le)唐代產(chan)茶(cha)的八個道、四十三個州郡、四十四個縣(xian),婺源位(wei)列其(qi)中,說明婺源在唐代就是中國著名的茶(cha)區。

宋代 ,婺源產制的茶葉已出類拔(ba)萃(cui),“ 謝源茶 ” 列為全國的 “ 六大絕品 ” 之一(yi)?。

嘉靖年間 ? ,縣人汪(wang)宏(時任(ren)吏部(bu)尚書)以本縣大畈靈(ling)山茶(cha)進貢(gong)皇帝,獲得皇帝欽賜(si)的 “ 金竹峰 ” 金字匾額,被列為貢(gong)品。

至? 乾隆間,婺源茶(cha)葉被列為(wei)中國外(wai)貿出口的主(zhu)要(yao)物(wu)資之一,并以 “ 中國綠(lv)茶(cha) ”?為(wei)名開始精制外(wai)銷,獲得了國際茶(cha)界的贊譽。

清? 宣統二(er)年(1910 年),在清廷(ting)農工(gong)商部南(nan)京舉辦的勸業(ye)會上,思(si)口龍騰村俞杰然創辦的 “ 祥馨永 ” 茶(cha)廠精(jing)制的珠蘭窨花茶(cha)被選為展(zhan)品獲(huo)金獎,江(jiang)灣曉起村汪晉和創辦的 “ 汪晉和 ” 綠茶(cha)獲(huo)一等獎。

民國? 四年(1915)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 “ 慶祝巴拿馬(ma)運河開航太平(ping)洋(yang)萬國博覽會 ” 上,婺源綠茶展出并獲得多(duo)個(ge)一等獎(jiang)獎(jiang)項(?思(si)口龍騰村俞祥馨“ 協和昌 ”,段莘(xin)裔官村汪(wang)益(yi)“ 益(yi)芳(fang) ”,思(si)口延村金氏“ 鼎盛隆(long) ”)和二等獎(jiang)(?江灣(wan)曉(xiao)起村 “?汪(wang)晉和 ” )。

1995年底?武口茶場與溪頭鄉茶廠 ? 的(de)茶產品通過(guo)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shi)品發展中(zhong)心的(de)檢測認證開始試(shi)水(shui)有機茶的(de)出口貿易。

1996年5月婺(wu)源大(da)鄣(zhang)山 “ 云霧茶(cha) ” 獲得中(zhong)國首批8個綠色食品(pin)AA級名單中(zhong),唯一的茶(cha)類產品(pin)綠色食品(pin)證書。

1997年起,根據歐(ou)盟有機(ji)法規2092/91,連續(xu)通(tong)過歐(ou)盟有機(ji)食品認(ren)證機(ji)構BCS認(ren)證,依照日本、美國、瑞士(shi)有機(ji)法,通(tong)過日本JAS、美國NOP、瑞士(shi)BIOSUISSE有機(ji)認(ren)證。

1999年8月 婺源綠(lv)茶 榮(rong)獲(huo)中國 99 昆(kun)明(ming)世博會金獎。

2000年,婺源有機茶(cha)農協會申請并加入(ru)了 “ 國(guo)際公(gong)平貿易標簽組(zu)織 ”( FLO ),成(cheng)為(wei)我國(guo)第一個(ge)加入(ru) FLO 的協會。( FLO 創立于1997年,作為(wei)廣受認可(ke)的國(guo)際標準認證(zheng)組(zu)織及公(gong)平貿易標簽發(fa)行團(tuan)體,FLO 在非洲(zhou)、亞洲(zhou)及拉丁美(mei)洲(zhou)50多個(ge)國(guo)家和地區定(ding)期檢驗及認證(zheng)多種產品。)

2005年8月1日,為(wei)提升(sheng) 婺源(yuan)綠(lv)茶 的綜合競爭力,失落了半個多(duo)世(shi)紀(ji)的?“ 婺源(yuan)綠(lv)茶 ” 承(cheng)載著歷史(shi)與榮(rong)譽,作為(wei)商標正(zheng)式啟用,數十個婺源(yuan)綠(lv)茶品牌有了統一(yi)的身(shen)份標識!

 2014年婺(wu)源綠茶制(zhi)作技藝正式列(lie)入國(guo)家級(ji)非物質文化遺(yi)產代表性項目名(ming)錄。

2017年9月15日婺源榮獲(huo)國家(jia)級(ji)出口(kou)農產品(茶(cha)(cha)葉)質量安全(quan)(quan)(quan)示范區以及(ji)全(quan)(quan)(quan)國重點產茶(cha)(cha)縣稱號,成為江西省首個出口(kou)茶(cha)(cha)葉質量安全(quan)(quan)(quan)示范區,茶(cha)(cha)葉出口(kou)創匯(hui)位居全(quan)(quan)(quan)省第(di)一。

 2018年,婺源綠茶被農(nong)業農(nong)村(cun)部認定(ding)為 “ 國(guo)家特色農(nong)產(chan)品優勢區 ” ,“ 婺綠 ” 的發展(zhan)也進一(yi)步注入了活力。

2019年(nian)5月,婺源(yuan)大(da)鄣山有機茶(cha)園(yuan)在意大(da)利被授予 “ 卡洛·斯卡帕國(guo)(guo)際園(yuan)藝獎 ” ,這是中國(guo)(guo)企業首次(ci)獲(huo)此殊榮,有效傳遞了婺源(yuan)綠茶(cha) “ 天人合一 ” 的品牌理念(nian)。

另據國外資料顯示,早在 1935年 美國學者? 威廉·烏克斯? 在其出版的世界茶史巨著 《茶葉全書》 中就稱

這就是曾經被海內外各國友人心心念念的中國好茶 —— “ 葉質柔軟,細嫩而光滑,湯色澄清而滋潤 ” 的? 婺源綠茶 ?啊!

2020年3月(yue)16日 第(di)二屆(jie)婺源油菜花(hua)旅游文化節(jie) 《 花(hua)田茶(cha)會 》

 《 中(zhong)國一分鐘?· 婺源綠茶 》



本文經? 一葉徽州 ?收集(ji)整合 編輯后發布

部分(fen)圖片及相關資料(liao)來自網絡無法溯源?· 侵刪

有什(shen)么關(guan)于”茶”的文章或詩?

倡導茶為國飲

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楓先生這幾天十分高興,他今年3月向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提交的一份《關于確定茶為中國“國飲”的建議提案》終于有了回音。6月25日,中國農業部正式答復劉楓先生,認為倡導茶為“國飲”很有意義,將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工商總社、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對確定茶為“國飲”工作予以推動、支持。

提倡“茶為國飲”并非自今日始。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提及“茶之為飲,發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稱茶為“葉嘉”,有“葉嘉酬賓”的記載,并有“活水還須活火烹”的煮茶經驗;宋代范仲淹有詩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稱茶香比蘭花之香更勝一籌;而孫中山先生則明確倡導茶為國飲。

考古發現證實茶為國飲有著十分豐厚的實物依據。陜西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御用系列金銀茶具、浙江長興顧渚山發現的唐代貢茶院遺址和茶圣陸羽行蹤遺跡、福建建甌發現的宋代北苑貢茶摩崖石刻碑文、河北宣化出土的遼代古墓道煮茶、奉茶、飲茶的壁畫,以及中國茶走向世界各地的種種歷史見證,足以證明茶為國飲順乎歷史,合乎國情。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國人認知。以茶會友,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漸成社會時尚。1999年,福建省茶葉學會發出倡議:提倡茶為國飲,使茶在推進社會文明中發揮獨特作用。今年3月,第三次全國茶文化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全體與會者再次倡議:提倡茶為國飲。他們認為,提倡茶為國飲,不僅符合清廉節儉精神,而且也是愛國、支持民族文化的實際行動。

遺憾的是,雖然“茶為國飲”的呼聲已經叫了多年,卻沒有能引起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我國的主要產茶區雖然也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茶文化活動,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熱鬧,茶文化的學術研討流于形式,缺少學術性,茶文化的出版物雖然不少,但內容空泛,質量不高。

就我國的茶產業而言,現狀也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介紹,全國至少有8000萬人的生計跟茶有關。從業人員雖然堪稱世界第一,但茶葉地位卻排不上世界第一。我國茶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不如印度和肯尼亞,在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無幾,近年來我國茶的國際地位甚至還呈下降趨勢。由于粗放式生產經營,茶的品牌蕪雜,精品太少。我國的品牌茶有數百種,僅浙江就不下80種,最出名當數西湖龍井,但在國外的知名度也不高,真正能走出國門的“名茶”屈指可數。英國雖不產茶,而“立頓茶”卻風靡全球。我國雖說有許多部門在管茶,包括農業、林業、供銷、經貿等,從種植、加工到出口,都有不同的部門分管,但結果卻是互相制約,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費。

與我國相比,我們的鄰國對茶的重視程度要強得多。在日本和韓國,都已經將茶定為“國飲”,日本更是提出讓每個小學生每天喝一杯茶。筆者曾赴日本采訪,所到之處,主人敬上的基本上是茶,而且屢屢說明“這是貴國傳入我國的福祉”。回過頭來看中國,中小學幼兒園大多不教學生如何飲茶,更不必說指定讓學生每天喝一杯茶。許多孩子從小長大幾乎全是以喝可樂解渴,甚至不知茶的滋味。

倡導茶為國飲,與國人的健康直接相關。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鋅、核糖酸等,對男女老少都有益。研究表明,飲茶能起到“三增、三抗、三降”作用,即增力、增智、增美;抗衰老、抗輻射、抗癌癥;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這樣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大好事,當然該向國人大力地推薦和倡導。

應該說,在中國推行“茶為國飲”并不會太困難。在中國,茶葉基地遍布全國17個省、900多個縣,茶葉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國茶館更是超過萬家。喝茶已經成為中國百姓日常的必需。倡導茶為國飲,可以讓茶文化在中國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提高中國茶的國際地位。

倡導茶為國飲是一項具體務實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的合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比如設定“國飲日”,舉行各種茶事活動,大力弘揚茶文化;編寫《中國茶讀本》,普及茶的知識;開設名茶市場,做大茶葉產業;制定茶葉標準,提高中國茶葉的質量;以及在國民中倡導不抽煙、少喝酒,養成多喝茶的習慣,尤其在中小學幼兒園推行每天喝上一杯茶,以扭轉青少年的飲料消費習慣。等等。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筆者以為,飲茶是健身的良藥,是生活的享受,是修身的途徑,是友誼的紐帶。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支持“茶為國飲”的倡議。

外國人品茶

在現代信息社會中,那些忙得腳不沾地的外國人羨慕死了中國人喝茶的那份情調。然而,茶千種,味萬種,外國人喝茶卻獨有特點。

日本人對茶情有獨鐘。喝的主要是綠茶,其中有一種玉綠茶,茶葉綠得微藍,有幽幽的感覺。用古茶碗、立橢形茶盅等茶具來沖泡,茶葉澀中有甘,甘中又分化有濃郁的玉米香,有若林莽沐雨的感覺。茶道多用粗瓷舊碗,有自謙自重之意。

美國是個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的人喝茶。美國的茶銷售額每年超過10億美元。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都是罐裝的冷飲茶。美國人與中國飲茶不同,大多數人飲的是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在冰箱里冰好,然后啜飲。遺憾的是,由于這茶以涼為上,便沒有中國茶沏出的那份品味、那份溫煦、那份繾綣,所以,茶的味道大打折扣。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但德國人的飲茶,有些既可笑又可愛的地方。比如,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熏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干做成的,里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花味之遠香;德國花茶,求花瓣之真實;德國之花茶,須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澀酸味。

德國人也買中國茶。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把放在細密的金屬過濾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于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即可,之后竟將茶葉倒掉。有一位中國人到德國人家中作客,發覺其茶味兒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有創舉”的“沖茶”功夫。

據說德國柏林有一家中國人開的餐館,餐館新辟飲茶和茶藝業務,店中宜興茶壺、細瓷茶杯等茶具一應俱全,已有專門培訓的服務生服務,但價錢相當貴。雖如此,德國人也樂意來這里享受地道的中國茶藝。因為席位少,常常要7天前預定席位,出現“排隊飲茶”的奇觀。

佛理與茶理

談到中國的茶文化,人們經常注意到與佛教有重大關系。日本還經常談到“茶禪一味”,中國也有這種說法。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發展與禪宗有很大關系,這是因為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在茶文化發展中相配合。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禪宗主張以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里清靜,無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很接近,有利于凈化自己的思想。禪宗其次主張逢苦不憂,得樂不喜,無求即樂。這也與道家清靜無為得思想接近。

禪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覺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種“悟”,所以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道家從飲茶中找一種空靈虛無的意境,儒士們失意,也想以茶培養自己超脫一點的品質,三家在求“靜”、求豁達、明朗、理智這方面在茶中一致了。但道人們過于疏散,儒士們終究難擺脫世態炎涼,倒是禪僧們在追求靜悟方面執著得多,所以中國“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

熟悉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學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道帶到日本的又是僧人,即榮西和尚。所以日本茶道以及“茶禪一味”說法也源自中國。在向海外傳播中國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這一點說,佛家茶文化是起了帶頭作用的。

茗品匯聚——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古今名茶有千種之多,從中選出最著名的名茶,過去就有中國十大名茶之說。但具體指那十大名茶,說法不一。這里是根據歷史影響、產量和著名程度等綜合因素,選出了下列十大名茶,予以簡介。

1、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四次到天竺、云棲、龍井等地察看龍井茶的采制并作詩贊美。還傳說曾將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年年采制進貢。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采制工藝所形成的。采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制成。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鐘后,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云、虎、梅"五個品類。長期以來,西湖龍井茶已成為禮尚往來的禮品茶、友誼茶。在國際交往中曾發揮過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國宴茶話會上是清廉的象征。

2、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于我國著名風景旅游勝地江蘇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唐代陸羽《茶經》中有關茶產地中提到"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洞庭山所產的茶葉,因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后來清代康熙皇帝品嘗此茶后, 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產, 改定名為"碧螺春"。

碧螺春采制工藝精細,采摘1芽1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采回后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制成,炒制要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后,續加熱水沖泡2-3分鐘,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于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后,鮮爽怡人。

3、黃山毛峰

黃山地區,由于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云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于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后),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后,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于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于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后,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征。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4、婺綠(屯綠)

婺綠是指江西婺源的綠茶,婺源建縣于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后一直屬于徽州(上溯屬歙州、新安郡)管轄,至1934年從安徽劃入江西,1947年又重劃回安徽省,1949年復劃歸江西省至今。因此,婺源綠茶在1949年前均由安徽屯溪精制加工統稱"屯綠"出口。

江西省婺源縣是一個多山地區,境內群山逶迤,煙云繚繞,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很適宜于茶樹的生長。早在唐代就是一個"綠叢遍山野,戶戶飄茶香"的著名茶區,素有"茶鄉"之稱。宋代,"婺源謝源茶"是全國六大名茶絕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間,靈山的"天竹峰茶"被列為貢品。

清朝,婺源綠茶以"屯綠"品牌出口獲得盛譽。尤其是婺源東鄉的"四大名家"茶更為出名,它們是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濟溪上坦園茶。當時與婺源"四大名家"同時有名的還有祁門東鄉的"四大名家"、休寧的"四大名家"。

婺綠(屯綠)采摘一芽二、三葉至一芽三、四葉。經殺青、揉捻、炒干制成毛茶,再經精制后制成精制茶(眉茶,花色有珍眉、貢熙、秀眉、婺綠(屯綠成品茶以珍眉為例,外形條索緊結壯實,色澤灰綠光潤,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熟栗香高長鮮爽,滋味濃醇回甘。婺綠屯綠)是我國出口眉茶拳頭產品,主銷摩絡哥、阿爾及利亞、馬里、利比亞、毛里塔尼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5、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獨特產品,其產區包括浙江的紹興、諸暨、嵊州、新昌、蕭山、上虞、余姚、天臺、鄞縣、奉化、東陽等縣。整個產區為會稽山、四明山、天臺山等名山所環抱,境內山嶺盤結、峰巒起伏,溪流縱橫,氣候溫和,青山綠水,風景名勝眾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也是浙江省茶葉的主產區。

平水是浙江紹興東南的一個著名集鎮,歷史上很早就是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各縣所產珠茶,過去多集中在平水進行精制加工、轉運出口。因此,浙江所產的珠茶在國際貿易中逐漸以"平水珠茶"稱著。這一地區歷史上就出產過不少名茶,如會稽的"日鑄茶"、山陰的"臥龍茶"、諸暨的"石筧嶺茶"、余姚的"瀑布茶"等,都是古代名茶中的珍品。據說,珠茶是由日鑄茶演變而來。現代珠茶的采制與日鑄茶相仿,鮮葉采下后,經過殺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對鍋、做大鍋而制成。過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現在已實現制茶全程機械化。

平水珠茶,也稱圓茶。外形渾圓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活象一粒粒墨綠色的珍珠。用沸水沖泡時,粒粒珠茶釋放展開,別有趣味,沖泡后的茶湯香高味濃,珠茶的另一特點是經久耐泡。

珠茶出口歐洲和非洲不少國家,有穩定的市場,深受消費者的信賴。

6、祁紅

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產于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云霧多,很適宜于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于工夫紅茶的制造。

祁紅采制工藝精細,采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后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制成后,還須進行精制,精制工序復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制成。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后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

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祁紅茶宜于清飲,但也適于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在英國受到了皇家貴族的寵愛,贊美祁紅是"群芳最"

7、滇紅

滇紅是云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滇紅工夫茶芽葉肥壯,金毫顯露,湯色紅艷,香氣高醇,滋味濃厚。滇紅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鳳慶首先試制成功。當年生產15噸銷往英國,以后不斷擴大生產,西雙版納勐海等地也組織生產,產品質量優異,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云南產茶歷史悠久,唐宋時普洱茶就已大量,至今普洱沱茶、餅茶、方茶、緊茶仍有相量的生產與銷售。滇紅產區主要是云南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紅河6個地州的20縣。滇紅工夫茶采摘1芽2、3葉的芽葉作為原料,凋、揉捻、發酵、干燥而制成;滇紅碎茶是凋、揉切、發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條,紅碎茶是顆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味強烈富有刺激性。

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主銷俄羅斯、波蘭等東歐各國和西歐、北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全國各大城市。滇紅的品飲多以加糖加奶調和飲用為主,加奶后的香氣滋味依然濃烈。沖泡后的滇紅茶湯紅艷明亮,高檔滇紅,茶湯與茶杯接觸處常顯金圈,冷卻后立即出現乳凝狀的冷后渾現象,冷后渾早出現者是質優的表現。

滇紅工夫茶中,品質最優的是"滇紅特級禮茶",以1芽1葉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條索緊直肥壯,苗鋒秀麗完整,金毫多而顯露,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濃透明,滋味濃厚鮮爽,香氣高醇持久,葉底紅勻明亮。最適宜作高級禮品。

8、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云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于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于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于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采葉制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鐵觀音茶的采制技術特別,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葉,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葉,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采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后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后進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制成商品茶。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征是:茶條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為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后,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鐘,倒入小杯品飲,以后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9、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巖茶產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采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巖石時,巖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于"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巖壁上的茶樹芽葉制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采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大紅袍"茶的采制技術與其他巖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制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征是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韻味。

10、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是臺灣所產烏龍茶的一種,臺灣生產的烏龍茶依據發酵程度(做青程度)的不同有輕度發酵茶(約20%)、中度發酵茶(約40%)和重度發酵茶(約70%)之分。輕度發酵茶似綠茶,具有清香;重度發酵茶似紅茶,具有甜香;中度發酵茶清香較濃烈。凍頂烏龍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主產于臺灣省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

凍頂產茶歷史悠久。凍頂山是鳳凰山的支脈,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崗上,傳說山上種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農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稱此山為"凍頂"。凍頂山上栽種了青心烏龍等茶樹良種,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茂盛。

凍頂烏龍茶是臺灣包種茶的一種,所謂"包種茶",其名源于福建安溪,當地茶店售茶均用兩張方形毛邊紙盛放,內外相襯,放入茶葉4兩,包成長方形四方包,包外蓋有茶行的嘜頭,然后按包出售,稱之為"包種"。臺灣包種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亦稱"清香烏龍茶"。包種茶按外形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條形包種茶,以"文山包種茶"為代表;另一類是半球形包種茶,以"凍頂烏龍茶"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

凍頂烏龍茶的采制工藝十分講究,采摘青心烏龍等良種芽葉,經曬青、涼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復的團揉(包揉)、復烘、再焙火而制成。

凍頂烏龍茶的品質特點為: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香氣高,有花香略帶焦糖香,滋味甘醇濃厚,耐沖泡。凍頂烏龍茶品質優異,歷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暢銷臺灣、港澳、東南亞等地,近年來中國內地一些茶藝館也時髦飲用凍頂烏龍茶。

雖然有些(xie)多,不過很好的

在朋(peng)友那買的江(jiang)西婺源縣綠茶不(bu)知道(dao)好(hao)(hao)不(bu)好(hao)(hao)喝起來有(you)點苦,有(you)懂茶的師(shi)傅幫忙看(kan)看(kan)好(hao)(hao)不(bu)好(hao)(hao)值多少錢一斤(jin)?

綠茶的市(shi)場價值受多(duo)種因素影響,如產地、品種、質量、銷售渠道等(deng)等(deng)。以下(xia)是一(yi)些可能影響價格的因素:

產(chan)地:不同的產(chan)地所(suo)生產(chan)的綠茶(cha)價格可能(neng)會有(you)差異,一些名優產(chan)區的綠茶(cha)可能(neng)會比較貴。

品種(zhong):不同品種(zhong)的(de)綠茶所(suo)含(han)的(de)化學成分和口感也(ye)不一(yi)樣,而且其(qi)價格(ge)也(ye)會有(you)所(suo)不同。

質量:好的綠茶在外(wai)形、色澤(ze)、香味(wei)、味(wei)道(dao)等方(fang)面都有比(bi)較高的品質,而且價格也相對較高。

銷售渠道:不同的(de)(de)銷售渠道也會對價(jia)格造成(cheng)一定的(de)(de)影響(xiang),一些高端(duan)茶葉專賣店和(he)網絡茶葉商店的(de)(de)價(jia)格可能(neng)會比超市、便(bian)利店等普通渠道的(de)(de)價(jia)格更(geng)高。

關于這款江西婺源(yuan)縣綠茶的價(jia)值(zhi),建議(yi)你到當地(di)的茶葉市場(chang)或者網上搜索(suo)相關信息來(lai)了解(jie),或者咨詢當地(di)的茶葉專(zhuan)業人士(shi)。同時(shi),也可(ke)以嘗試(shi)更換不同的泡(pao)茶方式或者減少泡(pao)茶時(shi)間(jian),以提高(gao)綠茶的口感(gan)和品質。

本文地(di)址(zhi)://n85e38t.cn/cha/26413.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保護作(zuo)者(zhe)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chu)處(chu),未能及(ji)時(shi)與作(zuo)者(zhe)取得聯系(xi),或有版權異議的(de)(de),請聯系(xi)管理員(yuan),我(wo)們(men)會立(li)即處(chu)理,本站(zhan)部分文字與圖(tu)片資源來(lai)自于網絡(luo),轉載是出(chu)于傳遞更(geng)多(duo)信息(xi)之目的(de)(de),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wu)或侵犯了(le)您的(de)(de)合法權益(yi),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men)(管理員(yuan)郵(you)箱(xiang):),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第一(yi)時(shi)間予(yu)以刪除,并同時(shi)向(xiang)您表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

下(xia)一(yi)篇:

相關文章